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上的血红被河水冲淡,尸体沉入河底化为鱼儿的口中食,浮在上面的被河水冲散四处。
“四爷,吉时快到了。“郑福快步上楼,一身崭新的靛蓝长衫衬得他精神抖擞,“按照您的吩咐,已经备好了五十份彩头,每份都是上好的杭绸手帕。“
郑鸿逵点点头,整了整身上的宝蓝色直裰。这件衣服用的是他们工坊最新织造的暗纹云锦,阳光下隐约可见精美的缠枝莲纹。他要让扬州人第一眼就见识到闽扬绸庄的工艺。
“林财那边准备好了吗?“
“回四爷,林掌柜已经在楼下候着了。鞭炮、舞狮队都安排妥当,就等您发话。“
郑鸿逵深吸一口气,迈步下楼。穿过布置一新的店铺,他满意地看着货架上陈列的各色绸缎——云锦、宋锦、织金缎、闪缎、妆花纱,无一不是精品。,在晨光中流光溢彩,引得围观者啧啧称奇。
“吉时到——“随着司仪一声高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两头金红相间的舞狮在店铺前翻腾跳跃。郑鸿逵手持金剪,在众人瞩目下剪断红绸。
“闽扬绸庄,今日开业!凡进店者,皆赠杭绸手帕一方!前十位顾客,另赠织金缎荷包一个!“林财洪亮的声音传遍整条街道。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扬州人最爱热闹,更爱占小便宜。眼看就要有人涌进店铺,变故陡生。
“恭喜发财,贵人赏口饭吃啊!“一个沙哑的声音突兀地插入喜庆的氛围。只见二十多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瞬间堵住了店铺门口。他们蓬头垢面,有的拄着木棍,有的拖着残腿,为首的是个独眼老者,正咧着缺牙的嘴朝郑鸿逵拱手。
围观的人群像见了瘟神般迅速后退,原本要进店的几位衣着光鲜的客人更是避之不及。喜庆的气氛瞬间凝固。
郑鸿逵眉头微蹙。他在商海沉浮多年,自然知道这是“拜码头“——新店开张,地头蛇总要来讨个彩头。但如此整齐划一的乞丐队伍,来得又这般恰到好处,未免太过蹊跷。
“这位爷,“独眼老者向前一步,声音沙哑却中气十足,“老朽带兄弟们来给您道喜了。您这铺子气派,想必主人也是大善人,赏兄弟们几个酒钱?“
郑福脸色一变,凑到郑鸿逵耳边低声道:“四爷,这是扬州丐头的'独眼李',专吃新开店铺的'喜钱'。按规矩,给个三五两打发走便是。“
郑鸿逵目光扫过那些乞丐,发现他们虽然衣衫破烂,但个个面色红润,有几个年轻力壮的甚至肌肉结实,绝非寻常乞儿。他心中了然,这必是有人故意为之。
“诸位辛苦。“郑鸿逵忽然展颜一笑,声音清朗,“今日小店开业,承蒙各位前来道贺,郑某感激不尽。“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锦囊,“这里有二十两银子,请李老和诸位兄弟喝杯薄酒。“
围观者一阵哗然。二十两!寻常店铺遇到这种情况,给个二三两已是阔绰,郑鸿逵出手竟如此大方。
独眼李显然也没料到,那只独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笑得更加谄媚:“郑爷大气!兄弟们,还不谢过郑爷!“
乞丐们齐声高呼:“谢郑爷赏!“声音洪亮整齐,倒像是训练有素。
郑鸿逵示意郑福将银子分发下去,每人一两。乞丐们领了钱,却并未如预期般散去,而是退到街道对面,三三两两地蹲坐下来,目光仍不时瞟向店铺门口。
这一来,原本要进店的客人更不敢上前了。谁愿意与一群乞丐挤在一处?更何况那些乞丐虽然拿了钱,却仍用阴鸷的目光打量着每一个接近店铺的人,活像一群守着猎物的秃鹫。
“四爷,这...“林财额头渗出细汗,“要不要报官?“
郑鸿逵摇摇头,目光深沉:“报官无用。他们一没闹事,二没堵门,官府来了也无话可说。“他望着对面那些乞丐,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况且,我大概知道是谁在背后捣鬼。“
正午时分,本该是生意最兴隆的时候,闽扬绸庄却门可罗雀。偶有几位不知情的顾客走近,一见对面虎视眈眈的乞丐群,立刻转身离去。
郑鸿逵坐在内堂,慢条斯理地品着茶。郑福匆匆进来,低声道:“四爷,查清楚了。那些乞丐中有一个叫王三的,半年前还在城西苏家的绸缎庄当伙计。后来据说偷东西被赶了出来,就加入了丐帮。“
“苏家?“郑鸿逵眼中精光一闪,“就是周掌柜提醒我们要留意的那个苏家?“
“正是。苏家当家苏明远,是扬州商会的副会长,据说与盐运使关系密切。他家'锦绣轩'就在城西,是扬州第二大绸缎庄。“
郑鸿逵放下茶盏,发出一声轻响:“难怪。我们这铺子一开,首当其冲的就是他家生意。“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对面仍在蹲守的乞丐,“去,把独眼李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独眼李被引入内堂。他那只独眼滴溜溜转着,打量着室内的陈设,最后落在郑鸿逵身上:“郑爷叫老朽来,不知有何吩咐?“
郑鸿逵不急着答话,而是亲手斟了杯茶推过去:“李老请用茶。“
独眼李受宠若惊,双手接过茶盏,却不敢饮:“郑爷太客气了。老朽一个要饭的,哪配...“
“李老过谦了。“郑鸿逵微笑,“扬州城里谁不知道,您老一句话,能让半条街的商铺不得安生?“
独眼李面色一变,那只独眼闪过一丝警惕:“郑爷这话是什么意思?老朽不过是个讨饭的...“
“明人不说暗话。“郑鸿逵忽然收敛笑容,从袖中取出一锭十两的银子放在桌上,“我只问一句,今日之事,是谁指使的?“
银子在桌上闪着诱人的光,独眼李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但很快摇头:“郑爷误会了,兄弟们就是来讨个喜钱...“
“二十两。“郑鸿逵又放下一锭,“够你手下兄弟舒舒服服过一个月了。“
独眼李的独眼死死盯着银子,呼吸变得粗重,但仍摇头:“郑爷,道上有道上的规矩...“
“五十两。“郑鸿逵将第三锭银子拍在桌上,声音转冷,“再加一句,明日若还有人敢在我店门前晃悠,休怪我不讲情面。我郑家在福建剿灭的海盗,比扬州城的乞丐还多。“
室内一片死寂。独眼李额头渗出冷汗,那只独眼在银子和郑鸿逵冷峻的面容间来回游移。终于,他长叹一声,伸手将银子拢入袖中:“郑爷,老朽今日得罪了。是苏家的管事,昨日找到我,说只要带兄弟们来给您'道贺',每人赏二百文钱。“
郑鸿逵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他还说了什么?“
“说...说只要让您这铺子三天做不成生意,再加十两银子。“独眼李低声道,“郑爷,苏家在扬州势力不小,老朽也是不得已...“
“我明白了。“郑鸿逵忽然又恢复了和煦的笑容,“李老,这银子你拿着,带着兄弟们好好吃一顿。只是从今往后,我闽扬绸庄门前,不希望再看到你们的身影。“
独眼李连连点头:“一定一定!老朽这就带他们走!“说着就要起身。
“且慢。“郑鸿逵叫住他,“帮我给苏家带个话——就说郑某改日必当登门拜访。“
待独眼李离去,郑福忍不住问道:“四爷,就这么算了?“
郑鸿逵冷笑一声:“算了?好戏才刚开始。苏明远既然敢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就别怪我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