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符陶尊上的神秘符号是什么?

1959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泰安大汶口镇发现了一处距今约6200至4600年的遗址,这是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址。这里和其他同类型的遗址被统一命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出土了很多陶尊,它们有着奇特的造型,身上还有神秘的符号,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大汶口的陶尊大小不一,有的“身高”达到了60厘米,几乎和一个大花瓶一样高了,并且,它们的“身体”也很厚。但奇怪的是,它们的底部大多是尖尖的,或者长着小圈足,不但很难站稳,恐怕放了东西也会掉出来吧。

更奇怪的是它们身上的神秘符号。这些符号看起来像一幅幅简单的画,有的画得像鸟儿的翅膀,有的像王冠、斧头,还有的像壶。其中一尊高约59厘米的“高个子”陶尊,上面画着一棵树立在山上。数一数,这些符号图案共有八大类。有的没有颜色,有的是红色的。要知道,这些颜色可是保留了几千年了呢。这些刻有神秘符号的陶尊,分布在附近数百公里的地方,看来那时的人们很可能已经通过这些图案互相沟通交流了。

那么,这些奇怪的符号到底代表着什么呢?它们是魔法师奇怪的咒语吗?

专家们推测,这些符号可能是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描绘。“高个子”陶尊上的山形和树木符号,可能代表着当时人们对树的崇拜。他们相信高耸的山峰和大树是通向天空的天梯,巫师可以通过它们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天给部落带来美好的日子。当时的人们已学会耕种粮食,这可是相当重要的事,于是便在陶尊上画下耕种用的农具,而壶上的圆圈符号,则可能代表装着谷物的陶器。这些都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他们看到天空中飞鸟与太阳为伴,便用圆圈和翅膀的图案画下来。有的图案还将圆圈、翅膀和山形符号放在一起,这样的图案,可能代表着仲春太阳当空,鸟儿飞出山顶的场景。

可是,为什么这些画有神秘符号的陶尊长着个“尖屁股”呢?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陶尊不是用来装东西的生活用品,而是用来祭祀的。农作物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于是人们在祭祀时,会把陶尊插进土里,表达希望农作物茁壮成长、五谷丰登的愿望。

其实,不仅仅是刻符陶尊,整个陶器家族都和古人的礼俗及祭祀活动息息相关。古人会把陶器用来陪葬,像西安的半坡遗址墓葬中,便有底部有孔的陶罐。在祭祀活动中,古人还常用陶器摆放祭品。举办宴会时,古人也会用不同的陶器制酒、温酒和饮酒。看来,陶器对古人而言真的非常重要。

国宝档案

刻符陶尊

年代: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200—4600年)

材质:

尺寸数据:高59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8.5厘米

发现地:山东莒县陵阳河

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博小课堂

大汶口文化

1959年,人们在山东泰安大汶口镇的一处铁路工地发现了大汶口遗址。至今,同类型的考古遗址一共有约1000处,距今约6200至4600年,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

陶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陶器的国家之一,但据专家推测,古人发明陶器可能纯属偶然。可能是先人在使用火的时候,不小心把旁边的黏土烧成了坚硬的陶块。发现了这个神奇的现象后,古人便尝试把水混入黏土中,捏成不同的形状后烧制。就这样,最初的陶器诞生了。陶器家族的成员各有各的“职责”,有的用来做饭、盛水和酒,有的用来储藏粮食。样子也长得不一样,有的是陶罐、陶碗,有的是陶盆、陶缸等。最初,陶器大多是圆形的,这是因为圆形陶器制作和清洗起来比较方便,随着技术的进步,便有了各种各样造型的陶器。

大汶口文化彩陶背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