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还得是捐赠
- 鉴宝:谁捡漏只捡国宝啊?
- 邩鸟无敌
- 2117字
- 2025-04-09 00:01:37
周先文心里那点小九九转得飞快,面上却是一副受教的模样,甚至还带着点对自身“格局小了”的赧然。
“贺老,您瞧我这真是小家子气了。”
周先文挠了挠头,演技十足地露出一个略带尴尬的笑容。
“被您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上次捐献之后,确实……感觉不一样了。不是说钱,是那种……嗯,心里踏实,走在路上都感觉腰杆直一点。”
他这话半真半假。
上次捐献带来的社会地位和隐形资源的提升,确实让他尝到了甜头。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目标是系统升级,一百万人次的关注度,光靠私下卖给某个藏家,别说一百万,一百个关注度都难。
贺老听着这话,心里刚刚燃起的希望小火苗,“噗”地一下,被浇了半盆冷水。
踏实?
腰杆直?
这小子怎么听着像是尝到“名声”的甜头,有点上瘾了?
他不死心,决定再最后争取一下,语气沉痛,带着一种“为你着想”的恳切:“小周啊,名声固然重要,但日子也得过。”
“上次你运气好,国家给了奖励,可这次……政策这种事,谁说得准呢?万一这次捐了,就是一张奖状,几句口头表扬,你这两件宝贝的价值,那可就……”
他没把话说死,但意思很明显:别傻了,小子,能拿到手的钱才是最实在的!别被虚名冲昏了头脑!
周先文心里暗笑:老狐狸,还在试图用“实在”来诱惑我。可惜啊,我现在的“实在”,跟你想的不一样。
系统升级,那可是关乎未来能不能继续捡漏、捡大漏的根本!
钱?
有了升级后的系统,还怕没钱吗?
他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犹豫和挣扎,仿佛在天人交战,最后像是下定了决心,眼神变得清澈而坚定:
“贺老,谢谢您的提点。钱确实重要,我也需要钱。但是……有些东西,可能比钱更重要。”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被自己“高尚情操”感动了的真诚:
“上次捐献之后,我查了很多资料,也了解了一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觉得,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如果能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它们承载的历史和文化,那可能比锁在哪个私人藏家的保险柜里,更有意义。”
这话说的有点假大空了,但周先文这会儿确实是实打实这么想的。
如果没有系统和奖励的话,之前捡漏汝窑或许他还真要卖掉。
毕竟他是个普通人,哪会不想要钱呢?
可现在吃穿不愁,有系统傍身的情况下,他还真敢说对钱没兴趣。
周先文都不得不承认,对于他这样的俗人来讲,陶冶情操品德高尚的事也只有怀里揣了一亿的时候才心思这么干。
不过这话一出口,贺老就知道完了。
这小子不是被忽悠瘸了,他是真的……或者说,表现得像是真的,奔着“名声”和“意义”去了。
而且,他把话抬得这么高,自己再劝他卖钱,就显得太市侩,太落俗套了。
贺老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
就像是看着一盘刚出锅、香气四溢的红烧肉,马上就要夹到碗里了,结果被人端走送去了敬老院,还跟你说“大家分享才更有意义”。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腾的各种情绪,脸上重新堆起和蔼的笑容,只是那笑容里,多少带了点“恨铁不成钢”和“看破红尘”的无奈:
“好,好!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难得,难得啊!看来是我这老头子思想落伍了,总想着那些柴米油盐。”
他摆了摆手,一副“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再多言”的样子:“既然小友有这个想法,那我也就不劝你了。不过,捐献也是有讲究的。你想好捐给哪里了吗?还是故宫?”
周先文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不怕贺老贪,就怕贺老撂挑子不干。
要想把这次捐献的影响力最大化,光靠他自己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量还是太有限。
贺老这种在圈内浸淫多年,人脉广博的老江湖,要是能帮着运作一下,那效果绝对事半功倍。
这次是一百万的关注度,可不是之前十万人次那种小打小闹。
“这个……我还没仔细想好。”
周先文恰到好处地露出求教的神色,“上次是运气好,直接联系了故宫那边。这次……说实话,我还真有点拿不准。”
“贺老您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能不能给我参谋参谋?怎么才能让这两件东西,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让更多人了……”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组织着措辞,眼神诚恳地看着贺老:“了解到它们的重要性?”
潜台词就是:怎么才能搞出最大的动静,吸引最多的眼球?
贺老何等精明,哪里听不出周先文的言外之意。他心里冷笑一声:小子,绕了半天,还是想利用我老头子的人脉和名声,给你这次“捐献”造势啊!
不过,转念一想,虽然肉没吃到嘴里,但如果能在这件事里掺和一脚,当个“指导者”或者“引荐人”,那也算没白忙活。
至少能在圈子里落个“慧眼识珠”、“提携后进”的好名声,顺便还能跟相关博物馆打好关系,里子没了,赚点面子也好。
而且,他确实也好奇,这小子到底是从哪儿刨出来这些宝贝的?
上次是汝窑,这次的战国双剑也铁定是个好宝贝,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
想到这里,贺老的脸色缓和了不少,重新带上了几分“长者指点迷津”的热忱:“嗯,这倒是个问题。捐献,倒是简单,直接把东西送过去就行了。”
“但要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文物的重要性,想要更加探究国家文物的意义,那选择合适的机构,通过合适的渠道,甚至在捐献的时机和方式上,都有说法。”
周先文听着,心里快速权衡。
故宫上次已经去过了,再去一次的话,对方就算收了这对双剑,也不会直接供在自家博物馆,反而会先外放。
战国博物馆,受众似乎有点窄,不利于最大范围地收割关注度。
国家历史展览馆,这个似乎最合适——名头够大,平台够广,受众够多!
毕竟就算对方认不出这是干将莫邪剑,单纯只是战国时期也算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