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朕的钱!

正如杨彪所说,三人在尚书台没等上多久,就有福禄亲自带着两名寺人,前来传陛下口谕。

将一卷竹简塞入袖子,杨彪三人不紧不慢地,随同福禄一起到了显阳苑。

不出意外,曹孟德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臣等参见陛下。”

杨彪三人朝着刘辩微微躬身。

坐在上位的刘辩冷哼一声,不曾说让他们平身的话。

只是将手中那卷,曹操呈上来的奏章,用力往桌案上一磕,道:“不知道大司农所奏之言的批复,是由哪位爱卿所写啊?”

这话听在耳朵里,丁宫的心都不由得咯噔一声。

生怕杨彪崔烈两个人,把自己推出去当替罪羊,眼神止不住地,在杨彪崔烈两个人身上扫着。

不过好在杨彪崔烈两个人没有过河拆桥的意思。

杨彪率先出列道:“启禀陛下,大司农所奏之事是由尚书台共同商议决定,合情合理合规,不知陛下缘何发怒?”

“合情合理?”刘辩冷声道:“那不知道,杨公可否能和朕解释一下,大司农所奏的屯田之策,因何就不能实行呢?”

“依朕来看,这明显是利国利民的善政,怎么到了尚书台,就变成了断国之脉,绝民之望呢?”

“启禀陛下。”杨彪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屯田之策,确实看起来是为国为民的善政,然而这其中却隐藏着诸多凶险,一旦实行不好,恐会有社稷倾覆之危。”

“陛下理政时日尚短,对这许多国政还有诸多不了解之处,这才察觉不到,隐藏在屯田之策其下的险恶。”

这一番话说出口,曹操都不由得为之侧目。

主政尚书台四个月,杨彪是真把自己当成朝廷的主人了。

甚至还敢夹枪带棒的讽刺陛下。

不对,这哪里是夹枪带棒?

分明就是直来直去了已经。

自认为应该做点什么的曹操当机立断,抢过话头,开始和杨彪打擂台道:“敢问御史中丞,屯田之策其下的险恶,到底是些什么?”

“这屯田之策是由我曹孟德所提所想,我怎么不知道,这屯田之策还包含祸心呢?”

杨彪转身看了一眼曹操,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大司农稍安,容在下细说。”

“大司农的屯田之策,所思虑之事无非一点,便是那伪贼袁绍可能会趁乱突围,流窜他地,那不知道大司农所说之事,可有证据?”

“若有证据,为何前将军的军报当中,从未提及过此事呢?”

好生难对付。

杨彪这番话直接抓住了曹操的痛点。

光是凭这一句话,曹操就知道杨彪这个人绝不简单。

“我和贼子袁绍相交多年,自认为对其了解颇多。这一番推测,正是我由前线的蛛丝马迹中,所寻觅而来。”

曹操针锋相对道:“至于前将军的军报中,为何不提及此事,也简单的很。”

“御史中丞毕竟没打过仗,怎知前线凶恶?军情军报一事需要慎之又慎,没有万全的把握,是不能随便写的。”

“然我身为大司农,凡事要为大军做最坏的打算,御史中丞若是还不能理解,不如亲上前线,或许就能了解一二了。”

说罢,曹操还给杨彪递去了一个,似有些挑衅的眼神。

你杨彪不是说皇帝理政时日尚短,察觉不到屯田之策,所隐含的险恶吗?

那我就说你杨彪没打过仗,对前线战事一窍不通。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好一张伶牙俐齿。

杨彪微微错愕之后,不由得在心中暗叹。

这曹操,比他想的还更有些能耐。

或许计划得变一变了。

杨彪先将这想法压在心里,继续表现出一副不卑不亢地样子道:“大司农说的或许有些道理,然而这一切终究都只是可能二字。”

“当今国库空虚,前线战事尚不知何日才能结束。”

“大司农又要抽调国库,去实行什么屯田之策,若是因此事,而断了前将军的后勤补给,此为国之害,大司农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下不等曹操说话,刘辩已然疑惑开口道:“杨公,朕倒是有一疑问。”

“之前抄了十常侍,和袁家的家财,似乎是抄了不少吧?”

“朕当初记得好像抄了,得有近百亿价值的钱,怎么如今就又国库空虚了呢?”

这笔钱在此时来讲,绝不算个小数目。

即便是整个东汉最盛之时,朝廷一年能收到手来的税赋,也不过40亿钱。

灵帝时期,即便加上卖官鬻爵的钱,一年收入也不过10亿不到。

这近百亿的抄家之财,已然顶得上10年的国库收入了。

“启禀陛下,陛下有所不知。十常侍和袁家的家财确实抄没了不少,然而既需要补发之前官员的欠俸。”

“内附的南匈奴部落,所欠下来的赏赐也需补齐。”

“以及之前平定黄巾之乱时,将士们立功的赏赐,也都需由国库补齐发放。”

“加上此番前将军大军南下平乱,对沿途郡县还需多有抚慰,这一切都需要国库拨钱才行。”

“林林总总下来,如今国库之财已不足20亿。”

??

不是。

朕刚刚才收了那么一大笔钱,以为能过段安稳日子。

结果才4个月不到,你现在告诉朕,一下子将近八成的钱都没了?

这对吗?

朕的钱呐!

刘辩感觉自己整个人现在都不好了。

杨彪则是说到最后,连声音都不由自觉的大了几分,好似心中有着千万的委屈。

“陛下,如今的国库之财,一文钱,臣都要将其掰开成两文钱来花。”

“臣并非是说大司农所奏的屯田之策不可行,而是这屯田之策不适合于当下实行。”

“即便是要实行,也应该等前将军大胜,彻底平定袁家之乱,班师回朝之后,再依国库现况来图之。”

“臣不才,但臣斗胆以为,当今朝廷上上下下无论何事,都应以前将军平乱一事最为首要。”

“若是因为屯田之策,而徒费国库,导致前线粮秣难支,那才是本末倒置之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