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搅混水

数家颇具影响力的游戏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刊登了措辞严厉的调查报道。

报道的核心直指任天堂在北美市场刚刚发售不久的《超级马里奥兄弟USA》。

“真相!《超级马里奥兄弟USA》并非真正的续作!”

“《梦工厂心跳恐慌》——马里奥的北美替身?任天堂的骗局!”

“任天堂的谎言?日本玩家早已玩到真正的《超级马里奥兄弟2》!我们被当成了二等公民?”

醒目的标题,配上《超级马里奥兄弟USA》与日本FC磁碟机游戏《梦工厂心跳恐慌》的角色、关卡对比图,证据确凿,不容辩驳。

图片并列摆放,相似的场景,几乎一样的敌人,只是主角从戴帽子的水管工变成了戴头巾的阿拉伯小子。

报道中详细提及,日本真正的《超级马里奥兄弟2》因为难度过高,被认为不适合“脆弱”的北美玩家,且基于北美市场尚未普及的FC磁碟机系统,而被任天堂雪藏。

取而代之的,是一款画面风格相似,但核心玩法与角色均不相同的“换皮”作品——《梦工厂心跳恐慌》。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这枚重磅炸弹的引信,源于一通跨洋电话。

远在东京的中山拓也,在看到北美传回来的任天堂北美发售计划后,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小秘密”。

他立刻将这个关键信息通过其父的关系,转达给了北美世嘉的掌舵人——大卫·罗森。

他立刻指示手下团队,将这些资料“不经意”地透露给了几家与世嘉关系密切,同时又渴望搞个大新闻的媒体记者。

“嘿,吉姆,我这儿有个独家线索,可能会让你们杂志销量翻倍。关于马里奥,但不是你们想的那个马里奥……”

这个消息一捅出来,便在北美玩家群体中,瞬间炸开了锅。

各大游戏商店的退货电话被打爆,玩家俱乐部里充斥着对任天堂的质疑与抱怨。

“被骗了!这根本不是马里奥!”

“任天堂又把我们当傻瓜耍!日本玩家玩的是真货,我们就配玩这种替代品?瞧不起谁呢!”

“难怪我觉得这一代马里奥怪怪的,原来是冒牌货!我的生日礼物啊!”一个孩子在游戏店里哭喊。

愤怒与失望的情绪,如同病毒般迅速蔓延。

“任天堂区别对待北美玩家”的论调,深深刺痛了许多忠实拥趸的心。

一些铁杆粉丝甚至公开表示要“让任天堂也尝尝雅达利的味道”。

任天堂的品牌形象,一夜之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日本,京都。

任天堂总部,山内溥办公室内的气氛比数日前更加冰冷,简直如同冰窖。

他面前的下属们都垂着头,大气不敢出,听着电话里传来北美分公司负责人荒川实焦头烂额、几近哀嚎的汇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有人的后背已经湿透。

山内溥的脸色铁青,手中的茶杯被他捏得咯吱作响,细密的裂纹从他指尖蔓延开来。

“啪!”茶杯终究还是承受不住,碎裂在他手中,滚烫的茶水溅出,他却仿佛毫无察觉。

“世嘉!”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声音低沉,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和杀意。

周围的下属们齐齐打了个寒颤。

NoA立刻启动了危机公关,发表声明解释是出于对北美玩家游戏体验的考虑,才选择了《梦工厂》进行“优化和调整”,声称原版《超级马里奥兄弟2》“过于硬核,不符合北美主流玩家的习惯”。

但这种苍白无力的辩解,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虚伪。

玩家们的回应是:“我们宁愿玩难的真货,也不要简单的冒牌货!”

“把我们当三岁小孩糊弄吗?”

任天堂内部,无论是日本总部还是北美分公司,都将这起“换皮”风波的幕后黑手指向了世嘉。

在他们看来,世嘉正通过电竞、舆论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动摇他们在北美的根基。

防御的重心,依旧是如何应对世嘉明面上的产品竞争和市场活动。

他们依旧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杀招,往往隐藏在最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加州,埃尔塞贡多。

一间安保严密的会议室内,谈判已经进入了尾声。

大卫·罗森的脸上带着标志性的沉稳微笑,与对面几位金发碧眼的美国人一一握手。

他们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之一——美泰公司(Mattel)的高层代表。

一份厚厚的,已经完成签署的合作协议,静静地躺在会议桌中央。

世嘉总部,生产部门的负责人石田先生,此刻正对着一份生产计划书,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他面前的中山拓也,神情轻松,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那份计划书上天文数字般的产量目标,不过是随手写下的几个阿拉伯数字。

“中山桑,这个……这个产量目标,实在是太高了。”

石田先生的声音有些疑惑,似乎在怀疑这份计划书上的数字是对方随便填的,试图让自己的怀疑能直接通过这个语气传达过去,而避免直接戳破的尴尬。

“目前我们日本本土的工厂,就算全部产能都投入到这款新产品上,也难以在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

他指着计划书上拓也最新提出的,一款名为“精灵宝可梦”的电子宠物项目。

那小巧的液晶屏幕,简单的按键,简洁精致的外形。生产起来并不复杂。

石田先生不是不相信拓也的眼光,毕竟《Out Run》、《世嘉拉力》接连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太多。

但拓也要求的生产数量实在太大了,他很清楚世嘉旗下工厂和代工厂的产能,根本无法应付这样的产量要求。

“石田先生,我知道这有难度。”

中山拓也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说说具体的困难。”

石田先生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中山桑,不瞒您说,现在年轻人宁愿去金融公司或者地产中介碰运气,也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我们要扩大招工很困难。而且伴随着扩大招工,也需要同步采购生产线,哪怕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手工生产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未来的效益……谁也无法保证。。这种困境在我们下属的代工厂也是存在的。”

石田先生边说边摇头,看向拓也的时候却发现他一副猜到了的表情,顿时有些错愕。

拓也也不以为意,接着他的话说道: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企业的出口价格急剧上升。制造业生产的东西越来越难出口。”

“更要命的是,日本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降息,导致国内的热钱都往地产金融涌入,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利润微薄的制造业越来越不受待见,人工成本也水涨船高。”

他听到拓也的讲述,苦笑一声,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些。

“所以,您的生产要求实在难以完成。”

石田先生摊开双手,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在他看来,拓也的要求,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办公室内的空气因为石田先生的这番话,显得有些沉重。

中山拓也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依旧是那副标志性的自信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