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差钱》来了~
- 重生1997,从煤老板开始崛起
- 我是二当家
- 2459字
- 2025-05-09 19:41:09
顾临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的校长,平日里迎来送往,那叫一个忙得飞起。
其他大学校长只需要搞好行政事务就好,就连教学都不用怎么管,但是艺术院校却不行。
这里更复杂,跟外面的联系更多,很多合作伙伴还大有来头,他这个当校长的根本闲不下来,就连新生报到他都没怎么关注。
也正因为如此,当编剧班拿出舞台表现力更强的《时光列车》的时候,顾临也懵逼了~
一般来说,能拿出这种质量节目的应该是更擅长表演的表演系才是,
可是他仔细一听,怎么听到有人在喊编剧班?
表演系,编剧班,此时的顾临傻傻分不清?
当然,尴尬的不只是顾临,还有张明远和赵刚。
这位教导主任本来就对编剧班没抱什么希望,只希望别太丢人就行,结果编剧班当场翻盘,拿出质量更高的节目。
赵刚也一脸尴尬,自己班能有这种表现,他这个当导员的虽然也高兴,但更多的还是惭愧。
如果把两个节目摆在面前让自己选的话,那毫无疑问会选后者。
大学生青春飞扬,热舞开场当然是没问题的,可是时光列车含义更深,表现力同样不弱啊!
“校长,这是97届编剧班,我也没想到他们会拿出这种节目来。”
终于,张明远细想片刻后,淡定回复道。
“这节目是谁策划的?”
顾临不止对节目本身有兴趣,对节目背后的策划者更是好奇,要知道以前的编剧班可没这样过。
他这么一说,张明远脑海里当即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形象,
“应该是编剧班的班长陈渊。”
“不错,有机会我得跟他聊聊。”
顾临点了点头十分满意,一旁的曹雪涛更是满意,甚至还一度让摄影师凑近了拍。
很快,《时光列车》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结束,晚会也进入第二轮。
根据戏剧学院的老传统,第一轮上过舞蹈之后,第二轮则主要以小品或者舞台剧为主。
这一次首先登台的是舞台系,他们这一次带来的剧目名字叫《一张汇款单》。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所小学连续20年收到匿名海外汇款,正是这些珍贵的汇款,不但解决了师生们的难题,更让老校长可以修缮学校。
靠着这些汇款,学校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得以顺利毕业,多年以后大多学成归来,成为祖国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
但有一点师生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就是每一次汇款对方都没留名字,也不知道这位捐赠者是谁。
多年以后,当年的学生们相约回到学校,此时他们已经长大,但那个谜团仍然没能解开。
到底是谁寄的钱呢?
师生们多方打听之后,最后才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南洋华侨身上。
此时这位老人已经年近耄耋,他年轻时因战乱流落海外,靠开餐馆维生,却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学生,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当学生们千辛万苦找到他,想要问他名字的时候,老者却淡淡一笑道:“我只是个中国人。”
这是当年被选入教材的一个故事,不少人都还记得,但是通过舞台系的精心演绎,整个故事感染力明显更强。
尤其是最后老者点明身份的那一段,堪称神来之笔。
不过因为是课本故事的再演绎,现场观众反响倒是一般,最起码掌声没有之前热烈。
这也不能怪舞台系,他们光是准备《凤舞九天》就花掉了绝大部分时间,哪里还有功夫准备其他节目?
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接下来登台的是表演系男生,这一次他们到来的节目是一支小品,不过由于经验不足,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如预期。
尽管他们都是表演系的,按理来说表演能力都不差,否则也不会考入央戏。
只不过小品这种题材很难把握,因为它不仅仅需要表演能力,还需要想象力和即兴发挥,
就算是那些成名已久的小品演员,也要千锤百炼之后才能演出理想的效果。
就拿早期的本山大叔来说,他最早期的作品其实也没那么搞笑,表演痕迹同样明显。
可是随着后来经验技巧不断累积,本山大叔的小品天赋得到充分发挥,之后才有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品。
果然,这一支作品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现场观众反应寥寥。
演员们谢过观众,匆匆下台。
主持人见状礼貌一笑,随即快速转移话题道,
“接下来我们有请戏剧文学系为我们带来他们的小品《不差钱》。”
话音刚落,只见舞台背景再次变化,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
赵师夷穿着中山装戴着解放帽,身上挂着一串大蒜,手里还拎着一把葱,缓缓登场。
这一次女演员也是编剧班的,陈渊特地挑了同样来自大东北的女生王艳。
果然,赵师夷一登场,凭着对本山大叔的像素级模仿,瞬间赢得大片掌声。
“竟然是老赵!哈哈!!”
“编剧班个个是人才,女生跳舞男生演小品?”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看到这家伙就想笑。”
“这好像是模仿,而且模仿的对象不就是本山大叔吗?”
“赵师夷你这么搞你爸妈知道吗?”
因为此时的本山大叔早就成名,赵氏喜剧也成了春晚的压轴节目,全国人民就没有不知道的。
但得益于重生者的身份,陈渊将本山大叔12年后的作品《不差钱》提前搬运过来。
这个小品出现于2009年春晚,当年可是引起不小的轰动,直接捧红了小沈阳,让他从一个普通演员一下子成为大明星。
尽管陈渊没有这种级别的影响力,但是帮助编剧班拿个好名次应该不难。
同样的打扮,同样的风格,就连腔调都高度相似。
尽管赵师夷本人比较严肃,看上去完全不像演员,但是这家伙一穿上本山大叔的衣服,跟他赵公子的身份形成强烈反差,喜剧效果自动出现,属实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舞台上,赵师夷拉着王艳,看着背景板上的饭店招牌,学着本山大叔的口气道,
“到了!这就是铁岭最贵的一家饭店,看看,上面还写着苏格兰调情。”
王艳尴尬一笑,操着一口东北话道:“爷爷你念反了,这是苏格兰情调!”
“好了,咱就在这吃。”
“爷爷,这里很贵吧?”
“怕什么,咱有钱,带了三万多,钱包呢?”
王艳摸了一阵,这才发现没带钱包,两人一阵捣鼓之后,这才勉强凑出来400多。
尽管只是表演,但赵师夷和王艳配合很好,动作什么的也足够逼真。
钱不够,但爷爷已经决定就在这里吃,因为今天要招待一位重要客人。
两人走进饭店,一个穿着红色格子裙,全身苏格兰装扮的服务生走了上来,这服务生的扮演者正是宋金泽。
此时他代替小沈阳的角色,成了这支小品里的又一个笑点。
“对不起啊大爷,我们这里是高档饭店,不收农副产品。”
“我们是吃饭的,我说姑娘啊,这顿饭很重要~”
“你管谁叫姑娘呢,人家是纯爷们~”
宋金泽一开口,顿时台下又是笑声一片。
尤其他的腔调,不说跟前世的小沈阳一模一样,但也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此时的曹雪涛终于是忍不住,直接大笑起来。
“精彩!当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