第36章 经世致用

“先生到——”

随着学塾外守门的小宦侍高声叫道,原本还窃窃私语着的学塾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些士子们或许在其他地方上差一些,但要论尊师重道四个字,这天底下目前为止,再难找出第二个群体,能做的比他们还到位的了。

刘表用胳膊夹着一卷书稿,迈步走了进来。

说实话,他心中是有点打怵的。

毕竟这些士子,许多都是在族望当地小有名气的。

而且家传深厚。

能不能当好这个先生,需要靠实力来说话。

做了一套深呼吸,在心底里暗自给自己打气。

刘表沉声说道:“……你们如今手中的书,是陛下与我所共同编写。”

“其中有些内容,或许在你们之前治学的经典当中,不曾提及。”

“我的课上,没有那么多的死板规条,所以如果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我说完之后,举手提出自己的见解。”

“诸位均可畅所欲言。”

“而在最后,我会按照各位在课上的表现发言,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来为各位打分。”

“尔等可有疑问?”

畅所欲言的教学模式?

有点新鲜。

许多士子还是头一次听说。

加上刘表所说的那第一句话,“你们如今手中的书,是陛下与我所编写。”

能编书之人,放眼青史当中,那都是有名的大才。

尤其是这其中竟然还牵扯到了陛下。

许多士子已然有些迫不及待了。

环视了一圈,见无人提出异议,刘表默默地将手中的书翻开。

“现在,把你们手中的书册翻开至第一页。”

“第一卷的总纲,我将其命名为通训诂、举大义……”

……

“先生,若不寻章摘句,如何能得古圣人口中经典之真意?”

“今时不同往日,孔圣人在时,天下分崩离析,礼崩乐坏,今时有光武重整天下秩序,如何能尽数效仿?”

“若不依圣人之言,该如何治国理政?”

“圣人之言,不曾教过尔等辛劳耕作,难道你若为官一方,其治下百姓便不需辛劳耕作吗?”

“先生!圣贤之言岁经千载,未尝一日废于天地之间。先生为何要说圣贤之言无用?”

“我何时说过圣贤之言无用?圣贤之言当然有用,然其有用之地在你、在我、在人之本心。”

“而非在他人。”

刘表越说越起劲道:“我且问你,若将来你为官一方,你治下百姓当中有一人寻到荒地并垦荒百亩,欲在其上耕田。”

“结果刚刚垦荒完毕,便被同县的豪强告至府衙,还掏出了地契,说这些地是本是他家,该为他所有。”

“你依圣人之言,该如何论断?”

“你若是那垦荒之人,你又希望府衙如何判罚?”

“我……”

那士子微微一愣,丝毫没想到刘表竟然会举出实例,来问他怎么办。

“若是……嗯,如此……嗯……”

那士子顺着刘表的问题细细一想,本想答有地契为证,该归谁家一目了然。

但转念一想,又忽然觉得有些不对。

毕竟垦荒之事,他刚刚就经历过。

着实让人辛劳。

人家一个人好不容易垦荒百亩,那得是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摸着良心讲。

换做是自己,要是得知自己的心血被官府剥夺……

嘶——

简直不敢再往下想。

“你没有脱口而出以地契为凭,说明你这孺子便还可教。”

刘表大声道:“你们这两日都做了垦荒之事,自该知晓,6个人合作开垦两亩荒田,尚且用了将近两天时间。”

“一个人独自开垦百亩荒田,非有数月之功不能成。”

“整整数月时间,豪强之家都尚未出面,反倒是这荒田刚刚开垦完毕,豪强之家便站了出来,声称这肯出来的荒地应归自己。”

“孰是孰非,孰对孰错,应做何判,尔等应该心中有数。”

学塾内一阵默然。

刘表故意停顿了一会,又道:“这便是今日我们要讲的第二卷,非实查,不能言。”

“就如这份荒田之案,若是不经调查,不知垦荒之劳苦,必然会随意轻判,将土地归于豪强之家,而视那肯荒之人的辛劳于无物,让其徒费心血。”

“唯有历经实查,方知小民多艰,方知人心之恶。”

“而这,绝非诵读几句圣贤之言,便可以知晓其中深意的。”

“……”

学塾内,最开始还能听到有士子起身,和刘表探讨其中经文典籍的内在。

然而到了后面,已然便成了刘表的个人秀。

……

两个时辰很快过去。

终于在一声今日课毕之后,刘表重新夹起书册离开了学塾。

留下一群,眼神中略有些茫然的士子们。

“族叔,感觉如何?”

回到营舍,刘表便看到,刘辩早就已经在此准备好了热茶相候。

“陛下……”

“族叔不急,先喝口热茶,润润嗓子。”

“臣谢过陛下。”

刘表也不客套,毕竟这连着说了两个时辰的话,早就已经口干舌燥。

甚至顾不得礼数,刘表直接端起热茶,一言而尽。

喝完,还不忘擦了下嘴角。

“叫陛下见笑了。”

“都是一家人,哪里的话?”刘辩一脸温和地笑着,道:“族叔还不曾说,今夜的课上的如何?”

“好!甚好啊!”

提及此处,刘表整个人都眉飞色舞了起来。

“陛下有所不知,最开始的那些士子们,还在跟臣辩驳圣贤之言,臣就直接将陛下跟臣举的,垦荒和地契的例子说了出来,直接就让那些士子们哑口无言。”

“尤其是那句,非实查,不能言,那些士子们听的当真是格外仔细。”

“只是还有一事,臣尚且需要请教陛下。”

说到最后,刘表的话锋一转,语气反倒是多了几分扭捏。

刘辩不由得觉得有些好笑。

“族叔但讲无妨。”

“这后面的第三卷,该以何为题?”

第一卷的通训诂、举大义,是刘表的一贯主张,也是附和当前时代的今文流派。

而第二卷的非实查,不能言,则是刘辩极力主张的主题。

刘表本以为这种此前从未有过提及的概念,可能效果不会太好。

却没想到今夜反而正是这卷,大放异彩。

太强了!

从未想过陛下在经文学术方面,竟然也有这么高的造诣。

当然,可能也跟今夜的,都是年轻士子们有些关系。

毕竟年轻人嘛。

接受一些新东西的速度总是快些。

“第三卷……”

刘辩抬手轻叩桌案。

第一卷是去繁琐,落实处;第二卷是去轻谈,重调查。

以此往下类推的话……

“就以经世致用为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