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数学界思想活跃,人才辈出,是我国数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敦煌汉简九九术残表

那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面临的数学问题越来越多,西汉时期发明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数学计算方法,并且对前人的数学理论进行了总结,出现了两本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

在我国敦煌出土的汉简中,人们发现了“九九术”残表十六句,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公文、分赏、捐赠和买卖等记录。如果不是算学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这些复杂的计算是无论如何都进行不了的。

保留至今的很多汉砖上,许多都带有特别的几何图案,如菱形方格纹、平行线纹和回纹等,纹式丰富多样、变化多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几何的认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数学家把从先秦到两汉积累起来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总结。比如吴国的数学家赵爽为《周髀算经》作了注解,详细介绍了两汉时期关于“勾股算术”的研究成果。

魏晋一直到唐朝初年,都是我国古代数学理论建立的重要时期。在《九章算术》之后,关于数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九章算术》这本数学巨著做注解,加上研究出的新内容;二是沿着《九章算术》的体系,将新研究成果整理成新著作。

魏晋学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