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粉丝经济做的最好的应该是菊花和粗粮两家,这两家的粉丝和明星偶像的粉丝没啥本质的区别,他们的经济行为都算粉丝经济。
汤华和音乐圈这些人的交流会,是希望他们能更早的认识,并且参与到粉丝经济的行为中来,一起培养并且壮大这个市场。
如果有了这样的共识,资本必然会有各种尝试,本土的明星偶像组合也就有机会成长起来。00年代,日韩带来的文化冲击是非常巨大的,港澳台明星都受到巨大的冲击,更别说国内明星艺人。这还是最直接的表现,作用到经济层面,带来的是欧美日韩品牌在国内的横冲直闯。
其实本土现在也有具备顶级偶像潜力的女团—女子十二乐坊,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民乐的女子乐团,是音乐制作人王小金创办的,01年6月18日成立,短短两三年就达到了巅峰,几乎风靡全球,04年就在全球赚了1.3亿。
这让汤华没有任何可乘之机,实在找不到机会拿下这个女团,把她们带上更高的高度,现在的女子十二乐坊不会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汤华不是没想过自己组建女团,可他毕竟对这个行业缺少了解,胡乱作为还不如不作为,像抖音一样成为大平台,给更多人成长起来的机会,这或许才是王道之路。
不过汤华的设想只有音乐软件是不够的,现在做视频网站更加是一个坑爹的选择,也只有社交网络才有意思,微博是重要的生活娱乐平台,也是大量自媒体的开始,更是娱乐明星的大舞台。
国内的微博已经在开发中,在汤华的计划中,手机用户绑定微博账号后可以用流量通过WAP,Java软件,彩信,甚至短信等多种形式在微博发布140个字两条短信的内容。
要求很高,实现难度很大,但谁让汤华是天才呢,只要不是超出当前时代太多的技术问题,他都能解决,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
国内同行对微博模式有些冷眼旁观,还没有抄袭借鉴的,主要是这种微创新不是硅谷歪果仁首创,他们有些瞧不上看不起,认为没啥前途,创新不够。
可实际上呢,有信息流加持的微博MicroBlog已经改变了网页展现形式,在硅谷引起了不少讨论,用户规模增速比他期盼的要快不少。
MicroBlog在硅谷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只有一个Facebook,其创始人扎克伯格是哈佛大学的,和他一样为了创业辍学了,现在来到了硅谷成立了公司,这个社交媒体已经展现了非凡的吸引力,在大学里非常流行。
不过Facebook支持文字(长文章)、图片、视频分享,功能全面;微博MB是短消息,强调实时性和简洁性。但两者本质上都是社交媒体,谁的用户数越多,影响力越大,谁的广告收入就会越高。
真要做大了,这里面还涉及到复杂的两国关系,但有些事情现在做比以后做更容易更有意义,不管是复兴还是传播华夏文化,都离不开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
针对Facebook是必须要做的,但怎么做的比较隐蔽就很讲究了,也许正常竞争就是堂皇大道,毕竟FB和MB几乎是同一时间段成立的,两者现在并没有多大的差距,现在斗起来是正常的商业竞争。
竞争的事情对还在草创的微博MB来说还有些远,汤华在国内重新组建了一支团队,负责微博的开发和运营,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超过了其他业务部门,包括当前最重要的SP业务和最看重的网络游戏部门。
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加上他清北的履历和天才的身份,有了在清北校招的资格,虽然选择他们的人不算多,但管培生计划算是正式展开,人事部门的时青霜协助他进行管理。
印象科技现在已经搬出了清华园来到了中关村,要不是没那么多闲钱,买地盖楼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过他自己倒是可以买,自从帝都四合院对外销售后,这两年流出的优质院子有不少,比如故宫附近就有挺不错的,这次他就花了约2000万买了一个面积在500平米左右的四合院,不过还需要装修改造。至于风格,当然是江南园林,方便他附庸风雅。
这时候的汤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找了业内比较厉害的江南园林设计师和仿古装修团队,也就没有管了,他只管出钱,预算是1000万。
汤华在国内的现金不多,但他在海外的投资,不管是美股还是原油和铜期货都赚钱了,套现还是抵押贷款都很简单,反正快2005年了,他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A股抄底,这要三年赚不到10倍那就是无能了。
美元换成人民币很简单,但再想换成美元就比较麻烦,汤华要保证资金的灵活性,就必须要提供资金的使用成本,开通中银香江的私人银行业务,把股票抵押给他们,或者把印象科技的股票抵押给国内银行,都可以达到他的目的。
幸亏投资和炒股不需要耽误他多少时间,否则以汤华现在的工作强度,真的坚持不下去,除了公司的各种事务会议,每天还要去微博和游戏两个部门打卡,帮助解决技术问题。
另外还要去印象传媒,这个已经搭建起来框架,但并没有形成合力的传媒影视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还没有开始赚钱,一直都是靠汤华输血,已经投资了很多,还好张召这人不是骗子,否则……
虽然张召人品值得信赖,但该有的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人事和财务必须要抓紧,影视投资、制作和发行必须被限制,优先发展院线,动画IP制作,网络文学,然后才是艺人经纪等业务。
做出选择的依据主要是监管的方便与否,比如因为竞争加剧,他给起点追加了一亿投资,自建电影院和发展院线的投入不会比投给起点的少,但影视制作、投资和发行猫腻实在太大了,他很不放心。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一个是培养亲信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另一个是自己亲自下场,但两种方法都需要时间啊,他只能拖一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