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录音笔

金属探测器“滴滴“响个不停。

刘队长蹲下身,扒开那片长得特别茂盛的草丛。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制服袖口。“找到了!“他喊道,声音在清晨的山里格外响亮。

是一支录音笔。银色外壳上沾着泥巴,但看起来完好无损。

刘队长对走过来的陈玄说,“和失踪家属描述的一样,是登山队员的。“

陈玄接过录音笔,手指微微发抖。他是被请来协助调查的道教学者,瘦高的个子,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道袍。“让我听听。“他说。

录音笔里先是一阵沙沙声,像是无数只虫子在同时鸣叫。然后,声音出现了——有人在诵读《道德经》。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陈玄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这...这不是通行本!“他激动地说,“这是马王堆帛书本!“

刘队长皱眉:“什么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比通行本早。“陈玄语速飞快,“有三个主要不同:一是用字,帛书用'恒'字,后世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常';二是'无'与'毋'的区别,帛书'常无欲'后世作'常无';三是'大器免成'与'大器晚成'的差异。“

录音继续播放。除了诵经声,还有登山队员急促的呼吸声。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插入:

“子时莫看月,白衣递茶必须喝。“

刘队长和陈玄同时打了个寒颤。这声音不属于任何一名失踪队员。

然后,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录音末尾,响起一个年轻女声,欢快得近乎诡异:

“啊!原来这样就是悟道了!“

陈玄脸色煞白:“这是...林小满的声音?“

刘队长立刻掏出手机:“喂,何晓玉?你现在在哪?...马上来派出所一趟。“

半小时后,何晓玉气喘吁吁地跑进派出所。她是个实习记者,负责报道这起登山队失踪事件。

“队长,你找我?“她问,眼睛亮晶晶的。

刘队长按下录音笔播放键。何晓玉听着听着,笑容凝固了。当听到最后那句欢快的“悟道了“,她的脸“唰“地变白。

陈玄盯着她:“你熟悉《道德经》吗?“

“不熟。“林小满摇头,“就知道'道可道非常道'那几句。“

“录音里是'非恒道'。“陈玄说,“帛书本。“

刘队长搓了搓下巴:“登山队里有懂道教的人吗?“

“没有。何晓玉翻着笔记本,“我采访过家属,都是普通上班族,周末来爬山。“

沉默。派出所的老挂钟“滴答滴答“响得刺耳。

“那个老人的警告...“林小满突然说,“'子时莫看月'是什么意思?“

陈玄摇头:“不知道。但道教有三句口诀:'一气化三清'、'人心死道心活'、'顺则凡逆则仙'。也许有关联。“

刘队长站起身:“我去查查附近有没有穿白衣的老人。“

他离开后,陈玄突然问何晓玉:“你最近有没有...特别的感觉?“

“什么感觉?“

“比如,“陈玄斟酌着词句,“突然明白什么,很快乐的那种。“

“没有。“她摇头,又迟疑,“不过...昨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飞。很快乐。“

陈玄若有所思。

晚上十一点,何晓玉在家整理采访笔记。她看了看表——子时了。窗外,月亮又大又圆。

鬼使神差地,她走到窗前。

“子时莫看月...“她喃喃自语。

月亮亮得刺眼。何晓玉眯起眼睛,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她扶住窗台,脑海里闪过三句话:“一气化三清“、“人心死道心活“、“顺则凡逆则仙“。

然后,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来。像是喝了一大口汽水,气泡在胸腔里炸开,快乐得想笑。

“啊!“她不由自主地喊出声,“原来这样就是悟道了!“

说完,她自己愣住了。这不就是录音里那句话吗?

门铃响了。何晓玉去开门,是个穿白衣服的老太太。

“姑娘,“老太太递来一杯茶,“喝点茶吧。“

林小满盯着那杯茶,想起录音里的警告:“白衣递茶必须喝“。

她接过茶杯,一饮而尽。茶很苦,但喝完后,那种快乐的感觉更强烈了。

“谢谢。何晓玉说,“您是...?“

老太太微笑:“我是终南山上道观的。来送茶的。“

林小满想问更多,但老太太已经转身离开,消失在楼道里。

她关上门,心跳得厉害。突然,手机响了。是刘队长。

“小何!“他声音急促,“我们发现登山队的留下的痕迹了”

“就在他们失踪前最后扎营的地方。“刘队长说,“明早我和陈玄去查看。你要一起吗?“

“要!何晓玉不假思索地回答。

挂断电话,她走到窗前。月亮已经躲进云里。那种奇异的快乐感还在,像是有只蝴蝶在胸腔里扑腾。

“悟道...“她轻声说,“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窗外,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

陈玄听完何晓玉的描述,整夜未眠。

她说的那个白衣老太太,递茶时手腕上戴着一串暗红色的木珠,茶碗底还刻着一个小小的“终“字。

“终南山……“陈玄喃喃自语。

他翻开自己那本破旧的《道藏辑要》,手指划过泛黄的纸页,停在一幅手绘符箓上——那是一道“寻踪符“,传说能指引迷途之人归返。

“茅鹏……“他低声念道,指尖微微发颤。

终南山深处,有一座荒废已久的茅棚,据说道门隐士曾在此修行。陈玄决定夜探。

夜,终南山。

月光惨白,照得山路像一条蜿蜒的蛇。陈玄踩着枯枝落叶,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爬。

“沙沙——“草丛里有什么东西窜过。

陈玄心跳加速,但没停步。

终于,他看到了那座茅棚——破败的草顶,歪斜的木柱,门口挂着一盏幽幽的青灯。

灯是亮的。

有人?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叩门。

“吱呀——“门自己开了。

屋内,一个白衣女子背对着他,正在案前画符。

“来了?“她头也不回地问。

陈玄一怔:“前辈知道我要来?“

女子轻笑:“你身上带着《道藏辑要》,又一路念叨'寻踪符',我耳朵还没聋。“

陈玄脸一热。

女子终于转过身——她约莫七十来岁,面容清瘦,眼神却亮得惊人。手腕上,赫然是一串暗红木珠。

“何晓玉说的老太太……是您?“陈玄问。

女子没回答,只是递过一张黄纸:“你要的符。“

陈玄接过,低头一看——纸上是一道繁复的符箓,线条如龙蛇盘绕,中央绘着一只眼睛般的图案。

“这是……“

'天眼寻踪符'。女子淡淡道,“用这个,能找到你要找的人。“

陈玄刚要道谢,女子却吩咐到

“记住——符是死的,人是活的。“

陈玄一愣,再抬头时,茅棚内已空无一人。只剩那盏青灯,幽幽燃烧。

翌日,派出所。

刘队长盯着陈玄带回来的符箓图,眉头拧成疙瘩。

“这玩意儿……真有用?“

陈玄点头:“古法符箓,或许能指引方向。“

刘队长挠挠头:“总不能让人举着这符满山跑吧?“

一旁的何晓玉突然插嘴:“用无人机啊!“

“无人机?“

“对!“和晓阳的兴奋地比划,“让几百架无人机排成这个符箓的图形,在天上飞!说不定能发现什么!“

陈玄眼睛一亮:“有道理!“

三日后,终南山上空。

“嗡嗡嗡——“

数百架无人机升空,按照符箓图形排列,缓缓飞行。阳光照在机身上,反射出细碎的光点,宛如一道巨大的、流动的符箓悬浮于天。

陈玄仰头望着,心跳如鼓。

忽然,无人机群某处传来警报——热成像显示,山腰一处隐蔽洞穴内,有生命迹象!

“找到了!“刘队长大吼。

救援队立刻出发。

洞穴深处,失踪多日的登山队员都在打坐,虽然意识模糊,但都活着。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

洞穴墙壁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符箓。

和白衣女子给陈玄的那张,一模一样。

尾声

“他们……是被困住的?“小林小声问。

陈玄摇头:“不,他们是自己走进来的。“

“为什么?“

陈玄没回答,只是望向终南山深处。

风掠过树梢,沙沙作响,仿佛有人在低语——

“道可道,非恒道……“

陈玄忽然笑了:“啊,原来这样就是悟道了?“

刘队也笑了:“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