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
- 王辅政 张平 向颖等编著
- 980字
- 2025-04-25 18:07:52
项目一 朗读与复述
教学目标
本项目是以朗读方式阅读课文并在聆听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记忆和复述能力的教学项目。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培养学生规范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并创造性地朗读书面材料;(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倾听和记忆能力;(三)在聆听和记忆的基础上,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提示
本项目所选择的课文均适合朗读。教学过程中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朗读(建议主要由学生朗读),其他同学不看教材,集中精力倾听,然后由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时既可以选择概要复述,也可选择详细复述(建议选择详细复述)。短篇课文尽量在朗读完全部内容后再进行复述;长篇课文可以交替进行。本项目是专门针对学生听、记、说等能力培养而设计的教学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教学中,可灵活掌握。如课上教学时数不足,可选择其中的部分篇章重点学习和训练。
基础知识
朗读,就是用朗朗的声音把书面读物读出来,古时称为“诵”。它是一种把视觉阅读转化为有声阅读的认知方式。朗读兼有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优势,对感觉神经的刺激要优于单纯的视觉阅读,有利于记忆的形成和加深。
朗读的基本原则是忠实原作与再创作相结合,技巧与美相结合。所谓忠实原作,就是朗读时不能随意增减、改变原作的语言、词汇和字音,要准确表达原作的思想感情。所谓再创作,就是朗读者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利用气息和语音的高低、强弱、虚实、抑扬、缓急、顿连等技巧,使朗读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朗读的技巧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眼、脑、嘴的配合;二是语气技巧。朗读首先由眼睛摄取书面信息,然后经过大脑的处理,再用发音器官表现出来。这种眼、脑、嘴的配合过程是朗读的生理基础和前提。在朗读实际中,眼睛的阅读要有一个超前量,即要比嘴快1—2个语节。如果眼与嘴同步,在遇到生僻的字词时就会出现失调,造成朗读不能连贯流畅。语气技巧是语音、气息控制应用技巧的省略说法。主要包括呼吸技巧、发音与共鸣技巧以及高低、强弱、虚实、抑扬、缓急、顿连等语气运用技巧,等等。所谓美的原则,就是力求朗读时不仅语言表现要美,还要表现出思想和情感美。
复述,就是把听到或看到的信息重新讲述出来。复述有完全复述、详细复述、梗概复述、要点复述等多种。无论哪种复述,都需要复述者以记忆为支撑。故,复述训练也是一种记忆能力和记忆方法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