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㖞属阳明经二二

范溪云,患口㖞不正,四肢拘急,将月余,针灸涂贴,百法不效。更医者四,发散清理,汤剂杂投,病不少减,延至半年,时常自汗恶风。予脉之,左手浮紧,右手洪缓。谓病家曰:此症风客阳明经,留而不去,郁而为热,当解散之。病家曰:发表药已服多矣。予问曰:服何药?病家曰:小续命汤。予曰:小续命,半多热补之药,服之当剧,何能愈乎?病家曰:单发散药已服多矣。予问曰:服何药品?病家曰:重则麻黄、桂枝、羌活、独活,轻则柴胡、干葛、防风、白芷,以至天麻、秦艽、荆芥、薄荷之类,无不尽试。予曰:宜其不能愈也。盖此症邪在一经,诸药虽多属发散之品,然杂而无主,不能专入一经,而各经之无邪者,诛伐无过,徒足以虚其表,而不足以去其邪。故反见恶风自汗,而无救于口之㖞也。经曰:胃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兹病口㖞唇斜,是知此症乃阳明一经之症也。羌活、麻黄等药,各有专经,即有一二入阳明者,众咻一傅,何以成功?因用葛根五钱,升麻二钱,重剂以逐阳明固结之邪;白芷二钱,僵蚕一钱五分,以达头面不正之气;黄芪钱半,桂枝五分,以固周身疏泄之表;桔梗一钱,甘草五分,载诸药上行,本乎天者,亲上之义也。服二剂便效,数剂之后即全正矣。后以养营血、实腠理之剂,少佐清热去痰之药,调理而如故。

卢绍庵曰:中风,有中脏、中腑、中经络,而分轻重缓急。今口㖞不正,乃中经络之轻缓者。他医不解分经施治而概用发表,广络原野,冀或一中,宜其病之难去也。先生乃能辨识阳明一经,直捣中坚,歼厥(49)渠魁,而胁从者,自然瓦解。

【注释】

(1)按临:巡视。

(2)湖:湖州。

(3)两县:湖州所属归安、乌程二县。

(4)乡先生:古时尊称辞官归乡或在乡教学的老人。

(5)茅鹿门:即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代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及第,曾任知县。

(6)休致:官员年老退休去职或辞官。

(7)倒仓法:用攻里之剂祛除陈垢积滞的方法。

(8)辙:通“辄”。就,立即。

(9)箧(qiè怯):小箱子,藏物之具。

(10)虀(jī机)汁:腌菜汁。虀,同“齑”,腌菜。

(11)喧阗(tián填):喧哗,吵闹。阗,充满。

(12)詟(zhé折)服:畏惧服从。

(13)邑侯:对知县的尊称。“侯”,原作“候”,据文义改。

(14)第:只是。

(15)短气:此下“自汗,耳鸣肉img3……莫可奈何”原脱325字,据会文堂本补。

(16)翕(xī西)翕:热甚貌。

(17)闲曹:闲散的官职。

(18)疾:《素问·痿论》作“肝”。

(19)秦艽:原作“泰芃”,笔画相近致误,今据文义改。

(20)制台:明清时期对总督的尊称。

(21)奉屈:犹言屈驾。

(22)先正:前代的贤人。泛指前代名医。

(23)霁颜:转忧为喜,和颜悦色貌。

(24)就道:上路,动身,出发。

(25)遑(huáng皇)急:惊惶不安。遑,同“惶”,恐惧。

(26)迩日:近日,近来。

(27)渔色:猎取美色。

(28)科:原作“斜”,据会文堂本改。

(29)南畿:指南京。明代以南京为留都,故称。畿,京师周围地区。

(30)比部: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31)暇晷(guǐ鬼):闲暇时间。晷,日影,比喻光阴、时间。

(32)悬饮:此下会文堂本有“化热”二字。

(33)元谭:即“玄谈”,玄妙之论。元,避康熙讳。谭,通“谈”。

(34)亲炙:亲受教育熏陶。

(35)遗藁:遗稿。也作“遗槀”“遗稾”。

(36)更余:一更左右的时间。

(37)徂(cú殂):及,至。

(38)司成:古代教育贵族子弟之官职。

(39)诂妄:义同谵妄。

(40)清:原作“补”,据目录改。

(41)肠红:便血。

(42)熇(hè和)熇:热势炽盛。

(43)分付:即吩咐。

(44)风旨:旨意,意图。

(45)怿(yì异):高兴。

(46)叔世:犹末世。衰乱的时代。《左传·昭公六年》:“三辟之兴,皆叔世也。”孔颖达疏引服虔云:“政衰为叔世。”

(47)洁古:即张元素,字洁古。金代医家,易州人,世称“张易水”。

(48)一傅众咻(xiū休):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傅,教导。咻,喧闹。

(49)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