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宣传重点

贺岁档的舆论战,提前开始了。

釜山电影节之后,《集结号》开始预热。

华艺,顺势把“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的宣传语大肆铺开。

这部最火爆的战争电影经典,对于《集结号》有着不小的宣传加成。

冯小钢是个很现实的人,所以在宣传活动中,他对于犯忌讳的话题,都是草草带过。

只是暗搓搓给出一些关键词,“个体,集体,官僚,生命。”

像是说了啥,又不明说。

属于在一旁拱火,其他的就让给文化界,新闻舆论界补充。

釜山首映之后,第一批影评通稿上线。

舆论界像鲨鱼发现血一样,发现了“为被九连的战士正名,团长故意不吹集结号,官僚系统对个体的漠视。”这样的主题后,兴奋不已。

加上《拯救大兵瑞恩》的招牌。

战线开始迅速扩大化。

历史届的某些人也开始上线。

言论还是老一套,把前阵子的经文又给复述了一遍。

“你看人家美国人,拍战争题材就是反战,中国人拍只会喊打喊杀。完全不知道战争片怎么拍。”

“暴力,血腥,鼓吹战争,鼓吹民族复仇主义。这就是中国导演的水平。”

某些论坛里,嘉宾们也是侃侃而谈。

“我觉得冯导说得对,人性应该高于战争。”

“一味地鼓吹战争根本没有意义。”

“《拯救大兵瑞恩》作为战争片教科书,值得所有中国导演学习。”

“虽然不爱看冯导的电影,但是对于他向文明靠拢的做法,非常支持。”

白兔文化办公室里,林远淡定地敲着键盘。

姜艺磊跟同事们都有些好奇。

“林大导,你不慌吗?外面这么乱,对电影可不是好事。你不得解释解释《风声》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鼓吹战争,渲染暴力。”

“不。”林远摇头。

“人不要去自证,自证就是陷阱。最好的方式是进攻。他们解构我们,我们就要去主动解构他们,而且解构的对象必须是他们的神。”

林远上线了自己的博文,公开进行回应。

“近期关于战争,反战的争议,可谓多矣。

强度之大,帽子之多。

让我一度以为二战是我们挑起来的。

战争,自然不是好事。

古有“兵者,不祥之器”

今有“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中国人,自古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然而,若因此对反侵略斗争的英雄们横加指责,甚至于用构陷的方式,斥责他们暴力,血腥。那就大错特错,以至于无耻了。

一直以来,国内电影界一直都以好莱坞为师。

尤其是冯导,我注意到他在电影节上,以模仿《拯救大兵瑞恩》为荣,认为这个片子真实,伟大。

甚至于有自己能够模仿,不胜荣幸之意。

冯导对这部片子的喜爱,自然不必多说。

《甲方乙方》里,好梦公司里就在看这部片子。

而关于其中的“真实”,“人性”。

跟目前国内的思潮也是对应得上的。

大洋对岸的神国,为了一条渺小的生命可以全国停电。

自然也就可以为了一条人命,牺牲八条人命。

我有些好奇,这是不是宏大叙事,蔑视个人呢?

你凭什么要用八个人的牺牲去换一个人?

说到真实,《拯救大兵瑞恩》这片子,要说跟真实的距离有多远。

嗯,那大约是有地球到月亮的距离那么远。

弗里茨尼.兰德,这个人就是“瑞恩”的原型。

他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后,去82空降师看望他的弟弟鲍勃。

到了之后,发现他的兄弟已经战死。

然后他被送回美国,当上了议员。获得了勋章。

然后呢?

然后就结束了。

他83岁去世,后半生幸福美满。

这个片子当年有过争议,争议的重点,居然是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到底值不值。

但是有没有可能,这件事整个都是假的啊。

还有官僚对个体的漠视这个角度。

这个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瑞恩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美国总统是谁呢?是罗斯福。

罗斯福是如何保护个体的呢?

大家可以看一看一战老兵讨薪事件。

一群一战老兵去华盛顿讨欠薪,然后就被麦克阿瑟用花生米给教训了一番。

这个故事其实国内很多人都知道,只是故意避谈而已。

然而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后续,到了罗斯福总统时代,国会其实拨款要补发老兵们的欠饷来着。

然后呢?就被罗斯福总统的一票否决权给否了。

罗斯福总统能够不给老兵发钱,却能派八个人,不怕牺牲地去救一个人。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再说说战争片的所谓真实。人性。

扪心自问,咱谁也别装逼,国外战争片“真实”的就是血肉模糊的厮杀场面,这也就是片子最大的卖点。

至于后面的人文关怀,是给你前面的肾上腺素飙升的爽感所发的赎罪券罢了。

国内大导演拍战争片的逻辑,就是努力的cosplay,努力的模仿。

作为受害者,万人坑里冤魂的后人,却要竭力模仿出白人们的反战姿态来。

同时,要从我们当年的英雄们身上,挖掘出黑暗面来。

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要从里挤出一些肮脏与不堪,不然就不叫好电影,就是鼓吹战争。

战士倒下后,苍蝇会贪婪地舔食他的鲜血,但战士的每一块血肉都昭示着不屈与轻蔑。

听说冯导的电影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我们将小心的求证真相。

跟冯导的电影对照,力求“真实”。

至于其他的关于半岛战争的言论。送你们一句话。

“去罢!你们这些虫豸!”

博文发出后,舆论大哗然。

很多网民开始去搜索资料。

“啊?《拯救大兵瑞恩》原来是这样的吗?怎么跟《读者》,《意林》上说的不一样?”

“感觉被骗了啊,根本就不存在的事,怎么能拍了这么一部电影。”

“惭愧,想了想他说的还真有道理。我看《拯救大兵瑞恩》确实是看前面的战斗戏比较多,想了想看,说人文关怀什么的,确实虚伪了。”

“嗐,没啥。这片子之所以很多音响卖场拿来当试机片,确实就是前面的战争戏拍的太好了,看着爽而已。”

华艺。

一直关注着舆论动向的冯小钢跟王忠军有些懵逼。

“不是,话题不是《集结号》跟《风声》吗?他不说《风声》的事儿,怎么给拐到《拯救大兵瑞恩》上去了。”

冯小钢有些烦躁的抽着烟,“这人,怎么跳来跳去这么跑偏,抓不住重点呢?还有,他说的是真的么?”

王忠军苦笑道。

“他这是抄到后方去了,你拿《拯救大兵瑞恩》给《集结号》背书。他直接跑去把《瑞恩》给解构了。

他说的那些,确实不假。

其实一直以来我也纳闷,国内吹的怎么就这么离谱。

一战老兵那事,我在美国刷盘子时候听过,确实是真的。当时民众还支持对老兵出重拳呢。

麻烦呐,如果连《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假的,咱们宣传这个就尴尬了。”

王忠军叫过工作人员。

“先把媒体上,《集结号》是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的宣传稿件给撤了。改为向先烈们致敬。”

冯小钢又燃起一根烟。

“怎么感觉被这兔崽子给绕进去了呢。”

“绕?呵呵,他还留着个扣子呢。等片子上映,指不定还有啥等着我们。”王忠军皱着眉,对于片子上映后的情况更加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