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胜和无奈
- 穿越民国从黄埔走向抗战
- 爱喝啤酒的马
- 2035字
- 2025-05-13 02:21:45
玉虚宫,是设在城外的右路军司令部所在地.
由于陈军救援淡水的援军马上就要赶到,为了防止因为司令部迁移,耽搁讨论下一步作战计划,右路军的司令部并没有迁入淡水城内,而是依旧留在玉虚宫。
淡水城内的战斗,在上午九点前就已经结束了。
在陈子厚带着三排、黄杰的侦察排以及桂永清那一组奋勇队在内的突击部队在淡水城内打响后,淡水守敌立刻就混乱起来。
随着在奋勇队的配合下,教导一团又顺利夺取南门杀进城内,淡水守敌的几个将领们就再也无法控制住他们的部队,索性他们也立刻就开始向东门逃去。
只不过,此时刘峙率领二连的两个排已经占据了东门,又有陈继承率二营一连、三连从陈子厚夺取的那段城墙杀进城内,并及时赶到东门附近,在东门南侧占领有利地形,和东门城上的刘峙率领的二连两个排互相配合,牢牢将东门堵住。
溃逃的敌人勉强连续组织了三次冲锋,都未能冲破二营的防线,又看到及时赶来的教导一团的一、三两个营从后面包抄过来,逃敌知道逃跑无望,便立刻向教导一团投降了。
等到王伯龄率领的教导二团和粤军张民达第二师一部冲进城时,他们就只剩下清剿城内残敌的份了。
这一战,教导一团可谓大获全胜。
陈军将领林烈,在混战中被击毙,翁腾辉被俘,只有淡水城内军衔最高的陈军将领熊略逃的及时,侥幸逃出城。
刘峙带着二连的两个排还没占据东门前,熊略就已经率所部千余人逃出东门,虽然有许济旅拦截,可熊略还是带着五百多人冲破许济旅的阻击向东江方向逃去。
由于破城后,守敌很快就发生了溃乱,所以抵抗并不强,教导一团的伤亡也因此很小,只阵亡了十余人,轻重伤一百二十余人,伤亡可谓极其微小。
虽然教导团伤亡不大,可战果却极丰。
此战,一团以全团一千多人的兵力,共俘敌一千八百余人,缴获步枪一千五百余支,马克沁机关枪就有十六挺,弹药更多达三十余万发。
最让何应钦和陈诚高兴的是,缴到了那三门给教导团很大杀伤的迫击炮。
这三门迫击炮,都是日式八十二毫米迫击炮,让他们感到有些可惜的是,缴获的炮弹仅仅只有十三枚,这还是因为天黑,陈军的迫击炮手无法准确射击,以及教导团奋勇队突击太快的缘故,这些炮弹才没来得及打出去。
还是钱大钧想起张民达是缴获了很多迫击炮弹,这让陈诚顿时两眼放光。
他的炮兵连现在只有两门有坂山炮,对于一个炮兵连来说,这火炮的数量实在有些少,现在不仅有了三门迫击炮,还有炮弹,这怎能不让他欣喜。
只是不等陈诚有所动作,何应钦就匆忙去找蒋校长想办法,要把张民达缴获的迫击炮弹搞回来。
这三门迫击炮,何应钦可不想交出去了,甚至也不会交给陈诚,陈诚的炮兵连其实是属于直属司令部的炮兵营的,只是临时配属给教导一团指挥。
虽说这个炮兵营现在还只是一个空架子,可俄国人已经答应,很快就会有大炮运到广州,那时炮兵营就会名副其实了。
有了这三门迫击炮,教导一团就可以组建自己的迫击炮排,作为团属支援火力。
成功攻占了淡水,可淡水战役还远没有结束,因为陈炯明派来救援淡水的援军很快就要赶来了,右路军马上就要面对敌人近万援军的攻击,他们必须做好应对准备。
虽然校军的两个团是主攻部队,还从昨天开始就连续对淡水城发动猛攻,今天又打了小半天,已经十分疲乏,现在教导一团急迫需要时间修正。
只是他们刚刚收拢完俘虏,就被司令部一纸命令赶出了城。
陈子厚知道,右路军的兵力虽然此时有一万五千余人,对比敌人援军的七八千人,有绝对优势,本可以从容应对。
可右路军一路杀到淡水,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右路军一赶到淡水城就发起了攻城战,今天又是凌晨就进入阵地,一直打到接近中午,如今右路军各部均已十分疲乏,此时的右路军已经成为一支疲兵,战斗力绝对已经大打折扣了。
而来援的敌军,是洪兆麟和叶举两部的主力,人数虽少可却兵强马壮,战斗力不俗,要抵挡住对方暂时都还有些困难,更不要说轻易消灭或者击溃对方。
因此,蒋校长和加仑等人都认为,现在的右路军急需修整后再战,他们的应对措施是,先派出一部分部队顶在前面阻击援敌,其余部队抓紧休息。
在顶住敌援军的攻击后,恢复体力精力的部队再行出击,力争将其一举击溃。
只是要那支部队不顾疲劳承担先行阻击敌援军的任务,却让他们犯了难。
按理说,校军的两个教导团几乎从昨天一直打到今天上午,承担的又是主攻任务,最需要先行修整的应该是校军的这两个教导团。
可蒋校长和加仑都很担心,如果校军的两个团修整而让粤军张民达第二师和许济独立旅派出部队阻击援敌,两部的官兵很可能会有怨言。
如果影响了和这两支部队的团结,会对以后的战斗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还可能就此断送了这次东征。
如今左路和中路的滇桂军阀虽然表面同意东征作战计划,也派出部队组建左路军和右路军,可他们都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要么就是按兵不动,要么就是逡巡不前。
甚至有迹象表明,在惠州附近按兵不动的中路军,很可能和陈炯明暗中有某种默契,双方一直没有发生激烈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右路军中的粤军再有怨气,那这次东征就只能功亏一篑,甚至要无功而返了。
既然不好单独命令那支部队担任阻敌任务,干脆那就全员都参战,无奈的蒋校长在百般权衡后,最终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