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丁原董卓开战,董卓收吕布

丁原与董卓对峙,气氛剑拔弩张。丁原看着董卓那副贪婪又狂妄的嘴脸,怒从心头起,猛地将手中长枪往地上一戳,大声吼道:“我儿奉先何在!”

话音刚落,只见一员威风凛凛的战将骑着赤兔马从丁原阵中飞驰而出,正是吕布吕奉先。吕布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宛如天神下凡。

董卓见吕布如此英武,心中一惊,暗自叹道:“好一员猛将!若得此人,何愁大事不成。”面上却强装镇定,冷哼一声道:“丁原,你莫要以为有这小子便能吓住我,今日你若识趣,乖乖交出兵权,尚可饶你不死。”

丁原大笑:“董卓,你这逆贼,妄图祸乱朝堂,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奉先,给我杀!”吕布得令,双腿一夹赤兔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向董卓。方天画戟舞动,寒光闪烁,所到之处,董卓的士兵纷纷躲避,无人能挡其锋芒。

董卓见势不妙,急忙命自己的部将李傕、郭汜迎战。李傕、郭汜二人硬着头皮上前,与吕布战在一处。但他们哪里是吕布的对手,不过几个回合,便已左支右绌,险象环生。

此时,丁原率军掩杀过来,喊杀声震耳欲聋。董卓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阵脚大乱。董卓心中懊悔不已,不该如此贸然与丁原开战。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咬牙坚持,期盼能寻得转机。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远处突然扬起一阵尘土。原来是袁绍听闻洛阳城局势紧张,带着自家的兵马赶来。袁绍见此混战场景,心中暗喜,觉得这是扩大自己势力的好机会。他大手一挥:“兄弟们,随我杀,助丁刺史除了这董卓逆贼!”

袁绍的加入让战局更加混乱。董卓腹背受敌,压力倍增。但他贼心不死,一边抵抗,一边寻思着如何扭转局势。他的谋士李儒见状,凑到他耳边低语几句,董卓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点头示意。

李儒悄悄带着一队人马绕到了丁原军队的后方,准备突袭。而此时的丁原正全身心投入到与董卓正面的战斗中,丝毫没有察觉后方的危机。

吕布在前方杀得兴起,一路杀到了董卓的帅旗之下。董卓看着近在咫尺的吕布,吓得脸色苍白,差点从马上跌落。就在吕布要一戟结果董卓性命之时,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李儒的偷袭得手,丁原军队的后方大乱。

丁原听闻后方有变,心急如焚,连忙鸣金收兵。吕布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撤回。董卓见丁原收兵,长舒一口气,心中却也明白,今日虽暂时逃过一劫,但与丁原、袁绍的这场争斗,才刚刚开始。

回到营寨的丁原与众将商议对策。吕布一脸懊恼道:“父亲,眼看就要斩杀董卓那老贼,却被他使诈逃脱。”丁原安慰道:“奉先莫急,此次虽未成功,但我们已挫了董卓的锐气。只是那李儒狡诈,我们须得小心防备。”

此时,帐外士兵来报:“启禀刺史,袁绍大人派人前来,说有要事相商。”丁原与众人对视一眼,不知袁绍此举是何用意,但也只能先请使者入帐,

李儒回营后,仍在琢磨如何彻底扳倒丁原。突然,他想起吕布有个同乡李肃,心头顿时涌起一条毒计。他向董卓详细阐述了劝降吕布的计划,董卓听后大喜,当即令李肃依计行事。

李肃带着奇珍异宝与赤兔宝马,前往吕布营帐。见到吕布,李肃满脸堆笑:“奉先贤弟,多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昔!愚兄特来探望。”吕布见是同乡,也热情相迎。李肃一番寒暄后,话锋一转:“贤弟如此英雄,却屈居丁原之下,实在可惜。以贤弟之才,若投董公,必能大展宏图。董公敬贤爱才,特备这些珍宝,还有这绝世宝马赤兔,皆赠予贤弟。”

吕布看着眼前的宝物与宝马,心中动摇。李肃见状,继续添油加醋:“丁原不过庸主,难成大事,董公却心怀天下,有雄图霸业之志,跟着董公,你方能青史留名。”吕布沉思良久,想到丁原虽有恩于己,但确实难敌董卓之势,最终点头应允。

当晚,吕布提着丁原的首级,来到董卓营帐。董卓见状,大喜过望,当即封吕布为骑都尉,自此对他信任有加。

袁绍得知丁原被杀,大惊失色,深知此时已无力单独对抗董卓。他心想,若继续留在洛阳,恐遭董卓毒手,当务之急是保存实力。于是,他连忙下令撤兵,带着部队匆匆返回南阳。

洛阳城中,董卓没了丁原与袁绍的制衡,更加肆无忌惮。他擅自废黜刘辩,重新拥立刘协,将朝堂大权牢牢握在手中,肆意安插亲信,排除异己。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暗中却在寻找机会反抗。

而躲在暗处的刘辩等人听闻丁原被杀、袁绍撤兵,局势愈发严峻,众人忧心忡忡。李亚林眉头紧锁:“如今董卓独大,我们的处境愈发艰难,必须尽快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越握紧拳头:“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要与董卓抗争到底,迎回陛下!”刘辩虽心中恐惧,但也强装镇定:“全赖诸位爱卿,朕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忠心。”

在南阳的袁绍,也并未就此消沉。他一面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面联络各地诸侯,试图组建联盟共同对抗董卓。他派人给曹操、孙坚等送去书信,详述董卓的恶行,邀他们共举义旗。

曹操收到书信后,拍案而起:“董卓逆贼,我曹操必不与他同流合污!”他即刻召集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宗族子弟,准备响应袁绍。

孙坚在江东得知此事,也不甘落后:“此等为国除害之事,我孙坚怎会缺席!”他整顿兵马,准备挥师北上。

一时间,天下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而在洛阳的董卓,还沉浸在大权在握的喜悦中,丝毫不知一场针对他的风暴正迅速汇聚,

王越提议去青州北海投靠孔融,说朝廷有董卓挟持陈留王刘协为帝,

刘辩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说道:“既如此,一切便依王爱卿所言,前往青州北海投靠孔融。”众人迅速行动起来,秘密整顿行装,安排护卫,尽可能低调地筹备着离开洛阳前往青州北海的事宜。

为了不引起董卓的注意,他们选择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出城。一路上,众人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好在并未遇到董卓的巡逻部队,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踏上了前往青州北海的路途。

在长途跋涉中,队伍遭遇了不少艰难险阻。时而要穿越崎岖的山路,时而要蹚过湍急的河流,粮食补给也时常出现短缺。但王越和李亚林始终鼓励着众人,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众人咬牙坚持,朝着青州北海的方向不断前行。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中,董卓终于察觉到刘辩等人失踪的消息。他大发雷霆,立刻派出多路兵马四处搜寻,誓要将刘辩等人抓回。一时间,整个洛阳周边都陷入了紧张的搜捕氛围之中。

而袁绍这边,在积极联络各地诸侯的同时,也听闻了刘辩前往青州北海的消息。他深知刘辩的重要性,若能将刘辩掌握在手中,对于对抗董卓的联盟而言将是极大的助力。于是,袁绍暗中派出一支部队,试图在刘辩等人抵达青州北海之前与他们取得联系,并提供庇护。

经过多日的艰苦跋涉,刘辩等人终于远远望见了青州北海的城墙。众人心中满是激动与期待,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抵达城门时,后方突然扬起一阵尘土,原来是董卓的追兵赶了上来。

王越见状,神色一凛,迅速抽出佩剑,大声喊道:“诸位,保护陛下,今日便是拼了性命,也不能让董卓的人得逞!”众人纷纷拔出武器,将刘辩紧紧护在中间,与追兵对峙着。就在局势一触即发之时,城门突然打开,一支军队从城中疾驰而出,为首的正是孔融。

孔融高声喊道:“陛下莫慌,孔融来救驾了!”说着,便率领军队向董卓的追兵杀去。在孔融的支援下,王越等人顿时士气大振,与孔融的军队里应外合,对追兵展开了猛烈的反击。董卓的追兵见势不妙,无心恋战,很快便四散逃窜。

刘辩等人终于安全进入了青州北海。孔融见到刘辩,立刻下马跪地行礼:“陛下受惊了,臣来迟一步,还望陛下恕罪。”刘辩连忙扶起孔融,眼中满是感激:“多亏了孔爱卿及时相救,朕与诸位爱卿才有今日的生机,孔爱卿何罪之有。”

进入城中后,刘辩等人受到了孔融的热情款待。孔融一边安排众人的食宿,一边与王越、李亚林等人商讨下一步的计划。此时,各地诸侯响应袁绍号召,纷纷起兵的消息也传到了青州北海。刘辩得知后,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与孔融商议,决定修书一封,表达自己支持诸侯联盟对抗董卓的决心,并派遣使者将书信送往袁绍处,希望能与诸侯联盟共同谋划,早日铲除董卓,恢复汉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