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财务实证文献的研究对象,大都是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因而样本中往往不包括商业银行类上市公司,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殊性。也正因如此,便衍生出了专门研究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问题的细分领域。相较于国外十分丰富的银行会计与财务文献,我国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尚较有限。其原因可能是上市银行的数量有限,以及非上市银行数据的难以获得。然而,开展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问题的实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价值。

首先,从学术角度来看,实证性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将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该领域的国际文献。尽管国外关于银行会计与财务的实证文献已很丰富,但是国外文献中研究的银行通常都是私有银行,国有银行很少。恰恰相反,我国的商业银行则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随着改革与开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改制,其中不少还相继上市了,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进步有目共睹。不过,国有控股银行的市场属性和国有属性并存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渐进式的演化过程,即使到了今天,也依然存在一定程度和方式的金融管制。此外,我国的银行监管制度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些差异。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环境和银行公司治理的上述特殊性,实证性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必将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该领域的国际文献。

其次,从实践角度来看,实证性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也有助于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环境。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商业银行都有其特别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金融结构单一,银行在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即使到了21世纪初,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之比也依然高达90%以上。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非银行金融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我国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呈现愈发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但是,2019 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之比依然达到66.02%。如果加上银行的外币贷款和表外业务,则商业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还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换个角度来看,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始终遥遥领先于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无论就资产、利润还是就市值而言,商业银行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板块。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上述特殊重要性,实证性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必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和制度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祝继高教授从博士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关注和研究商业银行的会计、财务及公司治理问题,用心收集和积累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文献,紧盯国际学术前沿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践,精心选题,有序研究。经过十多年锲而不舍的耕耘,业已在该领域形成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此次出版的专著《制度环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研究》,正是其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系列研究的梳理和总结。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有:

(1) 关注制度环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及地方房价对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2) 强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基于股权制衡效应与独立董事的作用、经营业务和审计视角,具体分析了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因素。

(3) 聚焦制度环境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途径和机制,系统研究了制度环境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路径。

(4) 重视学术研究的政策意义,紧密结合我国金融服务“脱虚向实”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积极的政策建议与实务指引。

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尚在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之中。本书的出版,既是作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问题已有研究的一个总结,同时也将是其未来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学术之路永无止境。愿祝继高教授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继续关注和不断深化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并带领和影响更多的青年学者研究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共同推进商业银行会计与财务领域的学术发展,积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环境和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陆正飞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

2021年5月于北京博雅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