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
- 王辅政 张平 向颖等编著
- 991字
- 2025-04-25 18:07:53
项目二 朗诵与背诵
教学目标
本项目先以朗诵方式阅读课文,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对朗诵者的朗诵和课文进行赏析,最后达成背诵。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培养学生规范的诵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并创造性地朗诵书面材料;(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倾听和记忆能力;(三)在聆听和记忆的基础上,训练并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提示
本项目所选择的课文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朗诵(建议主要由学生朗诵),然后由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课上课下完成背诵。本项目的重点在于以听觉阅读辅助视觉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理解进而形成持久记忆。教学过程既可由教师主持,也可由学生主持。
对朗诵的赏析,重点应放在朗诵技巧和朗诵表现力等方面,应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可进行指导、点评。背诵则以课余为主。
基础知识
朗诵,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化了的朗读。它比朗读更注重语音与气息(语气)技巧,并通过技巧调控,最大限度地增强朗诵材料和朗诵的感染力,给受众以美的感受。朗诵的材料通常以韵文为主,如诗、词、曲等;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骈、赋也适合朗诵;抒情性散文也可用作朗诵素材。
赏析,赏鉴和分析的简称。赏鉴(或称鉴赏)是一种对文学或其他艺术作品(如音乐、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进行鉴别和欣赏的智力活动。分析则是一种对文学或其他艺术作品进行深度解读的智力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赏析,通常涉及这样一些问题:作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涉及了哪些事件或哪些人物,作者的立意有何独到之处,作者的创作思路怎样,作品是怎样处理结构、层次的,在创作中使用了怎样的手法,作品的语言有何特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对于诗歌,应主要关注写作背景、体裁、题材、思想、情感、意象、意境、手法、语言等问题。对于散文,应主要关注体裁、立意、思想、情感、手法、语言等问题。其中,论说性散文应重点关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问题;叙事性散文应重点关注事件、人物、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问题;抒情性散文应重点关注思想情感、创作材料、表现手法、语言等问题。对于小说,应主要关注写作类型、题材、背景、环境、情节、人物、结构、思想、情感、手法、语言等问题。其中,应重点关注环境、人物、情节、思想情感和创作方法。对于戏剧,应主要关注写作背景、种类、题材、思想、情感、手法、语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