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骄傲
〇30岁
正是直译的。这种说法在日语的语言文化中并不会出现,然而最近却常听到这句话。这可真是出大事了——我们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我们文化之中的亲子关系,竟然就像这样,用一种类似汉堡包或者炸鸡块般的说法给表现出来了,这可太令人头疼了。这么做不会连内容都变质吗?——我本来是这么想的,但是又仔细一琢磨,这不也意味着这种表达是有必要的吗?因为这种意思用日语横竖都无法表达,在日本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概念啊。再想想,这不就是我们非常非常想说出来的话吗?就和外来语一样,因为日本原本没有那种用鸡蛋、面粉、砂糖做出来的软绵绵的点心,所以就只能用“Castella”(长崎蛋糕)这个词形容;因为没有挂在肩上的斗篷状衣服,所以就用“capa”(雨衣、披肩)来形容。不,其实不用追溯到那种程度,computer(计算机)、gender(性别)、identity(身份)、sexuality(性)、sensibility(感情)、diversity(多样性)、sexual harassment(性骚扰)、domestic violence(家庭暴力)……哎呀,那些只能用片假名的外来语表达的,甚至故意要使用外来语表达的内容,真是要多少有多少。
关于你提到的“你是我的骄傲”(I’m proud of you.),其实用片假名的发音直接拼出来也完全可以,但是大家却特意把它译成了日语。同样是使用多个单词的“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和“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就是直接维持原样,没有翻译(而且保留了英语的错误)。但大家没有想过直接用“I’m proud of you.”,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日语的良心所在。此外,也能切实体会到日本的父母想要表达这种感情的心理。
像“我爱你”这种说法也属于英语文化。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在互相问候的时候会随口说上一句“我爱你”。但是这种表达并未被“进口”到日本。“我爱你”没有得到渗透,但“你是我的骄傲”却被渗透了进来。从这一点上,似乎也能感受到日本文化的根底之中汩汩奔涌的儒教道德观,该不会只有我一个人是这么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