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探寻企业家格局的缘起
法国作家雨果说: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但是,个体的人,其胸怀的宽阔程度是千差万别的。
从山顶看出去,有人看到的是地上的尘土,有人看到的是绿色的小草,有人看到的是树上的花朵,有人看到的是天边的彩云。而决定自己眼界的,是自己的格局。
“格局”这个词被一些学者形象地称为“自我”与“他我”的距离,也就是说,“格”可以视为一个时间变量,“局”可以视为一个空间概念。也许自己经历的一件事,可能当时自己认为是“天大的事”,但把它放到十年后去看,把它搁在全国去看,把它放在地球村去看,也许就不是原来那件“天大的事”了!
“格局”一词从诞生起,不但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而且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投资者,迄今为止主导和辅导过十多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我在近十家上市公司担任过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总裁、董事长,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我与“格局”“企业家格局”这些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味与“格局”相关的过往经历,我有时会有由衷一笑的愉悦,有时则有如履薄冰的惊悸。
2000年初,我从四川南下广东求职,在佛山见了一位公司老总。这个企业规模不大,老总也朴实无华。双方的交流比较坦诚、融洽,但我对他的总体印象只能算“还可以”。结束后老总派车送我去机场,在与司机闲聊时,我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们老总怎么样?”司机想都没想就回答:“我们老总是很好的人,特别有格局。”我非常惊讶,司机居然用“格局”这个词来评价自己的老总。我追问道:“为什么说老总有格局呢?”司机答:“哎!我和他开始都是帮人开车的。后来他开始做贸易,再后来自己开厂。老总不懂技术、不懂生产,可他把公司的股份分出去,什么人都来了。”司机简单的描述令我醍醐灌顶。于是,我开始深入了解这家公司,最后,我放弃了规模更大、薪资更高的几家企业,加盟了佛山这家公司——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德美化工)。这位老总姓黄。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经营管理、推进企业上市。规范经营管理,难免会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同时也会增加经营成本。再加上当时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IPO(首次公开募股)暂停,我的工作举步维艰,企业上市阻力重重。此时,黄总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支持规范管理和上市工作。他说:“一切照计划推进,如果失败了,我们从头再来,怕什么?”管理者的眼界、心胸和魄力转化为企业艰难前行时的动力。我和同伴们不仅充满信心,而且充满热情。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后,IPO重启,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就是德美化工。德美化工的这一段经历,让我初步认识到:企业家的格局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这是一段令人愉悦的职业之旅,我离开德美化工已经十多年了,至今仍与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还有一段经历也令我印象深刻。某地政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积极引进人才,辖区内有一家公司拥有独特的专利技术,企业规模、效益都不错,这家公司邀请我加盟管理,将公司做大、做强,并推向资本市场。我看了公司的资料,感觉基本面还可以。又与老总见了面,对方非常谦恭,再三表示:“只要您来,一切都听您的。”于是,我答应了。
在这家公司的所在地,我正好有几个朋友。听说我要去这家公司,他们一致反对:“老总太小气,没有格局。”一听“格局”这个词,我心里“咯噔”一下。但是已经应允的事,不好反悔。
我以投资人代表身份进入公司,并外聘了一个职业化的总经理。
刚开始,老总对新团队很尊重并全力支持团队的工作。我们一起制定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完善了组织架构,清晰了管理流程,颁布了分权手册,同时引进了关键而急需的人才。当时市场环境也不错,企业业绩迎来暴发式增长,仅七个月的利润就超过了上一年全年。同时,上市工作进展得也很顺利。然而,就在企业发展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时候,老总突然打破组织分工,否定与职责、权限相关的制度,开始直接指挥和管理。总经理的审批权限从50万元降到3000元,招一个普通工人都必须经他审批。公司管理开始变得混乱无序,采购、生产、销售遭受严重影响。经过反复多次的沟通,我才明白,他认为公司业绩好,企业值钱了,他自己必须亲自上阵操刀。他告诉我:“其他人管,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内心非常难受。”
这时,我想起朋友们的评价,“没有格局”。虽然,我和他没有任何矛盾,并彼此尊重,但我知道,自己无法帮助他。认知不在一个层次,不同频、难共振。最后,我只能选择放弃。我走后,核心管理层和关键岗位员工也先后离职,企业快速走入下坡路。如今回想,我依然感到十分痛惜。
这一正一反的两段经历,让我对格局和企业家格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查阅各种资料和文献。结果,很失望,也很兴奋:没有找到关于这方面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鉴于此,在负笈求学的五年时间里,我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论对“企业家格局与企业成长”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开始从身边熟悉的企业和企业家着手进行深度访谈。我惊奇地发现,格局和企业家格局像一座神秘莫测的金矿。格局植根于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丰厚土壤,内涵丰富多彩,外延广阔无垠。透过对格局和企业家格局的研究,我对民营企业的兴衰规律有了新角度的探寻。我的研究,区别于传统资源观、制度观的组织理论分析范式,回归于伊迪丝·彭罗斯(Edith Penrose)在其成名作《企业成长理论》中的呼吁——“企业家能力才是企业成长的舵手,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企业家的独特能力”。企业家格局作为企业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东方儒家文化基因,其对中国企业家的重要性超越了西方学者研究提出的“企业家精神”,对于解释转型期中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可或缺。本书致力于探讨什么是企业家格局,企业家格局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并开发了企业家格局量表,帮助读者科学测评企业家格局。希望这些探讨可以为管理实践者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理解中国企业的成长过程贡献些许灵感。
在全球经济进入冬季之时,希望我的研究能为那些在雪地上负重前行的企业家们带来一丝暖意。也希望更多企业管理者能以全新的视角和更大的格局,正视冬天的萧瑟,畅想春天的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