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七):元朝的兴亡
- (日)田村实造
- 946字
- 2025-04-29 10:40:58
王罕的结局
即使对成吉思汗来说,与蒙古部族内最强的克烈部战斗也算得上是非常血腥的一役。因此,他必须与部下齐心合力,拧成一股力量应战。凭借这种团结坚实的力量,他们终于在傍晚时分把敌军击退。虽然如此,成吉思汗军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死伤者。成吉思汗对于敌人会否发动突袭有所警戒,因此他在巴勒渚纳湖湖畔这不便于大军行动的沼泽地之上扎下营来。
这个时候,陆续有人从敌方赶来向成吉思汗投降,人们聚集在成吉思汗的周围。就像这样,无论战争的胜败,成吉思汗在每一场战役中都使得自己的军团变得更加强大。当时的人对成吉思汗有这样的印象:
成吉思汗把自己穿着的衣服脱去,把衣服送给其他人。又从自己所乘的马匹上下来,把马匹送给其他人。
这样的做法似乎是成吉思汗精心设计的表演。即便如此,他的宽宏大量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成吉思汗在巴勒渚纳湖湖畔等待时机时,弟弟合撒儿把自己的妻儿抛弃在王罕处,也匆匆赶来了。追随成吉思汗的部下人数逐步增加。在这里,成吉思汗重新整编军队,与麾下的主要将领共饮巴勒渚纳湖的湖水,发誓要团结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巴勒渚纳湖之誓”。这些部下作为建国的功臣,奠定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基石。
“巴勒渚纳湖之誓”使成吉思汗军的士气高涨。把全蒙古尽收手中的大好时机终于来临,不能再错失了。于是成吉思汗率领全军,直接往王罕的大本营突进。
这个时候,王罕正在金帐中举行宴会,没有丝毫戒备。成吉思汗刚好杀了王罕一个措手不及。克烈部花了三日三夜的时间负隅顽抗,最终都敌不过骁勇善战的蒙古军。王罕和他的儿子桑昆惨败了。虽然他们两人逃出了虎口,但不久以后,王罕就在乃蛮部的国境附近被乃蛮部的守备兵发现,最后被杀。桑昆虽然逃到更遥远的地方去了,但很快也在那个地方死去。克烈部的部民大多被分配给各个功臣。
除了交代成吉思汗与王罕的战役,《蒙古秘史》还记载了一段关于成吉思汗的有趣的轶事:
王罕父子败下阵来,他们之所以能逃出生天,是因为有一位勇士装成了王罕的样子进行防卫战。这勇士战了三日三夜,终于在耗尽所有力气后,前来向成吉思汗投降。他说:“如今,叫我死,我就死!若蒙成吉思汗恩赦,我愿为您效力。”成吉思汗听了以后,说道:“不忍舍弃正当的可汗,为了让他逃走保命而厮杀,岂不是大丈夫吗?这是可以做友伴的人。”于是便赐他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