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阿祖长出新牙齿啦!
- 重回八一小山村,日常过日子
- 好好闲
- 3374字
- 2025-05-11 21:15:10
第38章阿祖长出新牙齿啦!
到了饭点,余坤安悄悄掏出一瓶酒,递到余父面前,笑着说道:“阿爹,这瓶酒是特意给您买的,您今儿打开喝喝看。”余父嘴上虽故作嫌弃地嘟囔着:“买这干啥,乱花钱。”可手却麻溜得很,一把就将酒瓶接了过去,脸上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今天家里可有一桩大喜事——大家都进账了一大笔钱呢。
余坤安瞧见老太太没戴假牙,便说道:“阿奶,您把假牙戴上试试,看看吃饭嚼东西顺不顺口。”老太太笑着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泡在水里的假牙擦干戴上。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集在老太太身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吃饭的动作,好奇老太太带上那假牙,嚼起饭来顺不顺溜。
“阿奶,感觉怎么样,吃饭嚼东西方便不?”余二哥率先忍不住开口问道,眼睛里满是好奇。。
老太太一开始似乎还有点不太适应,夹起几块洋芋放进嘴里,慢慢嚼了一会儿,才咧开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嘿,还真挺方便的,比平时吃东西轻松多咯。”
“哇,阿祖和洲洲一样,长出新牙齿啦!”坐在王清丽怀里的余文洲,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老太太嘴里的假牙,兴奋得手舞足蹈,欢呼起来。
“哈哈,没错,阿祖和你一样长新牙齿咯。”余坤安被儿子的童言童语逗得哈哈大笑,伸出手轻轻刮了刮余文洲的小脸蛋,眼里满是宠溺。
老太太也笑得合不拢嘴,跟着附和余文洲的话。其他小孩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一窝蜂地围到老太太身边,踮着脚、伸着头,都想看看老太太的“新牙齿”。
一顿饭吃得欢声笑语。
今天给老太太配了假牙,让她能舒舒服服地吃饭;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手表票;还把改造旱厕的水泥和管子都拉回了家。余坤安心里盘算着,自己的短期小目标算是完成了一个半,接下来可得接着加油干咯。
次日清晨,余坤安本就没打算进山,便舒舒服服地赖了会儿床。迷迷糊糊间他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
再醒来时,是被调皮的余文洲给“玩”醒的。这小家伙醒来,没急着下床,反倒在床上折腾起余坤安来。一会儿抠抠余坤安的眼睛,一会儿掰掰他的嘴,最后干脆用手指头堵住余坤安的鼻子。余坤安被憋得实在受不了,一下子睁开了眼,只见余文洲正坐在身旁,小脸笑得像朵花儿,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里还“咯咯”地笑着。
余坤安被这么一闹,困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瞌睡虫全被赶跑了。起身麻利地穿好衣服,又给余文洲套上鞋子,一把将他抱在怀里出去洗漱看。
此时,外面早已天色大亮。余父他们几个正在院子里整理木料,那些木料被码放得整整齐齐,是要用来搭建新猪圈的。几人一边干活,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活计。
等余坤安吃过早饭,众人便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砌化粪池的事儿。这活儿其实不难,余坤安把砌化粪池的流程细细地给大伙讲了一遍,众人听罢,频频点头,心里渐渐有了底。
按照计划,这化粪池要按照 2:1:3的比例,把粪坑分成三格。其中,安装管子的高度和角度可是有讲究的,安装不好就可能影响化粪池的正常使用。砌好后,还得对化粪池上端进行密封处理,防止臭气外泄,并且预留好清理口,方便日后定期清理。
大家先是从河坝运来河砂,和上石灰和水泥,加水搅拌好。用搅拌好的灰浆把土坑的底层仔细抹平。
接着,沿着之前的分线砌上土砖,再用灰浆沿着土砖抹上一层,这层泥浆就像一层防水膜,能很好地防止粪水渗透。进出口管道和连接口管道也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好。
化粪池建好,还得重新建一个厕所。大家挖了个简易版的倾斜冲水蹲坑,用剩下的灰浆把厕所和蹲坑都仔细地抹了一遍。厕所角落还放了个装水的水桶,做了一道小门装上。这么一来,简易冲水厕所就建好了,老人小孩上厕所就安全多了,每次上完厕所,舀一瓢水冲一冲,既干净又方便。
厕所底部提前铺好了排污管道,这管道能把污水都引流到化粪池里进行处理。
猪圈那边,用碎石子和泥浆在地面抹了一层,四周墙处还特意抹了 20公分宽,防止污水侵蚀土砖。猪圈地面被弄成了微微倾斜的样子,就像一个小小的斜坡,这样一冲水,猪粪啥的就都能顺着坡度流走了。另外,还在猪圈旁边挖了条暗沟,这么一来,猪粪就能顺着水流直接冲进化粪池,省了不少清理的力气。
余二哥脑子灵活,又提议在厕所旁边挖个水池,把小溪的水引过来,以后冲厕所和猪圈用水就方便多了。
就这样,大家忙忙碌碌了整整两天,才把厕所、猪圈和化粪池全部搭建完工。不过,猪圈和厕所建好后,还得晾干几天才能正常使用。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相看那天的下午,余坤清居然跑来找余坤安。他也不说话,就自己默默地蹲在一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家干活,脸红扑扑的,还时不时傻笑几声。蹲了一会儿,他大概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起身回去了。余坤安一看他这模样,心里就有了数,十有八九相看是成了,估计用不了多久,余坤清就要娶媳妇了。
吃完晚饭,余坤安对着余父余母开口说道:“阿爹、阿娘,我打算明天带清丽回她娘家一趟。”
余母一听,忙问道:“那你们礼品都准备妥当了没?可别到时候空着手去。”她便站起身,脚步匆匆地回屋拿了 20块钱出来,塞到王清丽手里,笑着说:“清丽啊,明天你拿着这钱去镇上供销社,多挑些好东西,可别心疼钱。”
王清丽赶忙把钱推回给余母,双手摆了摆,连忙说道:“娘,您快把钱收起来。安子上次去县城的时候,就买好了两块布料,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呢,礼品已经够啦,您就别操心了。”
余母听了,这才放心地点点头,思索了一下,又说道:“那行,安子明天出发的时候,去鸡窝里抓一只肥母鸡带上。清丽娘家离得远,你们又难得一起回去一趟。前几次去都走得急匆匆的,这次就多待两天再回来,让亲家也高兴高兴。”
余坤安一听,眼睛一亮,笑着应道:“好嘞,娘!”他正发愁没买到肉呢,这下抓只母鸡正好。
余父看着小儿子,叮嘱道:“到了你老丈人家,手脚可得勤快点,眼里要有活,多帮着干点家务、农活啥的,记住了吗?”
“爹,我都这么大个人了,又不是小孩子,这些道理我都懂。”余坤安有些无奈地说。
“就是,是该多干点活,都这么久没去了,可得好好表现表现。”余母在一旁笑着附和道。
接着,余母的目光又转向了余大嫂和余二嫂,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美花、月荣,趁着这几天地里的活都忙得差不多了,你们要是想回娘家看看,也尽管去。想买啥东西就跟我说,我拿钱给你们。”
余大嫂和余二嫂听了,笑着说:“娘,我们中秋才刚回过娘家呢。再说,我们离娘家也不远,想啥时候回去就啥时候回去,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
看着婆母这么惦记着她们,还处处为她们着想,两妯娌心里别提多熨帖了。
……
晚上故事讲完。
大侄子余文涛一脸担忧,小声问余坤安:“老叔,那你明晚是不是不能给我们讲孙悟空啦?”
余坤安被逗笑了,笑着打趣道:“你看你,教你认字的时候就得好好学,自己能看懂小人书了,就不用这么眼巴巴等着我讲啦。”
余文涛一脸委屈,小嘴一撇:“老叔,我都还没有上学呢,再说书上的字太多了,密密麻麻的,我根本记不住啊。”
余坤看着侄子这可怜兮兮的模样,忙安慰道:“你们这两天先把前几天我教的那几个大字好好练习一遍,不认识的字就找你们阿爹问。等你们上学学会了汉语拼音,我就教你们查字典,到时候不认识的字就可以查字典了。等你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老叔就再给你们多买几本小人书,让你们看个够。”
余文涛听了,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小火苗,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的余二哥开了口,他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说:“我看不用等到明年开春再让孩子们上学了。现在一年级才开学一个多月,我明天去田坝村小学问问,看能不能插班进去,先把小涛、晓雅、小泽这三个大的送进去。我瞧着最近他们跟着安子学数数、写字,学得有模有样的,应该能跟得上课程。”
余二嫂有点担心,皱着眉头说:“他爹,孩子会不会太小了,要走那么远的路去学校会不会不安全?”
余二哥摆手说:“不存在这回事儿。小涛、晓雅、小泽三个一起,刚好能作伴,互相照应。我先接送他们几天,等他们熟悉了上学的路,就没事儿了。咱们村其他小孩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不都好好的嘛。”
余二嫂想了想,觉得丈夫说得也有道理,便点了点头,说:“那好吧,我和大嫂这几天抽空把他们的书包缝好,可不能让孩子们到了学校,连个像样的书包都没有。”
其实啊,现在农村小学对学生入学管理得没那么严格。遇到农忙时节,学校还会放农忙假,让学生们回家帮着家里干点农活。所以啊,就算已经过了正常的开学报名时间,只要家长去找学校沟通沟通,一年级还是比较容易能办理插班入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