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科技华章

悬浮在百米高空的穹顶宛如一片璀璨星云,十二道全息投影天幕交叠流转,将“2145年星际科技博览会”的鎏金大字映照得熠熠生辉。桂小宇摘下防辐射护目镜,后颈的汗水顺着纳米纤维制服的透气孔缓缓滑落。实验室的微粒计算机仍在持续运转,但在科研部的最后通牒下,他不得不亲自前来这场科技盛会,试图从前沿成果中寻找灵感。

穿过由光子屏障构筑的安检通道时,桂小宇的视网膜突然亮起红光——他的瞳孔扫描信息已同步至中央数据库。入口处的巨型全息沙盘正在实时模拟太阳系星图,火星基地的扩建工程、木星氦- 3采集站的螺旋状结构,以及近地轨道上穿梭如织的货运星舰,无不彰显着人类征服宇宙的野心。

“快看!那是中国展区!”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桂小宇循声望去,百米见方的展区被液态金属幕墙环绕,表面流动的微粒纠缠图案如同银河倒悬。当他挤到前排时,正赶上讲解员启动微粒通信演示:十二颗微型卫星在穹顶投影的星图中亮起,代表地球的蓝色光点与二十光年外的模拟空间站之间,数据传输的延迟指数始终保持为零。

“这是基于拓扑微粒比特的第三代纠缠通信协议。”讲解员指尖划过空气,全息屏幕上立刻展开复杂的公式,“我们实现了跨越星系的实时加密通信,误码率低于 10^-30次方。”话音未落,展区地面突然裂开,一台半透明的微粒计算机缓缓升起,无数纠缠态的光子在晶格结构中穿梭,形成跳动的中国结图案。

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桂小宇注意到,一位金发碧眼的星际联盟官员正与身旁的助手激烈争论,对方手中的平板不断弹出红色警示——显然,这项技术已触及某些国家的科技封锁底线。就在这时,展区角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模型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是一个直径五米的环形装置,内部的等离子体在超强磁场约束下,呈现出太极双鱼的形态。“各位请看,这是最新的‘玄牝’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讲解员的声音带着自豪,“通过微粒场调控技术,我们将能量转换效率提升至 87%,燃料消耗却只有传统装置的三分之一。”

随着模型启动,蓝色的等离子体突然暴涨,穹顶的温度监测仪瞬间飙升至摄氏 1.5亿度,但展区内的参观者却感受不到丝毫热量——外层的反重力场与能量护盾完美平衡了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桂小宇的呼吸急促起来,他意识到,这项技术若能应用于微粒计算机的供能系统,或许能彻底解决微粒比特稳定性问题。

就在他准备记录数据时,基因编辑展区方向传来惊呼。桂小宇穿过拥挤的人群,看见透明展示舱内,一个七岁模样的小女孩正在追逐全息投影的蝴蝶。她澄澈的眼睛、红润的脸颊,完全看不出这是曾被“渐冻症”判了死刑的患者。

“我们采用了 CRISPR - X9基因编辑系统。”展区负责人调出三维基因图谱,“通过纳米级的微粒手术刀,我们不仅修复了致病基因,还激活了人体自身的端粒酶,理论上能将人类寿命延长至 200岁。”小女孩突然跑到玻璃前,她掌心的纹路在微粒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每一道褶皱里都蕴含着被改写的生命密码。

桂小宇的通讯器突然震动。是陈墨发来的紧急消息:“小宇,快来看国际展区的 AI伦理辩论!”他挤过人群,正听见一位银发老者的质问:“当人工智能开始产生自由意志,我们是否还有权利将其视为工具?”台下的观众分成两派,一方高举“科技至上”的全息标语,另一方则挥舞着“人权不可侵犯”的旗帜。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中国展区方向传来悠扬的古琴声。桂小宇转身望去,只见微粒计算机的光子矩阵突然组成《广陵散》的乐谱,每一个音符都由精确调控的微粒态转化而成。当最后一个泛音消散,全场陷入死寂——这不仅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更是对“自由意志”命题的无声回应。

暮色渐浓,桂小宇站在展馆顶层的观景台。远处,近地轨道电梯的光柱刺破云层,将无数货运舱送入太空;脚下,智能交通网络如同发光的血管,在城市脉络中川流不息。他打开微粒笔记本,将今日的见闻转化为数据流,突然发现基因编辑技术与可控核聚变的参数之间,竟存在某种微妙的数学关联。

“或许...”他的手指在空气中快速演算,“如果将微粒纠缠的非局域性,与基因编辑的靶向技术结合...”灵感如同星火燎原,桂小宇立刻拨通实验室的加密通讯:“陈墨,准备启动 B - 7实验方案!我找到突破的关键了!”

此时,展馆中央的倒计时装置显示,距离科技博览会闭幕还有 23小时 59分。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苏瑶的探索飞船正突破神秘能量波动的外围,那些来自深空的低语,即将与地球上的科技火种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