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血亏两块六!

银通县国营百货大楼门口。

坐着休息的陈东昇被百货大楼里一个袖口带着红色袖章的人赶到一旁。

作为县里最大且唯一的百货商场,自然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但他没打算在门口卖鱼。

因为百货大楼对面就是县政府,斜对面就是法院,一百米外则是县公安局。

在这种地方卖东西,怕是嫌命长了。

只是一路走来,陈东昇打算在这里歇歇脚。

“这里不是你这种泥腿子来的地方,再不走我就喊保卫科抓你!”

一个圆脸肥臀的三十岁妇女指着陈东昇的鼻子威胁。

但陈东昇懒得跟对方一般见识。

他看了一眼百货大楼一楼大厅内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四个字,转身离开。

银通县的百货大楼在1992年左右就被撤销,在里面工作的人几乎全部下岗。

当然,现在能在这里上班的人,看谁都低人一等。

陈东昇挑着水桶在县城里转悠。

1982年的银通县和几十年后的差别很大。

首先是楼房的高度,银通县现在最高的楼只有五层,也就是国营百货大厦。

四十年后,县城最高楼已经有三十几层。

其次就是街上的行人,以年轻人居多,而在四十年后,县城里绝大部分都是四十到六十岁左右的人,因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当然,最主要的差异还是路面。

陈东昇一路走来,除了县城最中心那条三百多米长的水泥马路,其他地方都还是土路,这在四十几年后,除了修路的时候,县城里哪还看得见土路?

别说是县里,乡下都是一水的柏油马路,只有村子的边边角才会看到水泥路。

陈东昇把县城主城区逛了一遍,最后还是回到距离百货大厦不远的西门巷。

他来这里的原因很简单,西门巷的地形复杂,居住的人也很多,万一遇到警察,他也容易逃走。

陈东昇在巷子里转了一会,很快便找到潜在的目标用户,一位年约三十几岁的妇女。

对方看到陈东昇挑着水桶走过来,眼神有些警惕。

“女伢,买鱼吗?”

“女伢?我可比你大不少。”

“那还真是不显年纪,看上去跟我十几岁的妹妹差不多大。”

妇女捂着嘴偷笑,随后四下看了一眼巷口悄悄问道:“你这鱼怎么卖?”

“八毛一斤。”

“春柳巷的农贸市场才卖七毛四一斤,你便宜点呗。”

陈东昇呵呵一笑,随即笑着说道:“您家里肯定有孩子吧?鱼可是好东西,补脑!我这鱼不要票,回头您省下的鱼票还能去市场再买几条给孩子补补,我这一路过来就只剩下五条了,过了今天想再买鱼给孩子吃,那可有得等了。”

陈东昇嘴甜又会说话,再加上他的价格可能确实便宜,对方直接要了两条。

两条鱼两斤半,正好两块整,他将钱塞进兜里继续挑着水桶在西门巷里晃悠。

十几分钟后,剩下的三条鱼和两斤多一点点的小鱼干全部被陈东昇卖完。

“六块三毛二...真少啊。”

陈东昇将桶里的水倒在路边,摇着头朝春柳巷走去。

他在居民区的巷子里七扭八扭走了不到十分钟就赶到了春柳巷农贸市场。

上一世他来县城摆摊还是1986年,但县城的黑市位置,他还是记得的。

春柳巷农贸市场另一侧有一条巷子。

巷子里有不少人都将东西摆在道路两边,而摊主则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巷子里有些人还从窗户里探出头,窗户下面有个小台子,上面摆着一些火柴、烟之类的东西。

因为开放的原因,银邑县里甚至包括乡下,现在都有不少人做生意。

陈东昇在来县城的路上,就看到了十几个墙洞小卖铺。

所谓的墙洞小卖铺,就是在自家的土墙上凿一个小窗口,里面售卖的基本上都是麻花、小饼干、炒豆子、花生、烟酒之类的东西,每一个墙洞小卖铺售卖的几乎都一样。

只不过现在是民不举官不究。

陈东昇记得陈汉军退休后也在家里的外墙上凿了一个洞卖东西,不过那是1987还是1988年之后的事情。

那会虽然没有彻底开放,但在银邑县做小买卖已经彻底没人再管了。

陈东昇在黑市外围逛了一圈,发现这里几乎卖什么的都有。

小到针线纽扣,大到锅碗瓢盆之类的。

不过电视机倒是没看见谁在卖。

而且这里还有人卖粮食。

对陈东昇来说,这里的东西他一样都瞧不上。

但瞧不上归瞧不上,能赚钱就行。

陈东昇来到一个靠在自行车座椅上的人旁边,将扁担和水桶放在一侧,从兜里抽出一包烟盒边角磨得有些破损的圆球牌香烟出来。

“老哥,抽根烟。”

对方低头看了一眼陈东昇手里黄色包装的香烟,眼睛一亮。

“哟!圆球!”

对方也不客气,接过陈东昇的烟别在耳朵上。

“老哥,跟你打听个事呗。”

对方打量了陈东昇一眼,蓝衣蓝裤,裤腿还卷了起来,脚上连一双鞋都没有,一眼农民。

“打听什么?”

“这里每天都有这么多人吗?”

“差不多,放假的时候人更多,怎么,你也想过来做点小买卖?”

“唉唉,家里有个小鱼塘,想起点鱼换点钱给孩子交学费。”

陈东昇一脸真诚,加上穿着,倒是让对方放下些许戒心。

“卖鱼啊?那你得往里面走走,卖鱼卖肉的都在里面。”

“谢谢老哥!”

陈东昇得到想要的信息,挑起水桶朝里面走去。

等他从里面出来后,脸色有些难看。

黑市里面也有卖鲫鱼的,一斤一块一!

小鱼干一块二一斤。

而他刚刚卖的鲫鱼和小鱼干都只要八毛一斤,。

血亏将近两块六!

“妈的,难怪那人那么爽快把鲫鱼和小鱼干都买走了,价都不带讲的,被捡漏了!”

陈东昇有些生气,但很快就恢复过来。

两块多而已,问题不大。

至少他知道现在县城对于投机倒把没那么的重视。

只要不是太扎眼,做点小买卖是没人管的。

这样一来,陈东昇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时间临近中午,他将刘小鱼给自己的钱和粮票从兜里掏出来准备去买点吃的,却发现那张夹在钱里的粮票居然是全国粮票!

“是了,大姐和二姐每年都会寄几斤粮票给小鱼,一直持续到粮票作废...”

陈东昇拿着全国粮票重新走进巷子里,没过一会便拿着两张半斤的粮票和两个馒头走了出来。

“全国粮票就是吃香。”

陈东昇找个地方坐下,一边吃着馒头,一边数着朝巷子里走去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