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战

明崇祯八年福建海域

“满舵左!吃风!吃风!“郑鸿逵赤脚踩在“浪里飞“的甲板上,咸腥的海风灌满他单薄的衣衫。三艘快船像离弦的箭,划破黎明前灰暗的海面,直扑那艘笨重的葡萄牙商船。

【注:满舵左=左满舵;吃风=调整帆面充分利用风力】

“四爷,那红毛鬼的船吃水不对!“独眼的老周趴在船头,仅剩的右眼眯成一条缝,“货舱若是装满香料,吃水该更深些!“

郑鸿逵抹了把脸上的盐霜,眯眼望向三百步外那艘悬挂着葡萄牙国旗的“圣玛利亚号“。老水手的直觉让他后颈汗毛倒竖——这趟活太顺了,顺得反常。三天前从漳州出发时,大哥郑芝龙就警告过他,最近红毛鬼的船队行踪诡秘。

“管他娘的!“郑鸿逵拔出腰间的倭刀,刀身在晨曦中泛着青冷的光,“火罐准备!接舷钩就位!“

【注:火罐=土制燃烧弹;接舷钩=用于勾住敌船登船的带钩长杆】

二十名精壮水手立刻行动起来。郑鸿逵感受着脚下船板的震动,这具身体对海战的熟悉感让他既陌生又兴奋。三个月前,他还是21世纪一家上市科技公司的CEO,一场车祸后,却成了明末大海盗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

“四爷,顺风了!“操帆手大喊。

郑鸿逵深吸一口气,海风里混杂着硫磺和桐油的味道。他举起令旗:“放蜈蚣船!火罐准备!“

【注:蜈蚣船=小型快速突击艇】

两艘狭长的蜈蚣船从“浪里飞“侧舷滑入海中,每艘载着五名死士,船头堆满浸透鱼油的麻絮。郑鸿逵亲自端起一架弩炮,瞄准葡萄牙商船的主帆。

“放!“

燃烧的箭矢划破晨雾。几乎同时,蜈蚣船上的死士点燃火罐,借着风势直冲商船右舷。海面上顿时绽开数道火线,像赤红的毒蛇扑向猎物。

“砰!“

一声闷响让郑鸿逵浑身一颤。那不是火罐爆炸的声音——是从葡萄牙商船内部传来的。他眼睁睁看着商船侧面突然打开六个方形窗口,黑黝黝的炮口伸了出来。

“趴下!“他声嘶力竭地吼道。

晚了。

六门隐蔽的侧舷炮同时喷出火舌。“浪里飞“的船首像豆腐一样被撕碎,木屑和血肉在空中飞溅。郑鸿逵被气浪掀翻,后背重重砸在桅杆上,喉头顿时涌上一股腥甜。

“是钩子!转舵!转舵!“老周的声音在爆炸声中支离破碎。

郑鸿逵挣扎着爬起来,眼前的景象让他血液凝固——葡萄牙商船的甲板上突然冒出数十名火枪手,统一的制服在晨光中刺眼夺目。这不是商船,是条伪装成商船的军舰!

“四爷!'青鳞'号中弹起火!“瞭望手惨叫着。

右侧的快船已经被炮弹拦腰击中,船体断成两截,燃烧的残骸在海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火圈。郑鸿逵咬破嘴唇,咸腥的血味让他清醒过来。

“挂血旗!死战!“他扯下头巾绑在左臂,这是郑家船队死战不退的信号。

【注:血旗=海盗死战信号,通常用红布或血染的布条】

残存的两艘快船拼命转向,但为时已晚。葡萄牙人的第二轮炮击接踵而至。“浪里飞“的右舷被轰开一个大洞,海水疯狂涌入。郑鸿逵感觉甲板开始倾斜,耳边尽是水手的惨叫和葡萄牙火枪的爆响。

“四爷!跳船!“老周拽着他的胳膊往船尾拖,“船要沉了!“

郑鸿逵甩开老周的手:“救弟兄们先!“他冲向正在燃烧的船舱,那里还困着三个年轻水手。热浪灼烧着他的脸,浓烟让他泪流不止。当他拖出最后一个昏迷的水手时,一根燃烧的桅杆轰然倒塌。

“小心——!“

老周猛地推开他。郑鸿逵跌入海中前看到的最后一幕,是老周被粗大的桅杆砸中后背,鲜血从老人口中喷出,在朝阳下像一串红珊瑚。

冰冷的海水瞬间吞没了他。燃烧的船油在水面形成火毯,郑鸿逵拼命下潜,肺像要炸开一般。他的意识开始模糊,恍惚间似乎看到一条鲨鱼的影子向他游来...

黑暗。无尽的黑暗。

“咳——!“

郑鸿逵猛地弓起身子,海水从口鼻中喷出。他发现自己躺在一间宽敞的舱室里,身下是干燥柔软的床铺。一个熟悉的身影背对着他,正在查看挂在墙上的海图。

“大...哥?“他的声音嘶哑得不像人声。

那人转过身——剑眉星目,左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正是威震东南沿海的海盗王郑芝龙。

“醒了?“郑芝龙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为了三条蜈蚣船和二十个水手,差点折了我郑家一员大将。“

郑鸿逵想撑起身子,却发现全身像散了架一样疼。他低头看见自己胸口缠着厚厚的麻布,隐约渗出血迹。

“老周呢?“

郑芝龙沉默片刻:“捞上来时已经没气了。不过他护主而死,家小自有我照料。“

郑鸿逵闭上眼睛。老周是他在这个时空最熟悉的人,三个月来教会他所有海盗的黑话和海战技巧。现在这个老水手永远留在了那片燃烧的海域。

“那不是普通商船。“郑芝龙走到床边坐下,“荷兰总督最近得了马尼拉方面的增援,专门设局钓我们郑家的人。“

郑鸿逵突然抓住郑芝龙的手腕:“大哥,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嗯?“

“抢来抢去,终究是小打小闹。“郑鸿逵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像个穿越者,“我在想...我们何不在岸上置办些产业?比如江浙一带的丝绸工坊?“

郑芝龙眯起眼睛:“你什么时候对织布机感兴趣了?“

郑鸿逵心跳加速,他知道自己必须谨慎。这三个月他摸清了郑家的大致情况——崇祯八年,郑芝龙刚刚接受明朝招安不久,但暗中仍控制着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历史上郑家最终会扶持南明抗清,但现在距离那场巨变还有几年时间。

“我是想,与其冒险抢红毛鬼的货,不如我们自己生产。“郑鸿逵斟酌着词句,“听说松江府的棉布在日本能卖上好价钱。若是我们建大工坊,统一采买原料,分工织造...“

郑芝龙突然大笑,笑声震得舱壁嗡嗡作响:“好!好!我弟弟终于开窍了!“他用力拍打郑鸿逵的肩膀,疼得后者龇牙咧嘴,“我给你写封信,你去松江见个人,他在松江府有些门路。“

郑鸿逵暗暗松了口气。作为现代企业家,他太清楚工业化生产的优势了。明末江南的手工业虽然发达,但仍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如果能引入集中化管理、分工协作...

舱门关上后,郑鸿逵艰难地挪到舷窗边。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郑家庞大的舰队在海面上铺开,旌旗蔽空。远处,一轮红日正沉入海平面,将整个舰队染成血色。

他摸了摸胸口的伤,疼痛真实得不容置疑。这不是梦,他确实穿越到了崇祯八年的东亚海域,成了大海盗郑芝龙的弟弟。三个月来,他学会了操帆、使刀、说黑话,甚至习惯了长衫束发的生活方式。

但骨子里,他仍是那个来自21世纪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