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初霁,满城新绿。
金明楼张灯结彩,群贤毕至,士绅官僚云集,真是好不热闹。
粗衣罗衫的小厮,则是忙活着不停。
锦衣华服的宾客则是言笑晏晏,相邀一起入内。
而此刻的景申却是一身偏青色的道袍常服,这在大齐文人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穿着打扮了。
他心知顶着景申的这层身份,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能够进入这诗会之中。
那么自己还得再用一下“唐寅”这层马甲,混进诗会之中。
“郎君冒犯了,没有请柬我等不允你进去!”
果然如此,景申直接被门口的下人给拦在了外面。
却有一道声音响起,道:“你们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我可为他做担保!”
这道声音既清高又倨傲,听着此人的话,门口的下人却是乖乖的让开了一道进入的位置。
应了一句:“既然是薛公子的好友,里面请!”
景申没有想到带自己进来的会是,那个在学宫对自己敌意最大的薛礼。
景申也是拱手说道:“薛兄,多谢了!”
薛礼冷哼了一声,依旧是那副拿鼻孔看人。
道:“不必,以你的才学可与我比肩,若是被这些卑贱之人刁难,那岂不是也折了我的颜面。”
说着就不再理会景申,直接向着里面走去。
景申也不得不感叹一下,这个薛礼还真是有趣,脑回路和寻常人不一样。
这样的人,就算是坏又能坏到何种程度呢?
不过如今却是没心思去想薛礼了,如今紧要目的,还是如何能够见到那位宝姑娘。
此刻的薛宝钗正于一扇屏风之后,身侧的是两位贴身女使。
屏风外则是随她而来的,薛家仆人,乃是为了保护她的安全。
从他们手上的老茧,还有锐利的眼神,看得出乃是习武的人。
负责招待诸位宾客的,那自然是周显还有周恒父子了。
相比起周恒那副痴痴迷恋的模样,周显就显得老奸巨猾很多。
身材臃肿,身着锦衣全然没有薛家老仆的模样。
反而挺直腰板,招待着往来的宾客。
“姑娘,这外面的这些人对周家父子,还真是殷切的很呢!”
说话的乃是香菱,周家的人都被隔绝在外,他们的交谈自然对方也听不见。
薛宝钗却是显得平静许多,道:“毕竟在这明良县深耕十数年了,今日这些人多半看在薛家面子上,还有少些乃是看在周家父子的面子!”
一旁的香菱一副不可置信的说道:“姑娘,这哪里有下人要和主人家平起平坐的道理!”
一旁的丫鬟莺儿道:“香菱姐姐莫要忘了,那周恒可还想要癞蛤蟆想要吃天鹅肉呢,盯上了姑娘!”
不过说这句话的时候,言语中带着欢快和笑声。
她的性格向来是比较大大咧咧,加之薛宝钗的纵容,使得她甚至一些“跋扈”。
对于周恒也是张口闭口的下人,平日里见到周恒之时也是如此说。
使得周恒也是敢怒不敢言,只是想着以后该如何盘算她!
相比起香菱随着薛宝钗的时间短,说话仍旧有顾忌,而莺儿则是没有。
薛宝钗自小就被府里规矩约束,她认为自己就像是笼中的雀儿,只能用端庄和礼仪,作为自己的表面。
而莺儿的自由欢快,就像是她无法成为的那个自己,所以才会对她处处放纵。
对于莺儿的调笑话,也不觉得生气。
她并不会露面,却是让周家代替招待诸位宾客,她则是以旁观的视角看这一切。
相比起周恒心情愉悦,认为宝姑娘乃是信任周家。
周显却是生出了一些狐疑,毕竟薛宝钗,在明良县所待得时间实在是久了一些。
不过却也不相信同外面传闻的一样,是为了清理他们周家。
周家乃是薛家在各县的门户,乃是支撑着这个庞然大物的支柱之一。
薛家只要不傻,就不会做出这种自毁桥梁的事情。
周恒在距离十步之外的距离,略显恭敬的说道:
“姑娘,此番以何为题?”
诸如县官都是比起薛家同列的席位,薛宝钗则是顺势说着:
“不若让诸位大人作题如何?我不过是一介女流,岂能越俎代庖!”
明良县的县令是一名儒雅的老头,看着五十多岁的年纪。
这样一大把年纪,在官场却是十分常见的。
能够担任一县主官,仅仅是举人功名可没办法绶官,需要的乃是进士出身。
这位季县令五十一岁的年纪中了进士,花了一些钱,通了一些关系,方才能够在明良县这样颇为富庶的地方担任一地主官。
听着薛宝钗的话,他笑吟吟的抚须说道:“我虽在明良县,但也听过蘅芜君的名号,宝丫头何必自谦!”
能够称呼薛宝钗宝丫头,多是一些亲近的长辈。
不过这位季县令作为一地知县,进士出身,以薛宝钗的长辈自居,倒也实属正常。
薛宝钗在屏风后,那清冷的声音传来:
“那晚辈越矩了,如今正值早春便以春为题如何?”
薛宝钗博学多才,诗论,画论,佛道两家也有涉猎,若她是男儿身,这薛家未必没有崛起的机会。
不过她毕竟只是一介女儿身,将来终究是要嫁作人妇。
于是立刻有下人,传声道:“诸位士子,以春为题限时一柱香!”
所谓的诗会乃是以当地的乡绅,还有诸位官员作为考官。
而一些明良县的士子,则是相当于考生。
而在屏风上,不知何时见有一首词:
临江仙·春庭絮
朱门未锁东风入,漫裁云絮成茵。
蜂须偷染杏花痕。
几曾迷蝶梦,岂必委苔尘?
千丝绾尽浮生事,由他聚散纷纷。
韶光莫笑本无根。
借得沧浪水,濯我冰雪魂。
字迹端庄典雅,法度谨严,横平竖直,转折处藏锋含蓄,不过却也不失女子的娟秀。
却听见其声音传来:“小女子便抛砖引玉,诸位请动笔!”
底下诸位士子,看到屏风上的词句,也是议论纷纷。
没有想到这位薛家大小姐,竟然果真如传闻中那样,颇有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