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环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研究
- 祝继高等
- 1701字
- 2025-04-01 16:12:22
前言
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少家商业银行?”因为我们平时经常接触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所以同学们回答的银行家数要远远小于实际的银行家数。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以及13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 478家农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研究中国的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从北京大学读博士时开始研究企业信贷与银行债务契约问题,但当时对商业银行的了解非常少。导师陆正飞教授在和我们研讨时说,我们在做上市公司实证研究时,通常把金融行业样本剔除掉;或者在研究企业与银行信贷关系时,经常把银行看成一个单独的主体。如果能从银行的角度做进一步的探索,那么这样的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正因如此,2008年我到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实习,这一经历加深了我对商业银行的了解。
2010年,我开始收集和整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由于大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并未上市,因此很多商业银行数据只能从商业银行网站或《金融时报》上摘录。 2012年,我与合作者在《金融研究》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关于城市商业银行的论文《股权结构、信贷行为与银行绩效》,截至2021年2月16日,这篇论文在中国知网的下载次数为14 555 次,被引用369 次。后续我与合作者们又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金融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论文。在研究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经常有审稿人说商业银行的研究样本少,其实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来收集所有通过公开渠道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当然更多的是杂志编辑、审稿人和读者对我们的鼓励与支持。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金融研究》年度优秀论文等奖励。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017 年我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制度环境、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由此,我想借课题研究的机会,基于我与合作者们的研究论文出一本专著,较为系统地梳理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本书主要是从微观层面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以及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本书共分为10章,具体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和第2章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与制度环境为本书第一部分;第3章和第4章为本书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制度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其中第3章介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第4章研究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为本书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其中第5章分析股权结构对信贷行为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第6章分析商业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第7章研究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外部治理机制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第8章和第9章为本书第四部分,重点介绍商业银行结构性竞争和持有企业股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第10章结论为本书第五部分。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后续关于中国商业银行微观层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合作者们。我的导师陆正飞教授一直鼓励学生要有学术坚守,并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每次和陆老师研讨论文总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的合作者们对我开展商业银行研究给予了鼎力支持,他们是:导师陆正飞教授,老师岳衡教授,博士同窗饶品贵教授,师弟王春飞副教授、胡诗阳副教授,指导的学生李天时、鲍明明、尤可畅、赵浩彤、王丹。还要感谢曲馨怡和孙建华帮助整理本书的数据与素材。正是有了大家的鼎力支持,本书才有可能结集成册并出版。
祝继高
2021年5月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