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淮南三杰 一
却说李克用因一目失明,被人称作“独眼龙”。他在统治河东的时候名声响得不得了。杨行密英雄惜英雄,很想看看李克用到底长什么样。
于是杨行密秘密找了一个画家,叫他假扮成商人到河东去,利用一切机会去偷画李克用的面貌。不料这个画家刚到河东地界,立刻被事先得到情报的河东军士俘虏。
李克用很生气地对部下说:“我本来就少一只眼睛,已经长得很难看了,现在居然还有人要当面丑化我。快去把这个画家叫来,让他当场来画画,我倒要看看他是怎么画我的。”
画家进来后,李克用立刻给他一个下马威,拍着膝盖大怒道:“既然杨行密胆敢派你来画我,想必你是画家中画得最好的一个了。我明确告诉你,如果你今天画我画得不好,那么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画家磕拜李克用后,就开始用心地画起来了。
当时正值盛夏,李克用手里正好拿着一把八角扇子。
画家灵机一动,以此为题,画了一幅李克用挥扇纳凉图,画面中的一角扇角,正好遮住了李克用那只失明的眼晴。
李克用看后不满地说:“你这是拍我马屁啊。重新画。”
画家思索片刻再次下笔,这次画家更加精心精致,画的是李克用弯弓射箭图。画的正面是李克用正准备弯弓射箭,其中的一只眼睛圆目怒睁,一只眼睛闭目拢着,呈现出一副专心致志看长箭、聚精会神瞄目标的神情。
李克用看后转怒为喜,连声赞到:“画得好、画得好,把我威震天下的精气神全部画出来了。
李克用随后不但放走了这个画家,还重重地给了他奖赏,并且派人护送他回去向杨行密交差。
却说蔡州军中有位青年名叫柴存,生年不详,河南汝阳人,面色如铁,时人望而生畏,都称他为“柴黑子。
柴存对长辈非常孝顺,七岁时遭遇庞勋起义,当时柴氏举族逃难,而他的祖父因年迈多病无法成行,于是柴存留下来照顾祖父,叛军到来后感于他的至孝,也没有伤害他们。
柴存擅长骑射箭术超群,他在秦宗权麾下作战时,曾因劳累熟睡遗失了自己的战马。柴存醒来后立刻追赶,在一片树林中遇到夺马的贼人。对方人多,且利用树木的掩护逃跑. 柴存对树发箭,一发之下“人树俱贯”。贼人大为惊恐四散而逃,柴存顺利抢回自己的马匹。
孙儒鼓励军中告奸,柴存的某位老铁被人告发掉了脑袋。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杀红了眼的孙儒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派人将柴存也抓住了。看在柴存颇为能打的份上,孙儒亲自审问。孙儒厉声诘问柴存为何造反?问心无愧的柴存起先一言不发。及孙儒再次逼问,柴存梗着脖子抗声答道:"我和他是死党,如果主帅非说他反了,我也只能同反!主帅愿杀则杀,何必再问?"一句话让杀人如麻的孙儒愣怔了半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杀过头了,如此下去只恐军心不稳。而且他对这个不屑辩驳的勇士颇有好感,就笑着说道:"汝果不反,吾再用之!"然后命其改名柴再用。
孙儒死后,杨行密收拢孙儒部下精壮士兵五千人,当做自己的亲军,五千将士的铠甲都用黑布包裹,号称“黑云都”。杨行密任命柴再用为自己的都押牙,掌管军法,颇为信重。过去柴再用对于孙儒的很多暴虐行径并不买账,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跟着同样草根出身,颇为爱惜民力的杨行密,立时爆发出满腔热情,变得越发勇敢善战,渐至所向披靡的境界。
柴再用一度曾在杨行密的小舅子朱延寿麾下效力。杨行密乘着朱温忙着对付兖、郓等州军阀之机,上书朝廷声讨朱温的罪过,请求会合河东李克用等一起讨伐朱温。一番运作之后,自以为道义在握的杨行密率军北上,企图夺取战略要地寿州(今安徽寿县)。没想到寿州城防坚固,打了一个月也没有攻下来。眼看着江南雨季将至,杨行密只得准备撤军。朱延寿见到姐夫吃瘪非常生气,就跳出来组织敢死队。这些精壮汉子一个个喝足烧酒,不顾生死,赤膊冲锋。城上军士苦战月余早就精疲力尽,如今见到如此玩命的敌人,哪里还有心思抵抗。作为朱延寿的部将,柴再用在攻取寿州的战斗中也立下大功。杨行密见自己的小舅子如此给力,立刻下令将寿州交给他镇守。
朱温听说寿州失守,南边的门户大开,吓得够戗,立刻派出数万兵马企图夺回寿州。此时杨行密的大军早已开拔,寿州只有朱延寿率领的黑云都。黑云都虽然是杨行密的亲军,战斗力较强,但与朱温的大军相比力量悬殊。一时间城内军民颇为恐慌。朱延寿并没有将敌军放在眼里,他命人先将部下每二十五个骑兵编为一旗,然后由黑云都首领李厚率领十旗出城逆击,准备给敌人一个下马威。二百五十骑横挑几万敌军,结果可想而知。饶是李厚拥有骑兵优势拼死冲锋,也落得战败而归。朱延寿一见李厚败归,毫不留情地下令斩首。李厚请求增兵再次突击,如果不胜甘愿一死。柴再用也为李厚求情,朱延寿答应再添五旗。李厚这次带着三百骑出城再战,早已抱定必死决心,与其死于军法,不如战死沙场。只见他一马当先,带领麾下骑兵如同黑云一样将死亡卷向敌人。柴再用与之并力死战。敌军被李厚等人的不要命打法搅乱了阵势,早在城中集结的朱延寿又率领所有能战之兵一鼓而进。双方一直血拼至半夜,朱温军的人数虽多,但也架不住如此不要命的敌人,只得灰溜溜地败走了。
后来朱延寿打下光州。因为柴再用表现突出,遂表奏其为光州刺史。柴再用终于由杨行密身边的金牌龙套升级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公元905年,朱温决定实施先南后北的战略,先南下搞定杨行密,再北上征讨李克用。朱温纠集大军,对外号称40万,全力进攻淮南。光州正好顶在朱温大军南下的要路上。
梁军大兵压境的消息第一时间报送过来,光州孤城数万军民根本不敢想象能够抵御梁军。但是危急时刻老天爷也来帮忙,连日大雨使得道路泥泞难行,梁军人困马乏进军缓慢,不少士卒不堪重负,纷纷中途逃亡。这让柴再用坚定了固守的信心,他下令全城动员,做好各项守城准备。朱全忠遣使劝柴再用:“献城归降,任命你为蔡州刺史;如若不降,就要屠城。”柴再用拜见朱全忠时非常恭敬地说:“光州城小兵弱,不值得折辱大王虎威;大王如果先攻下寿州,微臣定然率领阖城军民迎降!"朱温就坡下驴,一面允诺不会进攻光州,一面移师寿州。柴再用探知朱温大军渡过淮河,正在向寿州进攻。立即下令光州军民杀出城去,专门抄掠梁军后路。光州军来势凶猛,柴再用更是如同杀神一样率先冲击。朱温自知不敌,只得仓惶败退。柴再用出师掩击其后军,斩首三千级。
柴再用如此"下作",朱温很是气愤,可又无可奈何。哪怕祭出作战迅捷的葛从周猛攻光州,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偏偏他在寿州的战事也颇为不利,只好匆匆退回。就这样,柴再用轻而易举地耍了朱温一回。
李神福生于公元855年,比杨行密小三岁,两人本来天南地北难有交集,没想到却在人海茫茫中走到一起,风云际会,明主智将传为佳话。
李神福是李渊的荒唐儿子滕王李元婴的后人。以后人看来,生在李世民和武则天时代,能够荒唐一生安享晚年,画得一手好蛱蝶,而且还因为造了滕王阁流芳千古,此人的智力绝不平常。李神福继承了先人的智慧,淘汰了明哲保身的荒唐,在乱世中拔剑而起,成为江淮柱石。
高骈得势时,曾以诸道行营兵马都统的官衔檄召天下兵马到淮南平叛。李神福“名彪壮士籍”,应征入伍,作为客军到了淮南。初到异乡的李神福毫无水土不服之感,而是以一双好奇的眼眸审视着窜伏于江淮之间的英雄豪杰。不久,他与刚刚起事、自封“八营都知兵马使”的杨行密确认了眼神,觉得这个小哥哥才是自己的真命之主,他将终其一生以他为带头大哥,在杨的带领下成就自己的不朽事业。晋材楚用的李神福当了杨行密的亲校。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杨行密很快看出了李神福的不凡,决定大胆地为这个小兄弟压担子。
884年,杨行密造反成功,当上家乡庐州的父母官。第二年,濒临长江黄金水道的舒州遭到巨盗陈儒的围攻,眼看就是一场城破人亡的浩劫。舒州刺史无奈,只好向庐州求救。杨行密刚刚上位,民心尚未归附,哪有多余的兵力支援舒州。有心推辞,又怕失了人心,遂决定派遣胆大心细的李神福去捧个人场。李神福揽下这桩费力不讨好的活,并没有怨言,他向杨行密要求,人可以少带,但旌旗必须多带。杨行密相信李神福,给了他无数旌旗。李神福入城后发出一道指令,城内的舒州兵也打起了庐州兵的旗帜,排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发。李神福把这支假装援军的舒州兵领出舒州城,在陈儒军队的腹部突然出现,顿时杀声震天,陈儒的军队阵脚大乱。陈儒接到手下通报,心里猛地一沉:“自己考虑不周,庐州援军果然到了。”为了摸清对方底细,陈儒亲自率军奔到阵前观察动静。李神福镇定自若,似乎根本没看见敌人前来试探虚实。他当着敌人的面在地上胡乱比划,好像在部署大阵准备决战的样子。陈儒越想越害怕,带着精兵强将连夜撤退了。看着四散而去的乱军,手里捏了一把汗的李神福笑了。
吓走了色厉内荏的陈儒,又迎来兵强马壮的孙儒。乱世里人心狂躁,就“儒”字也变了模样。不过这个孙儒比陈儒狠多了。他是个六亲不认的狂魔,号称中原第一猛将,因为他曾经打败过当时镇守东都的“前中原第一猛将”李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