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文话的总貌与特征
文话著作产生于南宋,作为文章学的重要批评形式,文话在清代获得极大发展,总数超过宋、元、明三代之和,佳作如林。清代文话的繁荣,推其原因,或有以下几端。其一,宋元以来文章学理论的积累和发展,在清代出现了集成现象。在文道论、创作论、风格论、文体论等方面,清人作了诸多探讨和总结。文话因其专著的性质,成为提出理论的适宜平台。其二,域外文学理论的影响与交融。晚清以降,域外文学思潮传入禹域,《法兰西文学说例》等为中国学人开启了新的视窗,小说、戏曲等通俗文体被纳入文话;加之遭遇时代变局,保存国粹之危机、日人《汉文典》等带来的压力[1],出现了一批总结汉字与汉语文章特色兼有语法著作性质的文话。其三,清代文章创作的繁荣。清代文章写作无论骈散皆取得极高成就,这带动了清人论清文的热情,成为文话中有关文章批评的一类。其四,科举的影响。文话在南宋产生之初便与指导士子应试有关,清代科举取士制度愈发稳定,文话仍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指导应试的任务,大量制艺话应运而生的同时,许多古文话往往也兼论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