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胆小会传染

又过了两日,宝钞局逐渐步入正轨,现在兑换的人大多数是老百姓,商人反而将铜钱与银子兑换成宝钞,方便行商。

宝钞局的初步成功并没有让李景隆高兴,反而令他不安。

这让陈正很费解。

像李景隆这种没心没肺的人,竟然会有烦恼。

照以前的性子,李景隆升了官,又得了皇帝的褒奖,屁股早就翘上天,大摆三天流水席。

但这一次他格外低调,郁郁不乐地来到陈家庄。

一见面,李景隆开门见山道:“老陈,你是不是在坑我?”

陈正疑惑……

不等陈正回答,李景隆叹气说道:“你拿出白糖和精盐助我稳住宝钞,这可把我害惨了。”

陈正无奈道:“你是未来的曹国公,大明最顶尖的勋贵,我能害你什么?”

李景隆吐槽道:“盐自古就是朝廷的核心产业,不容许民间私贩,我爹虽然贵为曹国公,但也不能知法犯法。”

以曹国公的身份地位,弄一两座盐矿还是很容易,朱元璋知道多半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一两座盐矿也满足不了商贾们的需求。

一旦大肆开采盐矿,朱元璋追究,就算曹国公府承担不起。

李景隆叹气道:“通过宝钞这件事,我明白什么是伴君如伴虎,也明白我爹终究不可靠。”

李景隆脸色突然严肃地说道:“我爹靠不住,关键时刻他保不住我,我要更换门庭。”

陈正问道:“你要跟曹国公断绝父子关系?”

“……”李景隆摇了摇头,语气决绝道:“我打算找一座大大的靠山,找一个能保得住我的人。老陈,我们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你跟我一起更换门庭。”

陈正目光怪异地看着李景隆,看来怕死也是会传染的。

突然,陈正心里灵光一闪,心想你找的靠山不会是朱老四吧?

越想还越有这个可能。

毕竟历史上李景隆有许多谜之操作,好几次有干掉朱老四的机会他都放过对方。

如果真是这样,李景隆放的水都能把大海填满,称他为靖难第一功臣也不是没道理。

陈正问道:“你准备找谁做靠山?”

李景隆道:“我表叔。”

真相了,就是朱老四。

说罢李景隆便从外面领进来一位青年男子,兴奋道:“老陈,给你介绍一位猛人。”

陈正打量起眼前的青年男子,中等身材,方圆脸型,目光随和,衣着华贵而又低调。

这位莫非就是未来的永乐大帝?

对方同样也在打量陈正。

不过来人不是朱老四,而是他的大哥,朱标。

朱标得知父皇和母后给他寻了一位老师后,心里便充满好奇,于是瞒着朱元璋夫妇提前入京,就是想看看陈正有什么本事,有没有资格担任他的老师。

陈正问道:“这位是……”

李景隆道:“我表叔,太子殿下!”

陈正当即起身,脸色严谨,行礼端正:“草民参见太子殿下。”

这是真的大腿,得抱住。

作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朱标就是穿上龙袍造反,老朱也只会问龙袍是否合身。

如果真有一天老朱要杀他,眼前这位太子爷就是唯二能保住自己的人。

看来李景隆并不傻,在朱标还活着的情况下,朱老四只能靠边。

朱标淡淡道:“免礼。”

“谢太子殿下。”

李景隆揽着陈正肩膀道:“老陈,我已经说服太子殿下加入咱们的精盐生意,有太子殿下参与,就不用担心受怕。”

朱标道:“孤只是说考虑,并没有答应。”

“这……”李景隆脸上有些挂不住。

朱标看着陈正:“想让孤支持你们的精盐生意,你得让孤看你有什么本事。”

陈正知道朱标这是要考校自己。

这就好比要收小弟,总不能收一些废物。

陈正道:“太子殿下想考校什么?”

朱标大刀金马地坐在主位上,微笑地看着陈正道:“孤将来登基称帝,你觉得孤该如何对待弟弟们?”

陈正一脸问号。

历史上这位太子爷可是出了名的仁慈,怎么一开口就问这样的送命题。

别看朱元璋对官员苛刻,但是对儿孙们却好的不能再好。

不仅给儿子封王封地,还给高俸禄。

最关键就是连兵权也给。

让王爷们掌兵权,这对任何一个中央集权的皇帝都是难以接受的,但老朱偏偏就这样做。

陈正仔细思考后,问道:“太子殿下想听假话还是真话?”

朱标道:“都说来听听。”

陈正道:“假话就是兄友弟恭,太子贤名远波,大家皆大欢喜。”

朱标愣了一下,随即笑问道:“真话呢?”

“若是真话有冒犯之处,还请殿下恕罪。”陈正提前打了预防针。

朱标:“免你无罪。”

陈正脸色一肃:“真话就是殿下登基之后,必须削藩。”

朱标道:“为什么要削藩,你觉得我那些弟弟们敢造孤的反?”

陈正心说,他们确实不敢造你的反,但是他们敢造你儿子的反。

陈正脸色不变,淡淡说着:“殿下不削藩,日后殿下的儿子也要削藩。”

朱标没有反驳,而是长叹了一口气:“你说的没错,孤不削藩,孤的儿子也会削藩。”

朱标赞赏地看了一眼陈正,继续说道:“收了弟弟们的兵权,孤会在其他方面补偿他们,让他们当一辈子富贵闲散王爷。”

陈正闻言却摇头:“不,殿下收了兵权之后不是补偿他们,应该趁热打铁削减宗室用度,再狠一点,就该学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住口!”朱标脸色发黑,他要真的这样干,日后朱元璋能从棺材板里跳出来抽他。

陈正一脸委屈地看着朱标,是你让我说真话的。

“孤收了他们的兵权心里已经有愧疚,你竟然还让孤削减他们的用度,更狠的是让孤推行推恩令。几代之后,孤弟弟的后代岂不是成了普通百姓,你让孤将来有何面目见父皇?”朱标脸上满是怒意。

陈正道:“殿下如果不这样做,只需几代之后,大明的财政就会崩塌,整个大明生产的粮食也不够供养大明宗室。”

朱标自然不信,怒声反驳:“简直是胡说八道,我大明地大物博,怎么到了你的嘴里连几个王爷都养不起。”

陈正也不急,徐徐说道:“殿下,请容许在下算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