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印度尼西亚卷)
- 张群等
- 3846字
- 2025-04-29 18:44:27
第二节 人口结构变化
一 人口年龄结构构成及变化情况
(一)总体情况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从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印尼人口金字塔为扩张型,中间和底部宽、塔顶较窄,少年儿童人口占比高,老年人口占比较小。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后备力量较大,在生育水平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呈正增长,人口增加。
从人口数量上看,2015年印尼0—14岁人口数量为7092.9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27.5%,其中,0—14岁男性人口数量为3639.1万人,0—14岁女性人口数量为3453.8万人;15—64岁人口数量为17354.4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69.3%,其中,15—64岁男性人口数量为8757.2万人,15—64岁女性人口数量为8597.2万人;印尼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1391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3.3%,其中,65岁以上男性人口数量为617万人,65岁以上女性人口数量为774万人。

图I-2-10 2015年印尼人口金字塔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二)0—14岁人口情况
从1960年到2019年,印尼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介于26%和44%之间,整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1961年印尼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39.9%,到1971年,印尼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增加到43.3%,此时为最高水平。1971年以后,0—14岁人口数量占比开始下降,到2019年,印尼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减少到26.6%,为历史最低水平。

图I-2-11 1960—2018年印尼各个年龄组人口占比变动
资料来源:联合国人口司,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三)15—64岁人口情况
从图I-2-11所显示的人口比重上看,印尼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介于53%和68%之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1961年印尼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56.5%,到1972年,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53.4%,这一比重减少了3.1%;之后这一比重变动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从1972年的53.4%上升到2019年的67.7%,此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四)65岁以上人口情况
从人口比重图I-2-11来看,印尼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介于3%—6%,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1—1971年印尼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1961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3.6%,到1971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3.3%,这一比重下降了0.2%;第二阶段,1972—2018年,印尼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处于上升趋势,1972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3.6%,到2019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为6.1%,这一比重增加了2.5%。
(五)抚(扶)养比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从总抚(扶)养比来看,1960—2019年印尼总抚(扶)养比整体上在47%和88%之间波动,1971年达到最大值,为87.3%;2019年达到最小值,为47.6%。
从少儿抚养比来看,1960—2019年印尼少儿抚养比整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1971年少儿抚养比达到最大值,为81.1%;2019年少儿抚养比为最小值,为38.7%。
从老年扶养比来看,1960—2019年印尼老年扶养比整体上呈上升趋势,1960年印尼老年扶养比为6.3%,1965年老年扶养比下降到6.1%,为历史最小值。到2019年,印尼老年扶养比为8.9%,为历史最大值。

图I-2-12 1960—2019年印尼抚(扶)养比变动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DPND?locations=ID。说明:总抚(扶)养比=(0—14岁人口数量+65岁以上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100%,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100%,老年扶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100%。
二 人口受教育情况
(一)人口文化程度变动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了1961年、1971年、1980年、1990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印尼2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数据,从中可以发现:受过高中、大学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从1961年开始逐渐递增,具有初中学历的人口比重在波动中增加。1961年、1971年印尼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超过半数为未上学,即文盲。至2007年,中学学历人口比重超过了小学学历人口比重。2015年、2018年受教育程度为中学的人口占总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比重逐渐接近40%。可见,印尼人口整体的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表I-2-6 印尼2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变动情况

(二)教育的性别差异情况
印尼人口受教育程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步提高,教育上的男女性别差异也很显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上述年份印尼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各阶段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
结合对应的数据折线图可以发现:从整体来看,1961—2018年印尼小学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先下降,到2006年几乎稳定下来,维持在1:1左右,在小学阶段,教育资源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分布较均匀。
印尼中学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1—2005年,印尼男女生的入学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1961年男女生的入学比例为3.5,到2005年为1,男生和女生中学入学人数几乎相等。第二阶段,2005—2018年印尼男女生的入学比例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上升到2018年的1.2。在中学阶段,教育资源比较偏向于男性。
在高等学院印尼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2006年印尼男生与女生的入学比例从4.1一直下降到0.8,从男生入学人数大于女生入学人数转变到女生入学人数大于男生入学人数;第二阶段,2006—2007年,女生与男生的入学比例从2006年的0.8逐步回升到2007年的1.6,男生入学人数大于女生入学人数;第三阶段,2007—2018年,男生与女生的入学比例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1.6波动下降到2018年的1。可以看出,在高等学院阶段,从初期教育资源倾向于男性,逐渐注重教育资源的均匀。

图I-2-13 印尼不同学习阶段男女入学人数比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E.PRM.NENR?locations=ID。
(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入学率
1.小学入学率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71—2018年(部分数据缺失)印尼小学教育入学率情况如下:从总入学率来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71—1987年呈上升趋势;1987—1997年整体呈下降趋势;2001—2006年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0—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分性别来看(部分数据缺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2009年,男性入学率高于女性入学率;第二阶段:2010—2013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第三阶段:2014—2018年,男性入学率高于女性入学率。

图I-2-14 1971—2018年印尼小学入学率变化情况
说明:小学总入学率是指无论年龄大小,小学的总入学人数与官方规定的小学适龄总人口的百分比值。总入学率可能超过100%,因为包含了较早或较晚入学及复读的超龄和小龄学生。部分年份数据缺失。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E5%8D%B0%E5%BA%A6%E5%B0%BC%E8%A5%BF%E4%BA%9A。
2.中学入学率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70—2018年印尼中学教育入学率(部分数据缺失)情况如下:从总入学率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0—1988年,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第二阶段:1988—1993年,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三阶段:1993—2018年,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分性别来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70—2005年,男性入学率一直高于女性入学率;第二阶段:2006—2007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第三阶段:2008—2009年,男性入学率高于女性入学率。第四阶段:2010—2012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第五阶段:2013—2014年,男性入学率高于女性入学率。第六阶段:2015—2018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

图I-2-15 1970—2018年印尼中学入学率变化情况
说明:中学总入学率,是指不论年龄大小,中学在校生总数占符合中学官方入学年龄人口的百分比。总入学率可能超过100%,因为包含了较早或较晚入学及复读的超龄和小龄学生。部分年份数据缺失。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E.SEC.NENR.FE?locations=ID。
3.高等教育入学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入学率先低于男性,后高于男性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99—2018年印尼高等教育入学率(2005年男女入学率数据缺失)情况如下:总入学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14.7%增加至2018年的36.3%。分性别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9—2012年,男性入学率高于女性入学率;第二个阶段:2013—2018年,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入学率。出现以上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印尼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GDP从1967年的56.68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1190亿美元,经济实现近200倍的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次,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逐渐高于男性,这是因为教育体制越来越公平化,在印尼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男女入学的机会几乎相等。最后,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女性的就业门槛远高于男性,因此女性通常会通过提高学历来打破就业中面临的性别歧视等障碍。

图I-2-16 1999—2018年印尼大学入学率变化情况
说明:大学总入学率,是指不论年龄大小,大学在校生总数占中学之后 5 年学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部分年份数据缺失。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E.TER.ENRR.MA?locations=ID。
三 首都介绍
(一)雅加达概述
雅加达是印尼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按人口数量计算,雅加达也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位于爪哇岛西北海岸,城市面积为740平方千米,人口为1056.2万人。包含周边城镇的大雅加达地区,居住超3000万人,是世界第二大都市圈,雅加达是印尼的经济中心,聚集了全国大部分财富、人才和政治精英,雅加达享有省级地位,居民主要为爪哇人、巴达维亚人和巽他人,少数为华人。雅加达作为印尼的经济中心,主要以金融居多,占印尼生产总值的28.7%,并拥有国内最大的金融和主要工商业机构。
(二)雅加达人口总数历史变动情况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雅加达常住人口数量约为1056.2万人。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3—2020年雅加达人口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其人口变动趋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年到2019年,人口数量从997万人增加到1055.8万人,人口增长速度快;第二阶段为2019年后,人口增加速度下降,趋于平缓,从2019年的1055.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056.2万人,人口仅增加0.4万人。

图I-2-17 2013—2020年雅加达常住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印尼中央统计局,https://jakarta.bps.go.id/site/result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