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高质量发展:具体内涵和实践路径
- 何德旭
- 1083字
- 2024-05-13 16:18:01
第一章
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全面擘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2]。在全球金融资本加速渗透政治经济领域、虚拟经济快速发展冲击资金配置机制的背景下,金融体系如何有效应对资本高速流动与扩张对经济社会结构的冲击,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践。实践生成于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情境与视域。中国金融问题长期以来被放在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的二元关系中加以探讨,且基于欧美故事的“主流金融学”的解释力正在逐渐减弱。[3]深刻理解和厘清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对在此基础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经验提炼与理论抽象,能够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探索现代化作出一般性贡献[4],这就使得立足于金融学话语体系,刻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逻辑和理论内涵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面对前进道路上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挑战以及百年变局下逆全球化浪潮和民粹主义兴起、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陷入长期停滞带来的巨大外部压力,叠加地缘政治博弈中金融工具日益“武器化”,以及中国金融体系因微观机制和融资渠道的缺陷所致的金融资源错配[5],中国金融改革如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并筑牢金融安全屏障?中国进行了怎样的金融制度和策略设计,确保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基本金融稳定和安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逻辑。基于此,从金融视角,通过金融高质量发展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为新发展阶段乃至更长远的将来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张占斌,王海燕,等.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答问[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2:73.
[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8(1).
[3] 典型例子是艾伦-盖乐悖论和米什金关于“中国是金融发展重要性的反例吗”的疑问。参见:张杰。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本土化批判吸收的西学东渐[J].经济研究,2020,55(11):4-18。
[4] 吕炜,靳继东. 从财政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2022(11):165-184.
[5] 黄益平,王勋. 读懂中国金融:金融改革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