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为“去做的风险”和“不去做的风险”两种

身处现代社会,回避风险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事。

如今,能够创新的人才有价值,才是时代所需要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排斥风险,因此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非得确定百分之百安全后才愿意做判断。

反过来说,成功的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实时判断”的专家。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乐天的三木谷浩史社长。他的经营手段被誉为快速经营,这也恰巧是“实时判断”所造就的。他所信奉的“成功五概念”中的第五项,也就是最后一项是“速度!!速度!!速度!!”,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在实时判断的基础上追求速度,也是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假设现在眼前有两个包,里面各装有一份经营策略,碰到非选择不可的情况时,他肯定丝毫不会犹豫。因为他深知,不知道哪个包里面的经营策略更好时,与其浪费时间犹豫,当机立断尽早做出决定才更有效率。

行事过于谨慎才是风险。

话说回来,风险到底是什么?

风险直译过来就是“危险”日文原文中为外来语“リスク”(risk)。。这一点我想大家都知道,只是“什么样的危险”才称得上是风险?相信认知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然而,对于风险的认知,对决策与判断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会左右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首先希望各位能理解的是:风险可分为两种。

简单来说,就是“做的风险”和“不做的风险”两种。“做的风险”指的是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所产生的风险。举例来说,你出门去买计算机,即便在第一家店就碰上了不错的产品,但去下一家店还有可能找到更便宜、性能更佳的产品。看了三家店的话,碰到便宜、高性能产品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如果不考量其他店家的信息,在第一家店就买下计算机的话,所承担的风险便是割舍了其他或许更好的选择。

所谓“不做的风险”指的是不立即判断所带来的风险。虽然在第一家店碰上了不错的产品,但无法当时就做出决定,为了获取更多信息去逛第二家、第三家店的时候,第一家店的产品可能就卖出去了。此时,第二家、第三家店若是没有相同产品,本来难得有机会买下的好产品,却白白拱手送人。因为过于慎重而错失机会,结果只剩下不好的产品。

碰上了机会,在该做决定的时机不做决定的话,所承担的风险是只能从剩余不好的选项当中做出抉择。

换句话说,可以这样归纳:

1.“做的风险”——不确认其他的选择就将其割舍的风险。

2.“不做的风险”——错过眼前机会的风险。

要不要买超市的食材?要不要买限量出售的罕见商品?去哪一家公司上班?在不同的选择情境下风险比重或许不一,但重要的是,在何种情况下,“不做的风险”都要远远大于“做的风险”。

说得再极端一些,“做的风险”几乎不存在风险,“不做的风险”则是风险极大,这么说一点也不为过。

这样说的理由是,做了决定后所获得的“回报”将比想象中多,拖延决定所获得的回报则比想象中少。

直觉的选择,绝大多数会将你导向正确方向。与事后发现下错棋的可能性比起来,去选择直觉告诉你的正确选项而成功的可能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