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陆通又走了月老祠,菩萨庙,都无神明座下童子显化。

高高在上的神明,自然不会每日倾听善信香客祈愿,毕竟此类神明凡间庙宇甚多,因此多是座下童子神使打理。

当真应了那句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眼见天色渐暗,他便结束此行,回到了赵府。

赵云山待女儿苏醒后,已问清起因经过,正在书房研墨撰写,忽地窗棂被夜风吹开,烛火摇曳却未灭。

他小声试探着问道:“可是蛙神降临?”

“正是。”

房间内响起一道清冷之声。

赵云山虽不见身影,但仍毕恭毕敬,“小女身上所发生之事,已经全部问清,撰写于纸张之上,还清蛙神过目……”

说着,便将案桌上的宣纸双手呈上。

陆通双目一扫而过,而后道:“好了,你按个手印吧,此事本神自当受理。”

赵云山闻言,以手蘸墨……

陆通出言提点:“血可通灵,亦可彰显尔怨。”

赵云山连连称是,而后左右环顾,取出一柄匕首,在指腹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瞬间溢出,便在宣纸诉状上,盖下殷红血印。

像这样的诉状,陆通在王安那儿,也得到了一张。

陆通吐了口口水,落于赵云山指间,鲜血止流,伤口瞬间愈合。

将诉状小心收好,赵云山忍不住开口询问:“蛙神,我这么做,会不会招惹来城隍爷报复?”

陆通道:“凡正神者,皆不可直接杀害平民百姓,不过……”

也并非无路可走,可假借他人之手,钻神道空子

想了想,他从肚腹中吐出两页文道箴言,落于案桌之上,“若是再碰到妖邪之物,便撕碎纸张,可暂时御敌,而后烧香向我神像祈愿祭拜,在此事了结之前,我必前来。”

“多谢蛙神。”赵云山恭敬再拜。

在女儿苏醒之后,他便已吩咐管家置办蛙神像,此时家中已有香火供奉。

陆通留了一道神应在神像之上,便驾驭幽幽夜风,离开赵府,向着城外而去。

数日前,赵云山之女赵惜梦外出踏青,曾至城郊桃花林赏花,在林中见到一座小庙,却是什么桃花娘娘庙。

陆通便想去那片桃花林看看是哪路邪神。

他一路疾行,很快来到城郊桃花林。

夜色中的桃花林寂静无声,雾气缭绕。

月光被枝叶切割成撕碎的光斑,洒在铺满落花的泥泞小径,宛若挂着白霜,映出几分诡谲。

陆通目光环顾四周,很快便在桃花林深处,发现了一座小庙。

这庙宇似是新建,青砖红瓦,上书桃花娘娘庙。

“嗯?”

陆通狭长的眸子,闪过一丝疑惑。

这庙宇竟还有几分香火气。

他上前推开大门,便见神案之上有一年轻女子神像,手提灵灯,彩绘漆身,还能看出几分貌美。

“哪里来的毛头小子,无端搅人清梦。”女子恶狠狠地声音响起,一道虚影飘出,容貌与泥塑神像一般无二。

陆通比她更凶,“我问你,前几日赵家之女踏青前来此处,可是你使了手段?”

女子闻言神色大变,二话不说,便祭出青灯,绽放璀璨神光。

陆通掐了个守界咒,无视神光,上前一把掐住女子玉颈,而后冷冷道:“万万没想到,你竟还是此县日巡神,在此建庙分城隍香火……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不许你这么说他……”

女子被其掐住脖颈,无法动弹,但究其本体,也属于游魂,开口说话自不受影响。

陆通震碎肚腹中一页文书,文书上只有偌大的一个‘诚’字,而后舌绽春雷:“你与他是何关系,还不如实道来!”

问道箴言,言出法随。

女子瞬间精神恍惚,神情木讷,开口吐真……

陆通侧耳倾听,待庙内幽幽声音落下,才长舒一口气。

此事基本与他猜想一般。

赵云山之女赵惜梦身中邪术,便是出自女子之手,而后城隍神假意显化灵应搭救,实乃暗中催发葵水阴煞。

至于想要赵云山让出矿石生意,便又是天玄会的手笔。

从这女子口中得知,城隍神并非投身天玄会,而是合作关系,与其枢纽便是那个孙神使,一条蛇妖。

这些他此前已有猜测,因此倒不惊奇。

让陆通惊讶的是眼前的女子不是旁人,竟然是城隍神生前的结发妻,死后被其唤来幽魂,封敕作此县日游神。

先前的日游神发现城隍神不轨行径,被他打碎魂体,从此消亡。

揉吧揉吧将女子游魂揉作一团,便一口吞入腹中,倒不是要以食气法将其炼化,而是留着日后有用。

回到灵泽村蛙神庙,陆通吐出女子游魂。

“你个臭小子要干什么,我夫君可是……”

女子话还没说完,便被投入香炉,以香灰掩埋,便再无人可探。

做完这些,他前往灵泽村畔的一条小河,一跃而起,在空中化作玉蛙真身,丝滑落水未溅起半点水花,以流动清水洗去俗气。

这条河流从邻郡的白罗山蜿蜒而下,途径好几个村镇,最终通往灵泽村背后山脉间的大川。

村民吃水洗衣洗菜,皆是在此。

水下暗流涌动,小鱼小虾却也不惧,皆环绕在陆通身旁,被他身上的香火气吸引。

水中并无异味,也代表周遭并无妖怪,但如此长的一条水流,想必定然有大妖才是。

陆通不时伸出蛙蹼,截断鱼流,而后吞下几只,又吐了出来,不大一会二,惊慌的鱼群这才纷纷逃离。

此去灵泽村与不少人有过接触,对于神道修行无益有害,况且他今夜要做一件大事,必需沐浴烧香。

与城隍神力敌并不明智,如今他证据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便准备以通神箓向上状告。

已然知晓身处聊斋,他思来想去,书中有过记载,嫉恶如仇的神明,无非就是两个。

一个是混元驱魔大神,又称荡魔天君,钟馗。

一个是二郎显圣真君,又被民间称为二郎神,天庭司法天神,杨戬。

钟馗虽与酆都阴司并非从属关系,但深度参与,且地位崇高,本应是最佳选择。

但陆通还有些私心。

做了这么多事儿,不仅仅是针对城隍,还是为了一个正神之位。

钟馗与酆都阴司羁绊太深,非他所喜。

二郎神杨戬则不同,手下梅山六圣,三千草头神,高度自治,听调不听宣,大丈夫当如是。

只是略一思索,陆通就决定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