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其他形式的布洛陀神话传说
除了宗教化、体系化的布洛陀经诗,布洛陀神话还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壮族民间有大量的布洛陀散体神话讲述人,还有与布洛陀神话有关的古歌、山歌和传说演述人,等等。他们身份各异,有男有女,其从事的职业范围十分广泛,既有歌手、农民、小商贩、一般打工者、女巫等,也有一般行政事业单位里的工作人员、教师,等等。他们对布洛陀神话的传承起到了不同的推动作用。
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能够讲述布洛陀神话的老人很多,LMJ就是其中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生于1924年,从小就听过各种布洛陀神话。在这些年敢壮山布洛陀祭祀大典上,笔者能见到老人家的身影。她独特的民族服装和满脸慈祥的笑容每每让她成为相机下的主角。她祭祀布洛陀时候虔诚、严肃、恳切,相信是布洛陀保佑她长寿至今、身体硬朗、家庭幸福。笔者曾搜录过她讲述《布洛陀山》:
百东河边有一座山,叫作布洛陀山,那里风景很好,挨着水的山边有两块突出的大岩石,我们说它们是布洛陀和姆洛甲变的。逢年过节我们都要去祭祀它们,因为它们经常帮助搁浅的船只。以前,有一艘货船经过布洛陀山的水道峡口时,被冲到沙滩上,怎么推也推不出去。船上的人筋疲力尽,其中有个老人家就祈求布洛陀帮忙。后来他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拉动绳索,把船拉动了。大家都欢呼雀跃,感激布洛陀的神力相助。他们回家以后,就到布洛陀山的山脚祭祀布洛陀,以示谢恩。从此,大家要行船过峡口,都要给布洛陀烧香,以祈求平安。这个做法至今还灵验呢![49]

田阳县头塘村布洛陀山
田阳县志乐屯的道公LZJ老人也曾向笔者讲述有关布洛陀与当地风物相关的传说《布洛陀封锁山洞》,收录如下:
从前,往上数三四代人生活的那个时候,我们这里的布洛陀山下有个岩洞。布洛陀当时到处走,查看人心善恶。当他和姆洛甲看到岩洞下有歌圩时,他们就化身成两个老叫花子,披头散发,浑身污秽,到歌圩上请求人们帮他们抓虱子,以此试探人心好坏。人们都嘲笑、嫌弃他们,只有两个十一、二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心生怜悯,帮他们抓虱子。这时,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人们都跑到山洞中躲雨。而两位老人家不让孩子进去躲雨。当那些心地不善良的人都进到山洞里之后,就有两块石头滑落下来,把山洞口给堵住了。一开始,外面的人还可以给里面的人送吃的,到后来,石缝就完全长合拢了,里面的恶人都死了。[50]
田阳县玉凤镇亭怀屯的QAY老人也曾讲过当地关于布洛陀的神话:
亭怀屯是布洛陀造水牛的地方。他当时造了99头水牛,都没有角。他把它们关在村旁的一座山上。山上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水坑,那是以前牛生活的地方。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布洛陀都杀牛给子孙们吃,但第二天,99头牛又完好无损,1头都不少。村里有个老太太,据说曾吃过这种无角的牛肉,寿命很长。有人又问过村里年纪很大的老人,她说她也曾见过这样的无角牛,所以很长寿。山上曾经还有过布洛陀的神庙,可惜没保存下来。
在亭怀,布洛陀除了造牛,还造出了马、猪、狗、鸡、羊等家禽家畜。他还造出一个仓库,仓库里都是金银。因此,这一带的山谷都有各种奇怪的名称,比如宰牛谷、养马田,都是因此而来。各种动物住在亭怀太拥挤啦,只能白天跑出去找东西吃,晚上才回来住。后来,子孙们就向布洛陀汇报,说亭怀太拥挤啦,怎么办?布洛陀就把马、猪、狗等动物放到其他地方去生活,所以这些地方也因这些动物而得名,比如,周边的那笔屯就是养鸭的地方,那鸡屯就是先养鸡的地方,等等。有一个地方据说还是布洛陀放金银的地方,所以现在开出金矿来了。
布洛陀把动物都安排出去住之后,这些动物越走越远,亭怀的地方就空旷旷的了。布洛陀于是说,这里空出来了,你们人类就来这里住吧!所以,“亭怀”后来又写成“停怀”,是因为人类到这里来定居。[51]
各地的布洛陀传说是当地人民在布洛陀信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本土的风景、习俗进行创作的结果,它再现了各地壮族人民在构建地方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神话的运用以及对布洛陀的崇敬与热爱。在广西都安、大化一带有堵娘滩、东兰县雷公滩、大化县断犁滩、马山县鹰山狗岩滩、马山县卧牛滩和十五滩的传说,这都与布洛陀开山开辟红水河的神话有关。[52]
能够演唱布洛陀古歌的人,有民间自学成才的各类歌手、布麽,也有民间替人问仙的各类女巫。民间歌手演唱古歌,多采用流行的民歌曲调,如田阳县有田州调、巴别调、古美调、唐皇调和师公调等。身兼布麽的歌手HDJ(男,1941年生)曾用唐皇调唱过这样一首歌颂布洛陀的《唱祖公》:
今天我们赶歌圩/来到布洛陀岩洞/大家来听我讲过去/从前有位布洛陀/老婆叫作母勒甲/他们在敢壮山结夫妻/从前我们叫壮人/那时居住在深山密林里/有一年天上电闪雷劈/雷劈森林起大火/大火烧到壮家园/我们逃出森林来躲身,这才看到天下非常宽广/站在地头望不到边/那时壮人住在这里/做人不懂得造房屋/做工累了靠卧在路边/夜晚就到山林里睡/……那时天下乱纷纷,天下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敢壮山问布洛陀/就去敢壮山问母勒甲/祖公祖婆教导天下的儿子/祖公教儿孙们砍树/教我们起四根柱的房子/他见我们生吃东西/又教我们击石取火/火苗这烧出来/都是布洛陀造成火/从前用山石犁地/又要卵石来犁田/锄完田地下谷种/都是祖公出的主意/见老鼠吃剩下的谷种/见小鸟吃不完的谷穗/祖公就叫撒在田里/祖公就叫拿去种/四月拿种子去播/十月才收谷进家/把谷子完全收上来/米粒这才真正成粮/祖公又教我们养鸡鸭/又造黄牛水牛给我们/造猪造狗给我们壮人/又造用火炭炼生铁/又造用火来煮饭/到那时才懂得吃熟食/小孩吃熟食这才长高/老人吃熟食才没有病/姑娘吃熟食脸色红润/官人吃熟食脸色才白/祖公又教我们织渔网/教我们围溪来打鱼/祖婆又教我们种麻/用布用棉来包身/又教我们用火炭烤土块/烧了缸瓦烧碗碟/又教我们铸尖嘴犁头/又教制造十二齿耙/样样都是祖公制造/样样都是祖婆发明/祖公祖婆造出千千万万/感谢祖公祖婆造天下。[53]
男女青年在约会与婚嫁之时要先唱布洛陀古歌向祖先布洛陀致敬,以此展示自己恭敬有礼、才华渊博。如田阳县敢壮山歌圩上,男女青年唱情歌之前必须唱布洛陀创世古歌,其旋律和句法以田阳排歌(欢岸)为主。布洛陀创世古歌套路完整,既有单独自唱的叙述排歌,亦有男女对唱的问答之歌,其内容又包括了开头歌、敢壮山岩洞歌、造天地、造万物、造人歌、造火、造水、造稻谷、造牛、造鸡、造猪、造狗歌、首尾歌等。如开头歌《很敢斗郭欢》(上岩洞对歌):
男:今天来对歌,歌原来有根,
歌本来有源,根他在何地,
歌根是短还是长,在近地还是在远方,
是哪个先造,成串山歌给后世,
山歌是哪个造成,造栽花结义,
造情人同婚娶,问妹你可知。
女:哥问这真好,歌有根有源,
歌根在岩洞,歌源在石崖,
赏花吹树叶,汇合成山歌,
一代传一代,天下歌不断,
白天去田峒坡地,唱歌浑身添力气,
唱歌能解心忧烦。
合:造栽花结义,造情人同婚娶,
布洛陀先造,姆渌甲先造,
造好一代传一代,山歌传唱到今天。
我们众兄弟姐妹,今天上岩洞对歌。[54]
壮族人婚嫁接亲时亦唱布洛陀古歌。如广西河池地区的壮族习俗,接亲时男方亲友八人、歌手四人左右到女方家。晚上八九点钟,男方接亲的人在女方家唱布洛陀造婚姻、风俗、夫妻、家庭、礼仪等古歌,由此找到神定天决的壮族婚嫁礼俗依据。唱过了布洛陀古歌并唱得好,才能以此证明男方家有文化、有教养,女方才能放心把女儿嫁过去。演唱古歌在婚俗中比较庄重,女方亲戚都会来听,有唱不明白、唱漏的,女方家都会随时指出。凌晨古歌演唱完毕,男女双方亲友才开始对歌,一直唱到天亮。男女青年对唱情歌,也唱布洛陀造礼仪、婚姻的由来,以此进行智慧较量,普及民族文化知识的精髓。在19世纪80年代,接亲时对演唱布洛陀古歌的水平要求很高,嫁女儿的人家都很讲究这一习俗,但由于会唱古歌的歌手越来越少,接亲变成了一件具有挑战性的难事。如果接亲的男方不会演唱布洛陀古歌,女方可以要求男方改日再来接亲。[55]
农忙之后人们也会在各种歌圩歌堂上演唱布洛陀古歌。几十年前,广西巴马一带的壮族人民在收完谷子后,便在家里摆歌堂,邀请村里村外的亲戚来家里唱一个晚上的歌。入夜之时,大家唱布洛陀造物歌,也会对起歌来,场面十分热闹。[56]
年过花甲的老人去世后,除了要请布麽在赎魂仪式上唱送亡的布洛陀经诗,还要请民间艺人来唱布洛陀古歌。年过花甲的老人辞世,按壮族的观点即是成仙归去,因此要用最古老的古歌——布洛陀古歌送亡灵。前半夜由男人来唱,后半夜由女人来唱,或者一晚上由男人来唱,另一晚由女人来唱,不能采用情歌对唱那种男女穿插演唱的形式。演唱古歌也有各类歌本为依据,但歌本也仅提供一个骨架而已,真正唱的内容由歌手自由发挥,因人而异,布洛陀古歌内容也不同。没超过60岁就去世的则不用唱古歌。[57]
壮族民间歌手为壮族布麽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军。民间歌手往往熟悉布洛陀神话,会唱布洛陀古歌,这为他们成为布麽提供了良好的铺垫。有的歌手,家族长辈就是掌握经诗的老布麽、老歌手。他们从小耳濡目染,观摩布麽做麽、演述经诗,加上后天的不懈努力,再有师父的指点和教诲,最终能继承前辈的衣钵,成为享誉一方、演唱技巧高超的布麽。再以布麽HDJ为例,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到处做麽、唱山歌。他家系七代布麽传承,来向他父亲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于是他经常帮父亲抄写麽教经文和山歌歌词。到16岁时,HDJ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歌手。他时常出入各种歌唱场合与人对歌、赛歌,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潜心学习各地各种曲调的山歌,成为田阳一带闻名的歌王。他1997年又受戒成为布麽(道),法号为HXB,师傅是玉凤镇巴庙村的HDX。受戒之后他可以独立做各类麽仪式活动。其实他在成为布麽之前,对布洛陀经诗已经十分熟悉。他可以用唐皇调、山歌调、经书调及喃调等多种调子演唱布洛陀造万物的歌谣,每次演唱观者云集,听者如痴如醉。
民间女巫,壮语称为“雅禁”(Yah Gimq)、“乜摩”(Meh Moed)等,汉语称为“禁婆”或“师娘”。他们声称可神灵附身助人达成心愿,沟通阴阳两界,能卜吉凶、驱鬼治病。女巫多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打听虚实,多是民歌高手。除了女巫,神汉也属于自称可神灵附体的萨满。当女巫的,或曾经得过什么病,昏迷当中说胡话,或精神分裂,得过癔症。当她病好了之后顺水推舟说鬼神附身,吃斋守仙数百天,便可行女巫之术。女巫做仪式通常不要经书,法事仪式简单。在田阳县也有这样一群女巫,她们在敢壮山祭祀布洛陀时唱祭拜之歌以及布洛陀古歌《唱祖公》等,均为自发之举。本人曾采访一位嫁到田州镇的女巫YXX(1951年生),来自田东县义圩乡溯旺村。她自称在祭祀布洛陀时,由于神灵附体而会唱布洛陀古歌,平时是不会唱的。她所唱的布洛陀古歌内容主要是布洛陀造万物,与布麽HDJ唱的《十拜歌》大同小异。HDJ平日里就与当地女巫交流较多,还教她们唱民歌,故当地女巫受HDJ的影响颇多。在此摘录HDJ演唱的《十拜歌》,以作参考:
一拜雷神管苍天
二拜布洛陀管人间
三拜水神管海河
四拜北极神星星亮
五拜管山土地公
六拜光寅神在坡坎下
七拜灶神在梯脚
八拜守城大将军
九拜门神保安宁
十拜天地给我成好人
……
三月初八到这里相见
来敢壮山步步都要走对
布洛陀造天地
定天下造土地做得顺利
样样是祖公祖婆创造
……[58]
如今在民间,讲述布洛陀神话传说、演唱布洛陀古歌等活动不需要特定的场合和时间,对于语境、听众的要求不高。演述者兴致高或者周围氛围良好、环境合适的时候,都有可能讲述布洛陀神话传说、唱布洛陀古歌。但由于现代化娱乐项目的普及,听神话传说和古歌的年轻人数量急剧减少,布洛陀信仰急遽衰落,缺乏传播途径,这也是造成社会普遍不了解布洛陀神话及相关叙事存在的原因。
无论是布麽,还是民间讲述布洛陀散体神话、唱布洛陀古歌的民众,他们都是传承布洛陀神话的有生力量。他们的行为给布洛陀神话的延续注入了活力,使布洛陀神话在仪式、节日、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得到充分展示,被世代传承。讲述布洛陀神话、演唱布洛陀古歌的人,以壮族民众为主,也有和壮族一起生活的汉族等其他民族的人民。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他们对布洛陀的信仰程度不一,如壮族的女巫、当地农民等完全相信布洛陀的神力及其严肃性、真实性。而其他的讲述者,受多重文化的影响,情况不一而足。部分人对布洛陀信仰接触少,故而半信半疑,但仍然在讲述相关神话叙事,这又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惯性和潜移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出于传承壮族文化、兴趣爱好等各种目的在讲述布洛陀神话传说、演唱布洛陀古歌。有的人虽然不信仰布洛陀,但在旅游宣传等情况下得知了布洛陀的相关神话,只是把布洛陀神话当作故事来讲述,以丰富生活、教育孩子,等等。这些情形下的布洛陀神话演述,其神圣、真实的语境已经丢失,成为现代文明“移花接木”的新样本。尽管情况各异,我们依然不能否认各类演述行为对于传承布洛陀神话的积极意义。
[1]覃乃昌主编:《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页。
[2]牟钟鉴:《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3]黄桂秋:《壮族麽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23—30页。
[4]黄桂秋:《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5]邝露:《赤雅》,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
[6]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42页。
[7]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51—456页。
[8]王克荣:《广西左江岩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219—230页。
[9]参见拙文《从侗台语跨境民族的死亡起源神话到广西左江岩画》,《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5期。
[10]郑超雄:《壮族文明起源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11]郑超雄:《壮族文明起源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12]郑超雄:《壮族文明起源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201页。
[13]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16页。
[14]郑超雄:《壮族文明起源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页。
[1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第二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65页。
[16]周作秋:《论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17]丘振声:《〈布洛陀〉与图腾崇拜》,《民族艺术》1995年第2期。
[18]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三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819—832页。
[19]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一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6页。
[20]2006年1月13日,笔者与广西田阳县布麽HDJ访谈,依其所述记录。
[21]《壮族百科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壮族百科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9—350页,“魔公”条。
[22]《壮族百科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壮族百科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9—350页,“魔公”条。
[23]张声震主编:《布洛陀经诗译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页。
[24]杨树喆:《师公·仪式·信仰——壮族民间师公教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
[25]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64页。
[26]2006年11月15日,笔者在田阳县采访布麽LWG时依其所述记录。
[27]2015年11月12日,笔者在田阳县采访布麽NJQ时依其所述记录。
[28]2015年9月5日,笔者在巴马县采访布麽HYD时依其所述记录。
[29]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六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3页。
[30]黄达佳演唱、黄明标翻译整理:《布洛陀与敢壮山》(祭祀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31]壮语者“cwx”本意为野生、原生、原始,指具有超强的神秘的能力,如大明山在壮语中被称为“bya cwx”。又或为“社”(cwx)之本地发音。壮族地区常以树代表神灵,故“者”引申指象征着原始神秘力量或社神的神树。
[32]王明富:《云南省马关县阿峨新寨祭布洛陀神树调查》,《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33]龙树的“龙”,音译自壮语的“ndong”,即“森林”之意,也常被写作“竜”。
[34]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一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76—277页。
[35]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四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6页。
[36]笔者于2006年11月14日搜集整理。
[37]2012年春节期间李斯颖与XBY(1942年生,男)老人访谈。
[38]何正廷主编:《壮族经诗译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39]何正廷主编:《壮族经诗译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6—300页。
[40]2010年8月9日,笔者与LZG(男,1948年生)老人访谈。
[41]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七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492—2493页。
[42]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五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3页。
[43]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四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2—1293页。
[44]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一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2页。
[45]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35—36页。
[46]张声震主编:《布洛陀经诗译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
[47]张声震主编:《布洛陀经诗译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9—430页。
[48]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一卷》,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49]2006年11月17日搜集于田阳县田州镇,罗汉田翻译。
[50]2006年11月13日搜集于田阳县志乐屯,罗汉田翻译。
[51]2006年11月14日搜集于田阳县亭怀屯,罗汉田翻译。
[52]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35—36页。
[53]黄达佳演唱、黄明标翻译整理:《布洛陀与敢壮山》(祭祀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8页。
[54]黄桂秋:《壮族麽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125页。
[55]2004年5月10日,刘亚虎先生向笔者复述他于2002年初采访覃承勤先生得到的信息。
[56]2004年5月10日,刘亚虎先生向笔者复述他于2002年初采访覃承勤先生得到的信息。
[57]2004年5月10日,刘亚虎先生向笔者复述他于2002年初采访覃承勤先生得到的信息。
[58]黄明标翻译整理:《布洛陀与敢壮山》(祭祀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