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怎么吃才健康、不胖又精神

我对饮食的关注起源于刚刚工作时对我的老板Dougles·E. Dowen的观察。他每天中午只吃一个小小的三明治,即使最爱的饺子,也只吃几个。当时五十多岁的他精力比我还要好,这引起我的极大好奇,开始研究饮食和精力的关系。

饮食与精力

饮食是如何影响精力的呢?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本来吃饭前精力状态还不错,但是吃过饭之后,很容易犯困,有人说中午饭后容易犯困,其实早上和晚上饭后也会犯困。如果你再细心一点会发现,不是吃所有的东西都犯困,而是吃得多或者吃了某些特定的食物更容易犯困。为什么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血糖和精力的关系。若想保持高精力值,就必然要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水平。血糖低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饿得头晕目眩的时候,自然是没精力好好干活的。那血糖过高的时候呢?血糖快速飙升,就会导致胰岛素加速分泌,使色氨酸进入大脑,而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的原料。现在大家都知道,失眠的人可能会补充褪黑素促进睡眠,那么褪黑素的分泌增加,自然就会令人犯困。再加上饭后胃部消化食物需要消耗更多氧气,大脑供氧减少,让人更容易犯困。这是从短期看饮食对精力的影响。长期来看,“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你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素构成了身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并维持它们的正常运转。长期用垃圾食物还是健康有营养的食物喂养你的身体,必然导致你的精力水平有巨大差别。

食物营养素

我们具体要吃什么呢?首先了解什么是营养素。营养素是指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一些身体需要的物质。简单来说,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三大基础产能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虽然不提供能量,但对身体的生理活动和健康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肥胖”和“健康”的关注,大部分人对饮食都有了一些了解,朋友圈中也经常流传一些饮食方案,但是这些方案之间似乎总有一些相悖之处,尤其是提到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这两种营养素的时候,争议特别多。

很多人“谈碳水化合物色变”,认为吃碳水易肥胖、衰老,容易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其实这些人混淆了复合碳水化合物和简单碳水化合物。复合碳水化合物多存在于蔬菜、粗粮中,相对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进入血液的时间更长,因此更健康。简单碳水化合物多为精制食物,如精白面粉。种子本身含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结构,但经过深加工,种皮和胚都被去除,只剩下胚乳部分,也就是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都被去掉,精白面粉中只剩下高能量、低营养的胚乳。所以,我们不是不吃碳水化合物,而是多吃一些粗粮、蔬菜等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少吃精致碳水化合物。我们平时可以多用粗粮代替部分精白米面,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常见的粗粮有一些全谷物类,如小米、玉米、高粱、燕麦、荞麦、黑米、红米等;还有一些根茎类,如土豆、芋头、山药、红薯等。

提到脂肪,人们对它就更没什么好感了。但脂肪的存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脂肪可以保护皮肤,避免皮肤过度干燥,帮助身体吸收维生素,24小时做你的能量燃料,强化脑力等。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脂肪摄入量应占饮食总热量的30%。

但脂肪与脂肪也不一样。脂肪由脂肪酸构成,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是我们身体的好朋友。比如Omega-3脂肪酸可以保护我们远离心脏病,防止老年痴呆症,提升大脑的效能。但我们要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因为很多疾病都是由饱和脂肪摄入量过高引起的。但是要注意,我说的是“限制”,而非完全禁止。事实上,含碳量低于10的饱和脂肪酸基本上都能被人体利用,不但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维护人体健康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比如丁酸对结肠和其他肠道平滑肌运动有显著影响,可促进肠道蠕动。

此外,我们要严格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反式脂肪酸也被称为部分氢化油脂,是经过加工的多聚不饱和植物油。反式脂肪酸没有天然成分,对人体毫无益处,不仅不会被肌体所识别,而且进入体内后极难代谢出去。反式脂肪酸常存在于人造奶油、植物起酥油、速食品等加工食品中,我们尽量少食用。

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呢?薯片、蛋黄酱、糖果、沙拉酱、人造奶油蛋糕、炸薯条、曲奇饼干等。目前食品包装法要求,反式脂肪酸必须标注在包装上,大家购买时要注意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吃什么

了解了营养素,我们来具体谈一谈应该吃什么的问题。为了保证精力水平,建议吃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什么是升糖指数呢?它是指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或者餐后血糖上升快慢的一个指标。GI值越高,血糖升高得越快。当你吃太多高GI的食物,血液里会快速释放出大量的葡萄糖,伴随着葡萄糖的释放,你会变得困倦。同时,当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时,它会先跑去大脑和肌肉,如果我们肌肉不够多,葡萄糖消耗不完,就直接转换成了脂肪。当我们吃低GI的食物,葡萄糖释放缓慢,更易保持血糖的稳定,因此更能保证精力水平。

常见食物的GI值

低(≤55):豆类、豆腐、花生、绿色蔬菜、多数海鲜和肉类、奶油、苹果、坚果、肉脯、酸奶、橙子等。

中(56~69):意大利面、糙米、栗子、麦片、芋头、南瓜、香蕉、能量棒、玉米、菠萝等。

高(≥70):糖果、炼乳、白米饭、麻薯、吐司、玉米、巧克力、小蛋糕、薯条、薯片、功能性饮料等。[1]

怎么吃

知道了“吃什么”,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怎么吃”的问题。很多人中午吃完饭会觉得困、没有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其实是吃的不对。80%的人饮食量都大大超出身体所需。那具体该如何吃呢,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1.细嚼慢咽

我们都知道要少吃,可是不知不觉就吃过量了,如果严格控制摄入量,还会感觉很痛苦,那么如何吃得少,又不会感觉太痛苦呢?答案是细嚼慢咽。我们平时吃饭太快,等大脑反应过来吃饱了,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吃撑了。如果吃得慢,嚼的过程会给大脑一个反应时间,自然而然就吃得少了。当然,刚开始你可能会不习惯,需要刻意练习一阵子。我最初一边吃一边数数,一块肉咀嚼36下,一筷子蔬菜咀嚼20下左右,等习惯了就不用数了。

细嚼慢咽不仅仅可以控制饮食量,还可以更好地让食物和口腔中的酶融合,减少肠胃的负担。太多人因为吃饭狼吞虎咽引起各种肠胃疾病了。我们能吸收多少营养不取决于吃了多少,而是能吸收转化多少,还有是否能把不需要的物质及时排泄掉,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细嚼慢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好的肠道环境。

2.少吃多餐及三餐配比

每餐吃到六七分饱就好。六七分饱大概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大概是感觉不饿了,可吃可不吃,把食物拿走了不会感觉很失落。如果感觉胃里满满的,那就是吃多了。什么是多餐呢?是指除了一日正常的三餐,在两餐中间,适当加一些零食。我们的精力受血糖高低的直接影响,血糖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精力降低。少吃多餐是为了让血糖基本保证在稳定状态,以保持精力的稳定。

我一般早餐以水果、蔬菜为主,主食会少一些,因为想把早上最好的能量和状态留给工作,而不是给肠胃。我晚上吃的主食比例会大一些,晚上一般不会安排太重的工作。

其实我最早研究饮食是在美国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吃面食,但我发现到了冬天特别难坚持。后来我去做了专业的DNA测试,和营养师沟通了解到,经过多年的进化,我们亚洲人是有一些对米面的需求的,只不过比例不同,我还算是需求少的。所以我现在早中两餐尽量少吃主食多吃果蔬,主食都留在晚上吃。

吃多少

关于吃多少的问题,我放弃了按照体重和基础代谢计算的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比例是: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但是我很难做到那么精准,毕竟我们提升精力水平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能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带着营养师和厨师生活。

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方式,我简称为211餐盘法,即一个圆盘放三份食物,全谷物和根茎类植物占1/4,瘦肉鱼虾蛋豆制品占1/4,新鲜蔬菜占1/2,其中深绿叶类蔬菜达到一半以上。

还有一个大脑最喜欢的“高配版本”:20%的谷物+55%的果蔬+25%的蛋白质。这对很多人来讲是有一些难度的,大部分人参考211餐盘法即可。

我的饮食安排

早上:我有时候会喝果蔬汁,也就是将蔬菜煮熟,然后打成汁。我以前直接拿生蔬菜打汁,但喝了总拉肚子,后来医生建议我将蔬菜煮熟,之后就没再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除了果蔬汁,再吃个鸡蛋,偶尔来点芝麻糊。

中午:一般不是三文鱼就是牛排,烤一下或者煮一下,配点蘑菇和水果。下午运动前,会加一杯酸奶。

晚上:有时候是用各种豆子煮粥,加枣和枸杞。有时候是味噌汤里加各种蔬菜,可能会加一点鸡胸肉或者猪肉。晚上碳水化合物会稍多一点,有助于睡眠。

Tips:你要知道吃多少大概能扛几个小时。这对睡眠时间很重要,吃少了可能会饿得睡不着,吃多了影响睡眠。

关于零食加餐,分享一下我的懒人吃法。我一般选择酸奶、坚果、能量棒。一个能量棒吃2~3天。如果我去打拳,运动强度大,就一次吃1/2个;如果强度适中,就吃1/3个。最懒的时候拿勺子去盛一勺花生酱当零食加餐。

关于饮食,综合来讲,大家三餐正常吃,量少一些,多吃低GI值的食物,多吃蔬菜和优质蛋白,少些精致碳水化合物,细嚼慢咽,三餐中间可以加点中、低GI值的零食,更有利于精力的稳定。

压力与饮食

虽然我们知道了有助于精力提升的饮食是什么样的,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还是知道做不到。因为我们无法忽略的是心理上的影响,我们可能会因为情绪、压力等问题暴饮暴食。比如很多人减肥,辛苦坚持了很久,最后却败在了情绪和压力上。我们习惯了在压力下吃东西,并且大多时候这种反应像自动驾驶一样,是无知无觉的。你以为自己有很强的食欲,其实只是因为有压力需要释放。关于如何处理压力和情绪,会在第3章详细叙述。在这里,希望你在压力—饮食中间,多一分觉察,不要每次都自动反应,而是问一下自己:“我是真的饿,还是只是对压力的一种应激反应?”当你有了这个觉知,那么下次就可以去处理压力,而不是无意识地吃东西。

饮水

除了饮食跟精力息息相关,饮水也是常被大家忽视的一点。不管是人,还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物质,都依赖于水。身体的50%~70%都是水,而且身体中的水约2/3存在于细胞中,1/3在血管、细胞间组织和器官内。水是运输营养物质的载体,体内有再多营养物质,如果运输不到合适的位置也是白费。因此我们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

具体要喝多少水呢?建议每天每千克体重33毫升水。比如你的体重是50千克,那么就是1.65升。当然,这不是一个定数,因为我们身体需要的水不仅来自于饮水,也来自于食物,比如吃水果,喝汤,都是在摄入水分。我这里给的饮水量,是指白开水,并不包含果汁饮料或者酒等。

如何验证饮水量是否充足呢?给两个小方法验证:第一个是口渴程度,感觉到口渴必然是缺水了。记住永远不要等口渴的时候再喝水,因为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已经缺水了。第二个是看尿液的颜色,颜色不可以太黄。一般早上起床时候,我们的尿液颜色是很深的,因为经过了一晚上的呼吸代谢,身体缺乏水分。所以,我早上起床都会先喝一杯温水。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有的人早上起来,仍然感觉很困,或许不是因为没睡够,只是因为缺水。我早上喝完一杯水,自己马上就变得生机勃勃了,好像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水分。当水分充足时,我们的眼睛、鼻子都会变得滋润,嗓子也不会觉得干巴巴的。

以上就是对饮食和饮水的一些建议。饮食和饮水是体能精力的重要来源。吃得对、喝得好,我们的精力电池才能不断扩容,才能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提升精力水平,先从一餐一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