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王弟

毕竟汝南战场如今已经拖得太久了。

董卓当初说的半年平贼,显然是一句空话。

对于像董卓这种从凉州杀上来的军阀,身在外,而不清楚洛阳中发生的变动时,最稳妥的方法便是养寇自重。

什么时候摸清了洛阳的动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回洛阳有更大的利益可言。

董卓这种军阀才会重新回到洛阳。

汝南战场到底是胜是败,都在其次。

只要董卓还仍然主持着汝南大局,汝南战场就一日不能完结。

这对于刘辩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孙坚为什么敢去对袁家雪中送炭?

还不就是因为这几个月里,朝廷始终没有彻底剿平袁家吗?

让孙坚这种投机之人,觉得袁家也是一个可以投资的好对象。

要是继续拖下去,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孙坚和第三个孙坚。

到时自己在洛阳刚刚立起来的威信也会荡然无存。

前线打不赢,一切都免谈!

所以无论如何,汝南自己这次御驾亲征,是必要成行的。

只是这洛阳城中,却也不能不做点安排。

毕竟前几日杀了那么多人,贬了那么多官。

郑玄这个名头摆在那里,确实能压服许多人的蠢蠢欲动之心。

但难保不会有少部分人铤而走险,狗急跳墙。

亦或者他们大动作搞不出来,小动作还是能恶心恶心人的。

“文若,奉孝,朕欲调显阳苑士子入尚书台,你二人以为如何?”

刘辩微微仰着头,询问在自己身边伺候着的荀彧和郭嘉。

“陛下圣明!”

“嗯……”刘辩默想了片刻,随后直起身子道:“将显阳苑士子名册拿来。”

郭嘉闻言,当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名册递了上去。

刘辩接过,翻开第一页,看着上面的名字,头也不抬着道:“朕说,你们记。”

“喏。”

“封崔平为兵曹侍郎,韩德为吏曹侍郎……”

“封周达、陈群……为御史。”

“……”

只见刘辩口中不停,荀彧郭嘉二人笔杆不辍。

“念徐荣此前为国征伐有功,此番显阳苑考核成绩优异,擢封其为五官中郎将。”

“其余人等尽封五官中郎,随朕一道出征。”

言罢,刘辩将名册一合,道:“誊抄下来于宫中备份一册,另发往尚书台一册,着其拟旨。”

除了一个五官中郎将以外,其他的封官都只在200石到400石之间。

这些之前并没有入朝为官经历的士子,被封赏到这个阶段刚刚好。

而且这些官位,都属于中央朝廷机构的基层。

可以直接掌握整个朝廷的运行。

把这些基层的人员掌握在自己手里,高层是谁,其实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嗯,不行,还得再加上一条。

刘辩想了想,又道:“顺便给这些人下发一本密折,若有急事,准其密折专呈于朕,擅阅者诛。”

“喏。”

郭嘉闻言,将最后一个字写完之后,把笔杆放下,起身朝着刘辩拱手道:“启禀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辩好奇地看了他一眼,缓缓吐出一字。

“讲。”

“臣以为,可以准太傅所言,增设翰林大学士为七员,并遣其中一二员大学士随军,为陛下及臣等讲诵经论。”

嗯……

刘辩思索片刻,随即眼神一亮。

自己之前设立那翰林大学士,无非是为了给杨彪添堵。

如今杨彪下位,郑玄入朝,既是给郑玄造势,同样是给朝中士人吃颗定心丸,之前杨彪在位时的五员翰林大学士定额,自然可以稍作些更改。

而且这本身不过是个虚职,甚至可以把一些不安稳的份子放进来,一方面是安他们的心。

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个合理让他们随军的由头。

把他们单独放在洛阳,即便是安排其他人看管,总还是可能会有所纰漏。

那索性把他们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离开洛阳,周围都是士卒。

谅他们也翻不出什么花来。

尤其是其中崔烈拉拢的那几个家族。

虽然他们各个已经在卫尉那边身处要职,没有什么重大功过,不好随意轻动。

但这些人动不了,可不代表他们头顶上的那位亲爹也动不了。

赏你们老爹一个翰林大学士,并把他们带在自己身边。

你们这些当儿子的敢乱动弹吗?

刘辩偏头,瞧了郭嘉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一眼,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笑容。

“准。”

……

永安宫。

看着殿门上前高悬的三个大字,刘辩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感慨。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上,自己被董卓废掉之后,所幽禁的地方就是永安宫。

当然,自己一时半会是住不进来了。

如今住在此地的,则是自己那位皇帝,陈留王协。

“臣弟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

如今尚且不到10岁的刘协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拜倒在刘辩面前。

刘协原本是寄养在董太后膝下,只是如今董太后已死,刘协在这后宫当中,算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

总感觉有些可怜。

“王弟起身吧。”刘辩随意抬了下手,径直走入宫中。

永安宫内倒是颇为冷清。

等刘协从后面小步跟了上来之后,刘辩便道:“你们都先下去吧,朕和王弟有些事情要说。”

“喏。”

殿内侍候着的奴婢应声退下。

唯有刘协一个人站在刘辩身后,心中七上八下。

外朝的事,他的舅舅曾经也和他攀谈过一些。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这位皇兄前段时间,在外朝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夺权,杀人,安插人手。

一整套操作行云流水。

这样一个皇帝,突然毫无征兆地跑到自己面前。

谁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祸事。

刘辩走上首位坐下,随后朝着旁边招了招手。

“你也坐。”

“臣弟遵旨。”

刘协又一次抬手行礼,随后在刘辩下首的位置坐下。

犹豫片刻,刘协率先道:“敢问皇兄,今日到访臣弟所在,可是有何吩咐?”

“你我兄弟二人亲如一家,何必如此生分?”

刘辩笑了笑,看着刘协的眼睛道:“只是前两日有人上奏,说是要请王弟外出就藩,王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