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刘玉到家

绣庄门口,阳光透过轻薄的云层洒在古朴的石板路上,映照出一片宁静与和谐。

“娘,我们就在这里摆摊。”吴月月说着,在小推车旁,从抽屉里拿出包裹着头绳、发簪的包袱,从包袱上拿着一根根精美的簪子。那些簪子有的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有的雕刻着繁复的花纹,每一根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而头绳则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色彩鲜艳如彩虹,有的简约素雅。吴月月将它们一一摆放在小推车的架子上,排列地整整齐齐,就像是在布置一场小型展览。

路过的行人里有些也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被这些精美的簪子所吸引。

这行人里面包括两位姑娘,黄衣姑娘指着不远处吴月月的摊位道:“你看那里的发簪好漂亮呀!我们去看看吧。”她的声音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她的朋友闻言,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情,也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就在不远处,那家摊位前,正摆放着一系列精致的发簪。

那些发簪造型各异,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粉衣姑娘显然也被这些精美的发簪所吸引。“好!那我们去看看吧”

走近摊位前看,黄衣姑娘双眼发光,随即小心翼翼拿起翡翠雕花簪子轻轻抚摸上面的雕花。“好精致的雕花,好漂亮啊!”

粉衣姑娘则随便拿起一根镶嵌着一朵朵白色玉花的簪子,因为都很好看,她也不知道该怎么挑。

绿衣姑娘拿出荷包问李翠花。“这个发簪怎么卖?”

李翠花回想起吴月月怎么吆喝的,也像吴月月那样说道:“金属簪子5两,木簪200文,头绳20文一个。”

这时,一辆装马车伴随着车轮骨碌碌的声响停在了绣庄的门口,车帘缓缓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身着淡雅服饰的丫鬟,她动作轻盈地下车。

紧接着,一位气质高雅的年轻夫人从马车中缓缓走出。她身着一袭粉色绣着繁复花卉图案的华服。她的面容温婉端庄,妆容精致,眉眼狭长,透露出一股高贵与典雅,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

她微微整理了一下衣摆,随即在丫鬟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孙夫人看向绣庄门口旁边的摊子,瞬间就被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水晶发簪吸引住了目光。

双手放到腹前,低着头的丫鬟显然没看到这一幕,“夫人,快些进这绣坊吧,外面的日头实在太大了!”

孙夫人没有理会身旁的丫鬟,而是径直走向那个摆满琳琅满目饰品的摊位前。她的步伐优雅而从容,丫鬟们见状,只好连忙跟上,生怕稍有怠慢。

摊位旁的吴月月见状,连忙热情地招呼起来,满脸笑意地介绍起自家的商品。

李翠花和吴倩倩站着摊位前很是显得手足无措,她们两人也是第一次见这种贵人,而灵魂来自现代的吴月月则是显得从容淡定。

孙夫人优雅地拿起了那只晶莹剔透的水晶发簪,仔细端详着。簪子的表面折射出柔和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令人目不转睛。

她轻轻转动着簪子,每一面都闪烁着独特的光泽。

“夫人,您真是独具慧眼!这支琉璃簪子,晶莹剔透,色彩斑斓。戴在您那如丝般顺滑、乌黑亮丽的发髻上,无疑会让您更加明艳动人,犹如那盛开的牡丹,艳压群芳。”吴月月赞叹道。

“你这姑娘真会说话!”听到夸赞的孙夫人心里很是愉悦。

“玉莲,给银子,摊子上剩下的我都要了。”

“是,夫人。”随即掏出荷包看向吴月月问道,“这些多少钱?”

吴月月拿起头绳数着,掐着手指一边心算,头绳还剩75个,木簪3根,金属发簪7根回答道:“一共三十七两一百文,你给三十七两就好。”

付完钱的丫鬟背上包裹着发簪、头绳的包袱跟在孙夫人后面进了绣庄。

不到下午,吴月月她们就卖完了货,坐着牛车就往家赶。

另一边,刘玉回到家中已经整整两天了,却迟迟未见她敬爱的太奶奶的身影,她心里不禁涌起一丝思念。

在漫步经过太老夫人的院门口时,目光落在了一个正低头扫地的小丫鬟身上。

刘玉轻声问道:“小兰,你可知太奶奶去哪了?我快两天没见到她了!”

丫鬟小兰听见小姐的询问,连忙放下手中的扫帚,走向跟前回答到:“回小姐的话,太老夫人前天一早就去寺庙礼佛了,说要为家族祈福,可能要过几天才会回来。”

刘玉听到,缓缓道:“我知晓了,你下去吧。”小兰听后,心头一松,立刻低下头,毕恭毕敬地退了下去,继续她手头的工作——扫地。

“玉儿,找我何事?”话音未落,一位白发皤然的老者已踱步至前,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

“太奶奶,你请进屋里来,孙儿有件特别的宝物要送给你。”刘玉满脸笑容地迎接着年迈的太老夫人,两人缓缓步入屋内。

“玉儿,你这是要给我什么惊喜呢?”太老夫人慈祥地望着刘玉,声音里满是宠溺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