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九项目(三)

工作总结

在项目运转前期,已经完成了生活区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总结。

故事从桩基作业开始说起。

从材料开始,基本上都是每天早上进来的,那时已然是深冬时节,上班那会儿,黑夜并未褪去,桩基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已经开始安排材料进场放置了,郑万辉从业多年,实力深不可测。

圆桩是主楼的,方桩是地库的。

记得是六台桩基,先从主楼开始施工,一开始便遇到了问题,桩下不去,不知是什么情况,之后上面领导说只要压力到位,也就算了。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桩基施工,但我记得打桩应该是从里到外,这里是先外围在内部,真是奇怪啊。

我每天都会在桩基总图上标记范围,桩基施工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是我职业生涯历程的第九项目,但桩基作业却是第一次遇见。

基坑周边围护。

在我司做施工的西区,基坑围护比较简单。

西北角,有一段三轴工字钢支撑,是年末施工完成的,那施工机械真是壮观啊,两排工字钢,之后做冠梁比较麻烦,之后将坐标定位于冠梁上,完成基础作业,最后再将工字钢取出,回填土完成。

东西北三侧,两部分组成,上三米是放坡护坡,下三米是槽钢支撑。南侧是两段放坡护坡,不过具体作业中更改了坡度,而且两段坡中间的平段没有了,加之护坡质量不佳,在基础施工那会儿,南侧边坡坍塌,好在没有人员伤亡,此举太过可怕,也表明了本项目部皆为一群无能之人啊。

东区围护稍稍复杂一些,最高的办公楼有两层地下室,此处需要在一层地下室范围内,外环一圈三轴工字钢围护,在中间位置加入钢柱,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形成内支撑。其余围护和西区一样,一半护坡一半槽钢,只是在汽车坡道出口不一样,那边是重力坝,重力坝是将那一部分土质全部加固,在内侧插入工字钢。

围护作业的机械,基本上都算是见到了。

这是新的突破,值得学习研究。

和桩基单位的这些同行,交流颇深,又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

到了2022年四月份,开始进入基础施工了。

自南通一别,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真正工作了,都是动口不动手,现如今又回到“旧社会”了。

这是一次严重的错误,

两个人指挥,五人工作。

五人测量组,这组长还不是固定作业,唉,才四个人对付这七栋楼,项目部如此混乱安排,真是害了我们啊。

基础作业从四月份开始,持续到了十一月份,可见项目部的无能。

基础平面测量作业,基本上都是夜间进行的,身心疲惫啊。

七栋楼还有一个夹层,是用来放置非机动车的,也是麻烦事情。

一层部分楼梯外侧的柱子,是从地库顶板上做起来的,也是麻烦。

开始向上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进程一开始还是有序进行的,到了后期开始出现了三天一层这种现象,对工程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早上过早,夜间过迟,对附近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生活苦恼,被投诉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重罚。

七栋楼布置了四台塔吊,机械配置不足,这也是项目部无能的体现,而且塔吊都是超越围挡的,到了外围路上,多么危险啊。

外架部分悬挑了,从三层楼面开始,但应该是全部在三层悬挑,如此一来,便可完成主楼周边的一些设施,并且早些进行地库上方的施工作业,一次又一次的体现了项目部的无能,一群无道德无能力的人,可以位居高层,真是社会悲剧啊。

主体结构到了中后期,开始安装人货梯了,但是这安装进度比较落后,当年我掌管八栋楼的时候,在五层楼面之时,人货梯便已安装完成可以运行,而如今这边却是到了十几层才可以坐人货梯,真是悲剧啊。

年前,有六栋楼的砌体结构开始作业了。

但进度非常缓慢,想当年,我指挥着同样17层的楼时,封顶之时,下面十层已经可以主体结构验收,上面七层按步履有序进行,并于封顶后一个月结束砌体结构。

差距非常大,能力严重不足,但心态却高傲,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砌体结构开始后不久,来了两位新同事,划分了一部分砌体结构的管理工作,另外一个年轻人加入测量小分队。

根据我制定的十人组管理人员计划,目前达到九人,可见自身能力已经完善,实力愈发强大。

结构施工接近尾声,我也离开了。

之后了解到最快的外架是封顶后六个月才拆,最快的塔吊是八个月后才拆,而我当年在封顶后,两个月就拆塔吊,三个月拆外架。一对比,能力差距极大,而公司宁愿浪费上百万的钱,也不愿意多给我钱,真是不可理喻啊。

此项目原计划2023年底交付,但实际作业却没有完成,迟了几个月了吧,而我当年的第五项目,交付前两个月已经完成,早已在园林中漫步,安心欣赏作品了。

社会的现实,深深的上了一课啊。

好在恶有恶报,我等只需遵从本心,为了建设大业不断奋斗吧。

项目进度的基本情况已经罗列完成。

第二部分便是质量。

偷工减料那是常有的事情。

从垫层上减少厚度,这个情况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问题,到了后期因为没有什么人,就让我等一个人前往,一个人既要指挥挖机、工人、看高度,这个事就管不了了,加之承台的桩偏位,其中浪费的砖、砂浆不计其数,垫层厚度不足,很容易开裂,雨水天气依然浇筑,之后筏板浇筑也是如此,筏板渗水极多,当然工作人员也有问题,公司也不知怎么想的,把听话有能力的队伍开了,请进来能力差且不听话的队伍,这不是把自己给害了吗。

防水,筏板下面是自粘式防水卷材,虽然是平铺搭接,但是垃圾处理不及时,有些直接放在完成的卷材下面,建筑垃圾进入建筑物内部,岂能是好作品。

大多数质量问题,主要是材料上,还有就是作业人员的态度。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对此做出监督,保证建筑作品的“完美”。

既然公司和项目部如此不信任,这事也就不参与了。

质量通病也就几种类型,基本上都在本项目发生了。

安全问题

边坡塌陷,这件事已经对我造成了影响,虽然前前后后和我无关,但毕竟这是我的第九项目,出现如此情况也是很愧疚啊。好在只是浪费了时间和钱,没有人员伤亡。对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塔吊延伸出了围挡,好在没有事情,不然可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咯。第一台塔吊施工中,由于种种因素,最终安装时候塔吊是超过规范斜度的,拆了一次,第二次又要拆了被阻止了,说是再拆要丢脸了,只能冒险安装,好在最后没有事情。

外架搭设不佳。

根据工人反应,外架的垂直度太差,经常倾斜向内,导致内墙加固的方木和钢管放不进去,或者向外,与楼内差距极大,容易掉落扣件等物品。记得一个工人从外架掉落,重伤正是由于外架间距太大所致,加之没有拦网隔离,工人伤的更重了。之后是一个泥工在搅拌机转轴中被夹断了手指。这两件事惊动上海建工高层,约谈项目经理,事情不经意间发生巨变,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无能之体现,他们被那些工人塞了钱,于是就漠视了,加之本身能力之不足,才会酿成大祸。

基本上来说,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都是比较常见的,这些简单的问题可以避免,工程建设的安全就能保证了。

成本控制

管理人员分配不合理,从一开始就少了三人,加之两位栋号长不参与具体工作,看似节约了人力成本,实则浪费资金,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身兼多职必然出现较多失误,最终反而损失更大。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性截然不同,要将这些人组成一个团队,大家齐心协力把项目做好,本身就比较困难,加之项目负责人有意划分队伍,形成内乱,最终对建设项目造成巨大影响。

材料成本

混凝土基本上就是减少厚度,不过在测量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这部分材料的节约并没有实现。

钢筋似乎也没有节约。

方木和模板,购买时候就比较差,对比东区材料,惨不忍睹啊。之后也不愿意购买新的,到了最后面几层,模板都烂了,拆模都不容易,留在墙面上,清理也困难。

钢管、扣件、顶撑更是破损严重的旧物,听闻这部分材料也外包给了架子工老板,想来是承包价格太低,这材料也就是残次品了。

原本公司想着多赚钱,最后一合计也没有赚什么钱,不要想着就自己聪明,他人也不蠢啊。

最终害了自己。

第九项目,对我职业生涯历程造成了严重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受阻,如同当年的清政府落后于世界一般。

之前的朝代都是领先于世界,到了清朝严重落后于世界,民国也落后,新中国需要更大努力才能追上来,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而我也是如此,先行领先于同龄从业者,被如此迫害,落后于同龄从业者,要想追上并再次反超,需要一段时间,一来一去,得不偿失啊。

选择大于努力,说得一点都没有错。

继续努力,超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