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两个族老要来罗氏镇拉关系了。
此时,杨彦才刚回城,正准备筹划建造造纸厂,结果便得知两个族老来了。
这俩族老是卫觊的四叔和五叔。
既是长辈,杨彦便带人到城门外迎接,并给足了礼数。
两族老颇为感动,进城之后便连连赞叹城中规划建造精妙。
杨彦谦虚几句后,便直接道:
“我还有更加精妙的造纸术,两位想不想了解一下?”
俩族长有些傻眼,他们不过是来作客的,看什么造纸术?!
双方不是应该相互寒暄吹捧一下就拉倒吗?
你竟然要玩造纸术?
卫四叔满脸狐疑的问:
“你改进了造纸术?”
杨彦很痛快的点头:
“四叔厉害,一下子猜到了。”
四叔笑的有些尴尬。
其实他一点都不想看,因为他觉得杨彦八成是胡扯。
毕竟科技推进很难,杨彦的小城根本不具备这样的人才。
但杨彦神秘兮兮道:
“为了保密,我只能带着你们两位去看。”
“随从就先去使馆休息吧。”
卫五叔比较实在,直接问:
“使馆?你这小镇还有使馆?”
虽然罗氏镇曾是小镇,但现在扩建,已是小城了。
但凡来小城的客人、行商,都会赞一句壮丽或者精致。
而卫五叔语气却带鄙夷,显然很不合适宜。
卫四叔急忙打圆场:
“老五开玩笑的。”
杨彦也不生气,反而对卫五叔更加亲切道:
“这本来就是个小镇,原本也的确没有使馆,是我专门让人建的。”
卫五叔见他如此诚恳,顿时开心不少,道:
“年轻人难得低调,将军性情谦逊,很好。”
卫五叔为人耿直,且喜欢说教,他这样的性格自然不讨别人喜欢。
不过,杨彦知道这种人的脾性,顺着他就行。
杨彦让人引着随从去了使馆,他则只带四叔、五叔来了瓮城。
瓮城已经被清空,这里将是以后的造纸厂。
城外的水道也引过来了,大风车正在建造中。
俩族老进来,看到那一丈多高的风车和曲轴链接的轴承齿轮时,便被这精妙仪器吸引了。
卫五叔的真脾性又暴露出来了,他当场惊呼:
“原以为将军吹牛,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卫四叔也顾不上替五叔说话了,直接扑到风车前,研究曲轴和轴承。
卫四叔显然是个识货的,一眼就看出轴承乃是精钢所造,惊讶道:
“这机巧竟然用的精钢!”
原本四叔还觉得小城科技落后。
现在看来,倒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杨彦十分爽快道:
“等下送四叔几把精钢刀。”
卫四叔道谢之后,见周围正在布置的浆水池子极大,他不免惊讶:
“将军要建的造纸厂规模颇大啊。”
杨彦便简单介绍了造纸流程。
当听说以竹子为原料、添加芦苇浆,再用杨桃藤、黄蜀葵浆水为施胶剂后。
俩族老就感觉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
他们所熟知蔡伦造纸术,是以树皮、麻布等为原料,且用淀粉做施胶剂。
这样做不但成本高,且做出来的纸张质量也不行。
而杨彦的改造,直接推翻了他们的认知。
“能成吗?”
卫四叔忍不住的疑惑,不过他紧接着又道:
“定然能行,因为这些材料来看起来就更好。”
卫五叔已经振奋起来:
“这纸定让我河东名声鹊起。”
“多年来,河东的生产制造仅有盐池,若有了纸张,我河东经济定然复苏。”
卫四叔连连点头,心中激动万分。
作为河东清名最盛的士族,卫氏其实一直比较穷困。
虽说卫氏养着数千军,但负担巨大,一直处于负债状态。
前段时间,杨彦把盐湖给了卫氏。
卫氏虽然只占了四成收益,却也让他们松快不少。
但最近卫氏族兵北上,消耗颇大,所以卫氏更缺钱了。
如今见这造纸术能提供巨大利益,他们自然心动了。
只是,俩族老也不好开口讨要合作。
正尴尬为难时,杨彦开口了:
“我料定造纸厂收益巨大,所以想让卫氏一块生产,还是老规矩,你们占四成。”
俩族老瞬间松了口气,心中狂喜之余,对杨彦又多了几分喜爱。
俩族老是识趣的人,他们本就是为了拉拢关系,如今有了意外收获,俩人更显亲近。
卫五叔当即夸道:
“卫伯觎从来看人很准的,难怪他认准了将军。”
卫四叔很会说场面话,急忙补充:
“伯觎和将军都是一心为公、为朝廷社稷的人。”
杨彦急忙谦虚了几句,然后跟他们敲定合作细节。
原本这些事情都是他跟卫觊合作处理的。
但他现在有意拉更多卫家人进来,一是可以分担卫觊的压力。
另外就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了。
杨彦要表明一种态度:他是跟整个卫家合作,所以杀了卫觊一人无用。
所以,双方都有意促成下,谈合作十分愉快。
接下来的宴席,卫仲道也参加了,
然后他就被两个族老拎着好好教育一番,让他全心全意的为杨彦工作。
卫仲道是有些别扭的,不过也勉强答应了。
留了两个族老一晚后,第二日,杨彦亲自出城十里相送。
这事传到夏县,让县令卫恒十分忧心。
最后,卫恒思虑了两天后,派使者来给杨彦送竹子了。
杨彦因要造纸,所以早在前几天就向四周求购竹子。
但夏县的卫恒很不配合,甚至还故意封锁水路、刁难。
如今,得知了两个族老的态度,或者两个族老提醒了他,所以他来示弱了。
杨彦也没有计较他之前的针对,反而是热情迎接了使者。
并且,杨彦想让卫恒做材料收购商。
“我?这个肥差,他竟然交给我?”
当使者把消息送回来时,卫恒惊呆了。
卫恒自知最近跟杨彦的关系闹得有点僵。
所以,派遣使者的时候,他做好了被拒绝和羞辱的准备。
却没想到杨彦竟主动示好。
“杨彦真是个好人啊!”
卫恒感慨之余,当即决定:
“接受这差事,另外把杨硕调为主簿,专门辅助材料收购。”
杨硕是老里长的儿子,一直留在夏县未受到重用,如今算是起用了。
而且,卫恒还把卞喜留在夏县的几个部下起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