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动能: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
- 李虹等
- 928字
- 2025-02-27 23:04:55
序一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一向是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的前沿阵地,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如何构建一套符合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点的理论体系,指导资源型城市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和形成绿色发展新机制,成为当前摆在学界和专家智库面前的新的任务和要求。此书的出版是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对此我表示衷心祝贺!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学的一个永恒争论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我认为这五大理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一是要保障市场私权,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微观领域起决定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要规范政府公权,在社会长期发展的宏观领域起主导作用,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该研究成果沿着市场—企业—政府的维度,以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系列指数研究为基础,把对市场、企业和政府三者关系的探讨与新增长理论关于要素投入的分析有机地结合,深入分析了市场环境及行为主体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和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有效地挖掘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因,在理论层面找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规律和机理,构建了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转型模式与路径,为分类指导资源型企业、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展壮大新动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战略举措,它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将在实践中逐步解决政府与市场的统一问题,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创新是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之首,主要就是要解决在新条件下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问题,即从过去主要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转变为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驱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最核心的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在培育新动能基础上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通过创新引领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由要素投入转向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基本要求。
最后,祝贺该专著的阶段成果已融入到一些地方的政府报告和转型发展战略及规划之中,得到许多资源型城市相关部门领导的肯定,部分资源型城市已将转型指数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其转型现状、效果的重要参考。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