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1.搜集和利用了新史料

本书通过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未刊档案资料《冯国璋督直时函电稿》及天津图书馆未刊的直隶都督档案史料,并结合已经公开出版的北洋政府档案资料和《政府公报》《江苏省公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申报》《东方杂志》等资料,主要围绕冯国璋督直及督苏期间的治理实践开展历史研究。

2.拓展了冯国璋的研究内涵

(1)本书分析了冯国璋在清末军事现代化历程中获得成功的原因,着重探讨了冯国璋在北洋崛起中的历史作用,这是以往关于清末冯国璋研究涉及较少的方面。

(2)本书对冯国璋督直及督苏展开全面研究,既从宏观环境考察其在地方执政的历史背景,又翔实地分析其在直隶及江苏两省所采取的军政和民政治理实践,从而填补了冯国璋研究中的学术空白。

(3)本书运用国家治理理论来考察冯国璋在督直及督苏期间的实践活动,以冯国璋为视角来审视民初省级政权机关的运作方式及其成效,有助于拓展北洋史的研究。

(二)不足之处

1.部分史料欠缺

本书研究碰到的最大困难是相关档案资料的不足,其中1912—1916年的《直隶公报》因历史原因难以查找。另外,1912—1917年的《江苏省公报》在国内图书馆都没有完整版本,残缺不全,至为遗憾。因此,只能有待以后能够在海外图书馆搜寻,以弥补研究的不足。

2.部分资料受到制约

冯国璋督苏期间在政权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资料目前不开放。关于北洋时期的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只是开放已经出版的《北洋政府档案》《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等多种资料,而其他未刊资料则基本上处于封存状态,一般研究者很难查阅。因而,本书的相关研究只能等到有关资料开放后再做进一步充实。

3.部分内容没有全面展开

冯国璋在督苏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均有一定的治理,本书因限于资料及篇幅,主要是对冯国璋在直隶都督及江苏都督期间的军政治理及民政治理进行研究,重点围绕军队建设、剿匪、赈灾、禁烟等方面进行探讨,而对冯国璋在经济、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着笔不多,缺乏深入研究。其原因在于冯国璋在督苏期间主要是以都督(将军)或督军的身份治理江苏,而经济、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事务在《江苏省公报》中又主要是以民政长(巡按使)或省长的名义发布,鉴于苏省军民分治的基本态势,冯国璋在这些事务中虽有襄赞作用,但不是主政者,因而对于相关内容略有所涉及而未充分展开研究。以后,随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关资料的开放,以及更进一步地在海内外广泛地发掘和利用新的资料,本书没有充分研究的地方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1] 张华腾:《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苏智良、张华腾、邵雍主编:《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2] 张华腾主编:《辛亥革命与袁世凯——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时期人物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3] 李良玉、吴修申编:《倪嗣冲与北洋军阀》,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78页。

[4] 张华腾:《北洋人物研究的几个问题》,李良玉、吴修申编:《倪嗣冲与北洋军阀》,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6、31页。

[5] 恽宝惠:《我所知道的冯国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一),中国文史资料出版社2002年版,第860页。

[6] 吴十洲:《民国人物绰号杂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7]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8] 黄鹤年:《汤颇公痛斥冯国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黄梅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黄梅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第47页。

[9] 汤用彬:《窃国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黄梅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黄梅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第48页。

[10] 冷:《哀冯国璋》,《申报》1919年12月30日。

[11] 朱文通等编:《李大钊全集》第三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6页。

[12] 沃丘仲子:《徐世昌》,崇文书局1918年版,第133页。

[13] 沃丘仲子:《当代名人小传》,文海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14] 张一麐:《故代理大总统冯公事状》,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卷7,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第267页。

[15] 佚名:《副总统冯国璋》,《妇女杂志》1916年第2卷第12号。

[16] 佚名:《名人言行》,《华安杂志》1920年第1期。

[17] “Feng Kuo-chang”,Chung Hwa English Weekly,Vol.Ⅱ,No.42,Jan.17,1920.

[18] “Feng Kuo-chang”,Chung Hwa English Weekly,Vol.Ⅱ,No.43,Jan.24,1920.

[19] 王树柦:《宣武大将军代理大总统河间冯公神道碑》,《教育周报》1923年第1期。

[20] 佚名:《前代理总统冯国璋逝世》,《时事旬刊》1920年第35期。

[21] 佚名:《冯国璋国葬案原案》,《大公报》1920年1月12日。

[22] 佚名:《冯国璋之死》,《民心周报》1920年第1卷第6期。

[23] 佚名:《前代理总统冯国璋逝世》,《时事旬刊》1920年第35期。

[24] 国家图书馆藏:《河间冯公荣哀录》,中华民国九年二月治丧处刊,第44页。

[25]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26] 佚名:《阔哉冯河间之丧礼》,《天津益世报》1920年1月29日。

[27] 佚名:《下旗哀悼冯河间》,《天津益世报》1920年2月3日。

[28] 《呈大总统核议冯公林墓所占河间县诗经村地亩请照数豁除粮银文》,《财政月刊》1922年第10卷第120号。

[29] 佚名:《冯国璋财产亦按逆产处置》,《天津益世报》1929年1月26日。

[30] 郭凤岐、陆行素主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4页。

[31] 鲁荡平:《天津特别市社会局指令》,《天津市特别社会局政务汇刊》1929年第2期。

[32] 佚名:《没收冯国璋财产之呈请》,《天津益世报》1929年3月21日。

[33] 佚名:《人文志》(三),《人文月刊》1937年第8卷第4期。

[34] 吴宓:《空轩词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38页。

[35] 陈伯达:《窃国大盗袁世凯》,华东新华书店1949年版,第4页。

[36] 韩中义:《冯国璋》,北方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7] 潘荣等:《冯国璋家族》,金城出版社2000年版。

[38] 张立真:《冯国璋真传》,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9] 潘荣:《教头总统冯国璋》,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40] 杨雯:《冯国璋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1] 文斐编:《我所知道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

[42] 徐青、刘红等编:《北洋三杰——王士珍 段祺瑞 冯国璋合传》,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43] 曹小玲编:《北洋之“狗”冯国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44] 骆秉章主编:《北洋黑狗冯国璋》,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2年版。

[45] 元坤编:《直系教头冯国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

[46] 徐泰来主编:《中国近代史记》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6页。

[47] 冯容:《我们所知道的祖父冯国璋的往事》下,《传记文学》2011年第2期。

[48]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2页。

[49] 刘以芬:《民国政史拾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18—20页。

[50] 公孙訇编:《冯国璋年谱》,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1] 冯容:《我们所知道的祖父冯国璋的往事》下,《传记文学》2011年第2期。

[52] 李新、孙思白主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2卷,中华书局1978年版。

[5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河间县委员会编:《河间文史资料》第1辑,1986年。

[5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河北省保定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保定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1992年。

[55] 朱信泉主编:《民国著名人物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56] 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历史名人传·政治军事卷》下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7] 杨念群主编:《中华民国史》第六册《传》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 冯容:《我们所知道的祖父冯国璋的往事》下,《传记文学》2011年第2期。

[59] 田建群编:《细说北洋——冯国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0] 田胜武、田艳华编:《冯国璋全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61] 季宇:《权力的十字架——冯国璋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6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民国江苏的督军和省长》,《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3年,第70—82页。

[63] 吕伟俊、王德刚:《冯国璋与直系军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4] 张宪文:《一部近代军阀史研究的力作——评〈冯国璋和直系军阀〉》,《民国档案》1995年第2期。

[65] 彭秀良:《冯国璋传》,中华书局2015年版。

[66] 赵艳玲:《清末民初的代议制:从顺直咨议局到直隶省议会的案例考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67] 张立真:《冯国璋真传》,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7页。

[68] 杨大辛主编:《北洋政府总统与总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

[69] 杨雯:《冯国璋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4页。

[70] 江苏社会科学院《江苏史纲》课题组:《江苏史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页。

[71] 孙宅巍、王卫星、崔巍主编:《江苏通史·中华民国卷》,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72] 张永刚:《冯国璋与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73] 张立真:《冯国璋与中国早期的军事现代化》,《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74] 公孙訇:《北洋三杰之豹——冯国璋》,《渤海学刊》1987年第1期。

[75] 公孙訇:《冯国璋与中国早期的军事现代化》,《军事历史研究》1989年第2期。

[76] 李新、李宗一主编:《中华民国史 第2编 第1卷》,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83—584、772页。

[77] 胡毅华:《试论洪宪帝制前后冯国璋同袁世凯的关系》,《近代中国》1995年第5期。

[78] 郭剑林主编:《北洋政府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85页。

[79] 公孙訇:《论冯国璋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的贡献》,《河北学刊》1989年第2期。

[80] 胡平生:《民国初期的复辟派》,学生书局1985年版,第267—268页。

[81] 沃邱仲子:《段祺瑞》,广文书局1922年版,第58、67页。

[82] 左世元:《冯国璋之日本观初探》,《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83]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4] 傅德华等:《民国军政要人归宿》,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2页。

[85] 郑志廷、张秋山:《直系军阀史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86] 吕伟俊、王德刚:《冯国璋和直系军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7]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李春楠:《冯国璋军事活动述论》,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9年。

[88] 刁田丁:《中国地方国家机构概要》,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518页。

[89] 严兰绅主编:《河北通史·民国上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90] 《江苏政区通典》编纂委员会编:《江苏政区通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974页。

[91] 张长东:《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基于国家能力理论视角》,《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

[92] 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5页。

[93] 张华腾:《多角视野下的北京政府:1912—1915年北京政府述评》,《史学月刊》2008年第2期。

[94] 邓亦武:《1912—1916年北京政府统治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246页。

[95] 丁旭光:《变革与激荡——民国初期广东省政府(1912—1925)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96] 宁骚、胡启生:《“治理”理论及其运用》,王贻志、周锦尉主编:《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91—92页。

[97] 任进:《比较地方政府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98] 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与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99] 张华腾:《北洋人物研究的几个问题》,李良玉、吴修申编:《倪嗣冲与北洋军阀》,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6—35页。

[100] 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页。

[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 总第45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