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冰释前嫌

刘备大营内,赵云率领兵马归来。

他远远望见营外停泊着数艘从未见过的大船,心中顿生警惕,连忙催促部下快步入营,唯恐大营之中有变。

刚进到大营,却见里面一片热闹之色,赵云急忙上前问巡逻士兵:“主公,军师现在何处?”

士兵脸上露出喜色,笑着答道:“赵将军回来了,主公和军师在帐中宴饮,将军可自去。”

赵云安排手下军士将缴获物资送至仓库,心头嘀咕,此时帐中应该只余主公和军师二人,何来宴饮?

脸上掩不住疑惑,他缓步走进帐内,先拱手行礼:“主公,军师,云前来复命!”

只见刘备坐于主座,武将首座却是之前先前襄阳之敌蔡瑁!

而诸葛亮身边,却坐着许久未见的军师徐庶!

饶是赵云智谋超群,此刻也不禁暗自揣摩,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何事。

刘备见赵云回来,赶忙热情招呼:“子龙回来了,快进来!”

随即解释道“德珪将军携五万荆州水军来投,又将元直从曹营带回,前番赤壁更是立下大功!襄阳之事,各为其主,只望子龙不计前嫌!”

赵云闻言神色惊讶,识大体者自知五万水师对如今刘备阵营的重要意义。

在蔡瑁尚未来得及起身之时,他已先一步躬身行礼,道:“蔡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云自然拜服。今又带回元直先生,今后云自当与将军尽弃前嫌,共图大业!”

蔡瑁也是起身还礼:“子龙将军大义,瑁今后定与各位同心共扶汉室!”

见此情景,徐庶也缓步上前,语气温和地打招呼道:“子龙将军,一别数月,不知近来可好?”

赵云最是心思细腻之人,此刻也是脸上露出笑容,语调中带着一丝激动:“先生有些。。。清减了!分别两地,云和主公,军师无一日不思念元直先生!今先生终得归来,云。。。喜不自胜!”声音竟带上一丝哽咽。

话毕,他又转身向蔡瑁拱手行礼,“多谢德珪将军!”此刻却是诚心相谢!

徐庶神色复杂,也被这情景所感染,“子龙……”竟一时词穷,不知如何言表。

“子龙快快入席,今后日子还长,还赖我等奋力同心。今大喜重逢之日,只管饮酒作乐!”刘备见几人冰释前嫌,也是笑容满面,招呼赵云入席。

赵云闻言朗声应道:“好!”

众人随即举杯觥筹交错,一时间欢声笑语溢满整个军帐,好一派痛快畅饮的热闹景象。

不多时,张飞领着军队也回来了!

一路上带着与赵云相同的疑惑,张飞也踏入大帐。

抱拳行礼:“大哥,军师。。。蔡瑁?你竟敢来此,所图为何?”

未等到见礼完毕,张飞便看见蔡瑁坐在武将首座,一时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不等蔡瑁开口辩解,刘备急忙起身喝止高声道:“三弟,不得无礼!”

张飞这才收敛脾气,却突然瞥见坐于另一侧的徐庶,不敢置信地惊呼:“元直先生?真是元直。。。先生吗?”

徐庶笑着起身上前,拍了拍张飞的肩膀,“翼德还是这般性情,久别未见,倒是将军并无变化!”

张飞素来敬佩这些有学问的士人。徐庶作为刘备第一任谋士,自然与张飞感情甚笃。

此刻张飞已眼含热泪,却大笑着抱住徐庶臂膀,大声道:“果然是元直先生!先生。。。可想煞俺老张了啊!”

徐庶也笑着回道:“我亦想念翼德啊!”

诸葛亮在一旁调笑道:“翼德快快松手,元直已呼吸困难了!”

“哈哈哈哈哈!”众人相视,又是一阵大笑。

待笑声稍息,徐庶先解释道:“翼德,我这次能回来,全赖蔡将军鼎力相助!且今蔡将军领五万荆州水军来降,望你能不计前嫌!”

张飞虽性情刚烈,却不是无理胡闹之人,此时听了徐庶的话,也明白了蔡瑁的功劳与重要性。

当即俯身拜下:“蔡将军领大军助我大哥兴复汉室,张飞之前多有得罪,还望莫怪!”竟是向蔡瑁道歉。

蔡瑁也知道张飞虽嫉恶如仇,但只要事情涉及到他大哥刘备的兴汉事业,他都能一一包容。

他赶忙上前扶住张飞,恳切道:“翼德将军,彼时我等各为其主,今皆在主公麾下共事,可否饮此酒而泯恩仇否?”说罢蔡瑁拿起两杯酒,递给张飞一杯。

这一举动正中张飞心坎,他双手接过酒杯,主动举杯向蔡瑁敬酒,“请饮此酒!”话毕,一饮而尽。

蔡瑁亦毫不示弱,一口干净杯中美酒。

“哈哈哈哈哈!”众人又是一阵欢笑响彻营帐。

宴饮稍歇,张飞环顾四周,眉头微皱,道:“军师,天色已晚,二哥怎还不见归来?”

诸葛亮面带微笑解释道:“我命云长前去华容道捉拿曹操,此刻想来,他已立下不世之功。”

“竟有此事!”张飞与赵云闻言皆大喜,脸上露出满是期待的笑容。

蔡瑁却轻笑摇头,看着诸葛亮逗弄张飞,确实有趣。

诸葛亮见状发问道:“蔡将军为何摇头,莫非不认同我言?”

蔡瑁笑道:“军师莫要欺我,如今东吴赤壁得胜,正是风头无两之时!若此时曹操遭遇不测,北方必将大乱。届时东吴无论转头对付我等,还是趁乱袭取合肥等地,均不是我等想见到的!”

张飞不解问道:“那为何还要派二哥前去捉拿,若是遇上,以二哥之勇武,曹操岂不必死?”

蔡瑁继续道:“我闻云长将军最重情义。昔日曹操待其恩重,如今再见,难保关将军不放曹操一马啊!”

刘备与诸葛亮闻言面露惊色,相互对视一眼。先前二人秘密交谈,蔡瑁身在曹营,定然不会知晓,未想到其竟有如此智谋!

诸葛亮沉吟片刻,不禁问道:“依将军之见,我等今后该如何图谋?”

蔡瑁暗道,终于来了!

“以我之见,当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刘备、诸葛亮面色大变,这话怎么这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