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府

《職方典》第八十四卷

河間府部彙考二

河間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河間縣附郭)

河間府城池 土城,周回十六里。宋熙寧中,安撫使李肅之築。明萬曆六年,知府朱裳始磚其敵臺。十年,知府燕好爵奏請甃砌,二載始完,共長二千三百六十二丈,高三丈二尺,門四,角樓四,臺鋪各四十一,池闊五丈,深二丈。

獻縣城池 土城。金天會八年,知州高揆建,修四門。明成化丙戌,知縣盧淵重築,周回六里,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正德辛未,值寇亂,知縣張大威、縣丞史華增修。萬曆十六年知縣趙完璧,三十一年知縣石維屏,三十九年知縣劉重慶各重修。崇禎六年,知縣王調鼎修磚垛口一千餘。十四年,知縣王奇才建炮臺十六座。

阜城縣城池 土城,周回五里。明成化己丑,知縣林恭奏廣其址築之。正德丙子,知縣梁愷重修,高深於舊城。嘉靖庚戌,知縣姜密鼓舞義民改修。隆慶元年,知縣王臣易磚埤。皇清順治乙酉知縣蕭應聘,戊子知縣張昌祚葺治。康熙九年,知縣曹邦重修。

肅寧縣城池 土城,本河間縣地。宋景德二年,始改爲肅寧城,尋廢爲鎮。元復置縣,中統間知縣李義,至元十六年李稷,大德六年焦德用俱以才令相繼修築。明天順庚辰,知縣劉百川重修,周回六里,高二丈八尺,池闊四丈,深一丈。正德丙子,知縣黃霆增築之,而池益深。天啓間,魏閹係本邑人,用帑金重修爲磚城,堅致勝於他邑。

任丘縣城池 舊傳漢平帝時任丘築。元至正二十二年,沒於水,規制失考。明洪武七年,知縣雲霄建。永樂元年,知縣謝魯重修。弘治庚申,知縣畢璽隨居民以展,像形曰“襆頭城”。正德間,知縣李獻、丞劉明重築土城,拓而方之,周五里。萬曆三十三年,傾頽不堪,議修磚城,估計約費銀一萬九千餘兩,因歲歉暫止。三十九年,知縣侯提封修西北城門二座、垣墻四十餘丈,知縣賈繼春倡助修,完五百三十餘丈,省原估三分之一。

交河縣城池 土城在漢中水城東南五十里,金始置縣。明洪武中,知縣周以仁創建城池,周回六里。正德丙子,知縣李天叙增修,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二尺。嘉靖二十九年,知縣崔雲鶴增修四城門樓。隆慶三年,知縣龐沱重修,垛口易土以磚。皇清康熙辛亥,北門圮壞,知縣常鼎重修。

青縣城池 宋析永安縣置。土城,周回五里,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明成化丙戌,知縣唐振重修。正德辛未,知縣張大鳴值寇亂增葺城堞,民賴以安。甲戌,知縣劉繹復加修飾,城厚二丈,高深俱增於舊,足爲一方之藉云。

靜海縣城池 土城,周回六里,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

寧津縣城池 本宋保安鎮,金置寧津縣。明洪武初,知縣朱逢吉重修(按《縣志》,景泰三年,知縣謝聰始建,未知孰是)。弘治十五年,知縣孔公華重修。正德五年,知縣劉秉鑒浚城河。嘉靖二年,知縣熊爵修門樓。十六年,知縣葉紹先添敵臺。隆慶二年,寇靖重修。

景州城池 本蓨縣舊城,元蓨尹呂思誠加築。土城,周回五里。元末,移東光景州治此,遂爲景州城。明天順七年,知州楊瓊增修。弘治十一年,知州馬馭增高五尺。正德九年,知州徐政、判官裴杰重建門樓、角樓。嘉靖十四年知州謝思道,二十九年知州胡擇重修。萬曆十九年,知州賈朝宦重修,復增南瓮城。崇禎十年,知州董碩儒築,渾磚四角。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州張一魁復加修浚。

吳橋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二年,知縣張鐸創建。弘治十三年,知縣李欽重修。正德元年,知縣劉鉞益加築鑿。城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五尺,建立樓櫓,鐵裹四門,池闊三丈,深二丈。萬曆二年知縣龔勉,四十一年知縣惲玆,四十五年毛焯,崇禎八年知縣陳燝俱重修。十一年,知縣余尚春改建磚城(大學士范景文撰記,詳《春志》)。

東光縣城池 土城,周回六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明崇禎十三年,增修磚城,四門、四隅各建重樓,雉堞一千,腰鋪八座。

故城縣城池 土城,周回五里。明成化二年,郡守賈忠、知縣唐高築,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明萬曆戊子,知縣李承露重修。崇禎十三年,知縣苟永興稍易以磚。皇清康熙六年,知縣吳友聞加修。

滄州城池 自舊滄州遷今治,明天順五年知州賈忠築磚城,周回八里,廣二丈五尺,闊二丈二尺,置樓堞其上,池闊四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嘉靖四十年知州賈希周,萬曆二十四年知州盧廷選,崇禎年間知州吳襄俱重修。

南皮縣城池 周回三里,高二丈一尺,池闊二丈,深一丈。明嘉靖二十五年,知縣李筳重修。萬曆四十二年,霖雨傾圮,知縣徐殷繕築城垣二千三百丈,磚甃東門,建東南城樓二座,逾年工訖。崇禎九年,知縣簡仁瑞增修瓮城,創立磚垛。

鹽山縣城池 舊城原在大留里。明洪武九年,知縣吳文靖移於本縣香魚館,即今治。成化二年,知縣武震始築土城,周回八里,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弘治六年,知縣喻岳、張暘相繼重修。萬曆三十九年,大水,城圮,知縣劉子誠復葺。皇清康熙九年,知縣朱鸞鷟重修。

慶雲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二年,知縣張彪築,周回七里,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正德二年,典史商玫重修。四年,知縣孫輔復拓而新之,又增陴浚隍,城上設警鋪若干楹。萬曆三十一年,知縣馬任仁修,磚女墻。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李居一補葺樓堞,修浚城濠。

天津衛城池 明永樂二年,工部尚書黃福、平江陳瑄築城浚池,城垣九里,高三丈五尺,都指揮陳逵用磚包砌。弘治辛亥年,副使劉福甓完。萬曆十四年,寖壞,本道副使王來賢重修。皇清順治十年,總兵甘應祥、副使梁應元重修。康熙十三年,總兵趙良棟浚闊城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