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故事与书法艺术的丰美之旅

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伴随着包裹了芬芳的温暖空气,那是一个醉人的时刻,新生命的梦,在昏昏欲睡的气氛里萌芽了……现在,正是一年的黄金时期,万物欣欣向荣,一派欢乐的景象。


以上故事,讲的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字:生。这个字在甲骨文时期,下面的一横代表地面,上面则是草的象形,指的是草木在大地滋长,金文、篆文都延续了这样的字形,一直到楷书时,才呈现我们目前见到的样貌。

从这样的解说中,我们不难发觉,汉字的本身经常就是一幅图画,只要掌握解锁图画的密码,就能对汉字与汉文化有更深入浅出的理解与学习。可惜的是,坊间这一类谈论汉字的书籍,虽然早已汗牛充栋,但往往过度诉诸学术专业,而令大众难以欣赏、阅读,失去了老少咸宜的趣味;有些则缺少创作性的引导,以至于沦为工具书。因此,笔者与知名的意象书法家陈世宪老师,决定共同来完成这本《汉字小学堂》,实际上,就是为了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让认识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或是流于表面的记诵而不知其义。

在本书里,我们总共收录了一百个字,分为“天地”“植物”“动物”“人类”“奇幻”五大类,借着说故事,勾勒出人类文明在创生时期,与大自然、信仰、氏族社会等最原始的接触和往来。本书中,也尽量罗列出文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时的不同样态。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出现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金文大多出现在东周,少数出现于商代或西周,是凿刻于金属器具上的铭文。有时视需要也收入金文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创的汉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字,本书以《说文解字》里的小篆为主,字体较为统一对称,有均衡之美。楷书则萌芽于汉代,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是隶书演化而来的端正字体,到目前还相当通用。通过对这四种字体的演变说明,在“汉字小学堂”的单元中,我们将可以清楚掌握文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应用的词语,也能了解其演化的样貌。本书最特别的,是“新编故事”与“画说汉字”两个单元。“新编故事”由笔者负责创作,“画说汉字”则由陈世宪老师完成。书中所选出的文字富有图像意义,大多能与古老的神话、传说连结起来,这些故事有的来自中国民间,有的来自西方神话,有的则是流传于台湾的原住民部落。在这些丰富的素材下,透过小说化的改写,呈现出精彩的故事。还有一部分故事,则是利用文字本身的构形,来做原创性的书写,也就是帮文字创造出新的故事。如此所呈现出的结果,就是让每个文字本身都拥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创造完成后,再由陈世宪老师以书法发挥创意,让故事与书法的图像艺术相呼应,在创意上有了更丰富的延伸,同时,读者也能仅凭着欣赏书法图像,再次创造新的故事,让创意再产生创意。有时,笔者也会根据书法呈现的结果,再回头对故事进行修饰。因此这本书,等于是跨领域结合了两种不同媒介形式的创作。

陈世宪老师是知名的意象书法家,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与回响。这次获得他的慨允,一同合作完成这部作品,希望我们这样跨艺术的结合,能让《汉字小学堂》成为学习汉字的好书,同时也是值得鉴赏的艺术品,它既是文字故事的丰盛之旅,也是书法艺术美妙的展现。

高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