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可有依据?”费祎一脸凝重。
曹魏出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方势力中,曹魏实力一直是最强的。
大汉之所以敢出兵伐吴,一方面是因为曹丕篡汉,得位不正,急需稳固内政,无心南下,二来,北方雍凉二州诸胡及辽东正爆发叛乱,也牵扯了曹魏不少兵力。
此时的曹魏堪称多事之秋。
诸葛亮道:“汝等误会了,曹魏的确有所动作,但还没到举兵南下的地步,近来我虽是时刻注意荆南,但也一直在警惕荆北的魏军。”
“更是派出了不少斥候。”
“而今的襄樊魏军,看似无太多动作。”
“实则不然。”
“在我军斥候的日夜监视下,却是偶然发现,曹魏的荆州大军,换防比过去频繁了许多,镇守江北的曹仁很谨慎,虽不知是殿下之前的动作引起了曹魏注意,还是曹魏本就想借机南下。”
“只是过去的动作很隐蔽,但在知晓荆南变局在即后,曹魏方面的动作却是变大了,终是为我军斥候发现。”
“魏军的动向,其实也就两处。”
“要么汉中,要么淮南。”
“汉中易守难攻,又为大山阻隔,魏军大军南下,需翻越重重山险,十分不易,而魏延将军有勇有谋,又占据地利,襄樊之战后,曹魏本身就抽调了大量兵力,用以镇守西线。”
“继续增兵,毫无意义。”
“至于出兵荆南,以曹魏朝廷的谨慎,多半也是不情愿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三方都明白,曹魏本身就实力最强,插手大汉跟东吴的战事,只会加速大汉跟东吴的联盟。”
“这对曹魏无益。”
“因而魏军唯一的选择,眼下就只能是淮南。”
“攻下淮南,东吴的长江防线,就会遭遇重创,曹魏日后更是可直接进犯东吴腹地。”
“如今魏军方向,主要是将过去提防大汉的西线兵马,陆续的调往江北以及东线,等大汉跟东吴分出胜负,或者是听闻东吴跟大汉议和,便会直接对东吴发起攻伐。”
“现在的魏军已在暗中谋划。”
“只是陆逊的大军被殿下阻隔了眼线,对魏军动向是一无所知,因而我军真正要做的,便是将这个消息告诉孙权,同时传讯给陆逊,并对陆逊的斥候,网开一面,让其去打探虚实。”
“得知魏军动向的孙权定然坐不住。”
诸葛亮笑着摇摇扇。
李严暗暗沉思了一番,也是点了点头,随即道:“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借机向东吴索要更多?”
诸葛亮摇头,道:“此事万万不可。”
“东吴跟我军在荆州的交战,一直都保持着克制,双方都知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不战,就直取下南郡和大半武陵郡,已是东吴能做的最大退让,若是继续相逼,短时的确能得利更多。”
“但长远而言,却是彻底破坏了,双方的联盟可能。”
“只会得不偿失。”
“如今东吴已做出议和的决定,那大汉跟东吴就已是盟友,既为盟友,岂能去落井下石?”
“而且我们要做的,反而是诚心诚意。”
“我们如此以诚相待,东吴又岂能失信于我等?”
董允若有所思。
他笑着道:“依丞相之见,便是让东吴两害取其轻,如果东吴继续在荆南生事,损失的其实是大汉跟东吴两家,独利好曹魏。”
“而我们损失的顶多为粮秣。”
“但东吴损失的却是宝贵的战略布局时间。”
“若是曹魏真有心南下,东吴的陆逊、朱然等将领,如今却还被困猇亭,这就会导致,东吴的防线出现巨大的用人问题,若是东吴因此被攻破了濡须口,东吴政权都会有倾覆之危。”
“东吴得知消息,真正要做的。”
“便是快刀斩乱麻。”
“将荆州的战事停止,并交好我等,再举国之力,阻拦曹魏南下的大军。”
“而今我们虽知魏军有调动,但对于魏军实际的调动情况并不清楚,尤其是魏军北线的大军,更是难以了解,因而我们当下真正该做的,不当是落井下石,而该是伸出援助之手。”
“以德报怨。”
“进一步加强大汉跟东吴的联系。”
诸葛亮笑着点头。
“我军之前已对东吴施压很多了,继续施压,并不会有太多效果,因而当下要做的,其实是施以恩德。”
“开诚布公,以诚相待。”
“我们将魏军将要南下的消息,告诉东吴,同时将朱然那一两千名俘虏送还,在这种情况下,再对东吴开口,索要城池和将士家属,岂不是能事半功倍?”
“同时我们跟东吴达成协议之事,也要有意隐瞒一下,至少不能立即告诉曹魏,东吴已在西线失利,不能在北线也继续失利,若是东吴出事,天下局势将会彻底倒向曹魏。”
“这对我们同样不利。”
“真正符合大汉利益的,是曹魏跟东吴在长江沿线久战,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大汉则是要抓紧时间稳固内政,同时积蓄粮草,培养士卒,等时机合适,出师北伐。”
“如今天下局势正朝利于我们的方向在变。”
费祎笑着道:“丞相高见。”
“我军现在表现的越殷勤,东吴就越会起疑,担心曹魏大军是不是已经集结完毕,只是在寻一个动兵借口,他们对于加强长江防线的紧迫性,也会大幅提高,到时迫于自身的压力,也会主动跟我们低头。”
“如此一来。”
“便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诸葛亮笑了笑。
他对于东线的战事,其实一直是很担心的。
尤其是知晓先帝驾崩,更是夙夜忧叹,唯恐大军会尽折荆州,但怎么都没想到,在先帝驾崩之后,荆州战事,却实现了峰回路转。
不仅力克夷道,大破朱然奇军,更是逼的东吴低了头。
而在荆州将定之时,却又偶然得悉,魏军主力东移,这更是让人不由大喜过望。
如今外患大消,而荆州直面曹魏的防线,又全在东吴手中。
如此一来,在一年半载内,东吴都无心交恶大汉,大汉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巩固失而复得之地,更有足够的时间去稳固内政。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