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橡胶制印玺 批量符咒显神威

深秋的巨鹿村,工坊内蒸汽氤氲,马钧盯着冒着热气的铁锅,额头上沁满汗珠。锅中黑色胶状物咕嘟作响,这是他用松树树脂混合麻纤维熬制的“人造橡胶”,正尝试用来制作印玺。

“马先生,这样真能成?”小工举着竹扇,小心翼翼地扇动火苗,“用这黏糊糊的东西刻印,可比青铜软多了。”

“软才好!”马钧眼睛发亮,从袖中掏出刻刀,“硬度适中,刻错了还能加热重塑。看好了!”他将半凝固的胶块按压进模具,待冷却后取出,只见印面上“太平道敕”四字棱角分明,连笔画间的飞白都清晰可见。

正当众人惊叹时,许攸匆匆赶来,手中攥着皱巴巴的战报:“丁原的骑兵又在边境滋事!更糟的是,五斗米道的张卫派人四处散播仿冒的太平道符纸,说能避刀枪,不少百姓被骗!”

“欺人太甚!”马钧猛地一拍桌案,震得胶块弹起,“我这就用橡胶印玺批量制作真符咒,让他们原形毕露!”

三日后,巨鹿村的演武场上,陈昭手持新制的橡胶印玺,对着日光仔细端详。印身柔软却不失韧性,印面上除了“太平道敕”,还刻着细密的云纹暗记。“这东西不仅能快速制印,”陈昭转向马钧,“若遇紧急情况,加热后还能随时修改内容?”

“正是!”马钧兴奋地演示,将印玺放在炭火上烘烤片刻,用刻刀轻轻一刮,“看,瞬间就能重新雕刻!”

张宝挠着脑袋凑过来:“可这符咒再精美,也挡不住敌军的刀箭啊?”

“二弟此言差矣。”陈昭展开一张符纸,上面除了传统的符文,还写着“注意防火”“井水需煮沸饮用”等字样,“我们的符咒不仅是护身符,更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曹半仙,你来给大家说说。”

曹半仙摇着铜铃走上前,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诸位可知,这符纸上的墨迹大有玄机?我用朱砂混合了特殊草药,遇水会显现出隐形字迹......”他将符纸浸入水盆,果然浮现出“遇瘟疫速隔离”的字样。

众人正惊叹间,一名士兵慌慌张张跑来:“报!张卫的人在邻县集市摆摊,用假符咒换百姓的粮食!”

“走!”陈昭将橡胶印玺揣入怀中,“带上新制的符咒,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太平道!”

集市上,五斗米道的术士正唾沫横飞地吹嘘:“这是张鲁天师亲制的避灾符,佩戴在身,百邪不侵!”百姓们排着长队,捧着粮食、布匹争相兑换。

“且慢!”陈昭拨开人群,举起印玺和符纸,“乡亲们看看,这才是太平道的真符咒!”他将符纸点燃,灰烬中显现出“太平护佑”的荧光字样;又将符纸浸入井水,隐形字迹清晰可见。

围观百姓顿时哗然,纷纷围住五斗米道的术士:“骗子!退粮!”

张卫的手下脸色骤变,抽出佩剑:“反贼竟敢坏我好事!杀!”

千钧一发之际,张宝率骑兵赶到,长枪一横:“谁敢动?”他转头对百姓们喊道:“大家拿着符咒去太平道驿站,不仅能换粮食,还能学认字!”

混乱中,陈昭抓住一名术士:“回去告诉张卫,再敢冒用太平道名义,休怪我不客气!”

此事很快传遍各州郡。太平道的橡胶印玺和符咒供不应求,马钧的工坊日夜赶工,将印玺分发给各郡县负责人。许攸更是别出心裁,在符纸上印上简易的农具使用说明、急救方法。

“大哥,这符咒都快成百科全书了!”张宁翻看着新印的符纸,忍俊不禁,“你看这张,画着如何用听诊竹筒诊病。”

陈昭笑着点头:“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印什么。对了,华佗先生在研究的防疫符咒,进展如何?”

“已大功告成!”华佗快步走来,手中的符纸散发着艾草清香,“我在墨汁中加入了驱虫避疫的草药,张贴在屋内,可保一方平安。”

正说着,一名信使策马而来,带来五斗米道的密信。张鲁言辞恳切,斥责张卫的所作所为,并愿提供硫磺等物资,共同对抗朝廷。

陈昭看完信,将橡胶印玺重重盖在盟约上:“告诉张鲁,太平道既往不咎。但若是再有下次......”他目光如炬,“这印玺盖下的,就不是盟约,而是战书!”

寒风掠过巨鹿村,工坊内的炉火越烧越旺。一枚枚橡胶印玺在工匠手中流转,一张张承载着智慧与希望的符咒飞向四方。它们不仅是太平道的象征,更成为乱世中百姓守护家园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