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两相为难

  • 汉末武夫
  • 奉天
  • 2056字
  • 2025-04-12 14:00:05

杨彦此时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愤怒来形容了。

而是一种痛心疾首的愤懑。

眭固也算识趣,见杨彦脸色不好看,便闭嘴不说了。

杨彦愤怒之余,也意识到自己的报刊、纸张和印刷术等肯定会遭到士族的抵触和针对。

所以,他打算秘密进行,并且提醒身边的将领,道:

“此事保密,等回去之后,从长计议。”

杨彦麾下将领自然是信得过的,唯有眭固这个异数。

眭固见众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善,瞬间认怂:

“我会保守秘密……。”

杨彦顺势道:

“那你便来秘密印刷吧。”

反正他本就是俘虏,关押起来干活也是理所应当。

眭固不敢拒绝,只能委屈的点头。

大军返回,路过闻喜时并未进城。

而闻喜城中的士族也没派兵出来迎接。

总之,大军过境,他们未做理睬。

杨彦也未去询问,只是在闻喜县内留下了上百斥候。

大军继续南下,路过安邑城时,卫觊带着人来迎接了。

而且卫家人出城十里相迎,场面十分壮观。

两相对比,足见卫家的态度了。

杨彦远远的看着人群中的卫觊,便下了战马,一路疾行过来见礼。

杨彦已封将军,且有这次北逐匈奴的大功,见卫觊都不用下马。

而他如此低调,自然是为了给卫觊和卫家面子了。

拉着卫觊的手,连声感谢之余,卫觊也带他见卫家众人。

其中还有几个族老,杨彦很谦虚的冲他们行了晚辈礼。

这让卫家的族老们脸上有光。

其实,卫家的族老们能来迎接,完全是卫觊软磨硬泡来的。

族老们还是有些不情愿的,但见杨彦如此低调客气,再看他身后军队威武雄壮,族老们心态变了。

尤其是听杨彦道:

“绛县、襄陵、彘县三地缺少干吏,伯觎推荐给我的书吏都用上了,能否再推荐一些。”

这三县虽在北方,且人口极少,百废待兴,但至少都是县级单位。

只要派自己弟子过去,就是县丞、县尉、主簿等佐吏。

这些官职并不低微,世家弟子能得到这样的官职已经很难得了。

就说刘备刚开始在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也只是做了安喜县尉、后来又做下密县丞和高唐县尉。

最后才做了平原县令。

所以说,能给卫家这三县的佐吏,已是莫大的恩惠了。

而且,这更代表了杨彦愿重用卫家的态度。

几个族老当即道:

“我们有些弟子不堪,但也能勉强用之。”

“将军放心,若是弟子不堪用,赶回来就是。”

“我卫氏弟子上千,总能找到些能用的。”

杨彦见他们如此积极,当即笑道:

“卫家弟子才情兼备,堪当大任,做县内佐吏,实在是屈才了。”

杨彦这话就相当于给卫家承诺了。

只要卫家配合,将来县令和郡守都是可以的。

族老们更高兴了,热情的邀请杨彦进了安邑城。

上次来安邑城是几个月前,且那时候的杨彦并不受待见。

如今,他驱逐匈奴而归,杀敌上万,已被卫觊事先宣传成了民族英雄。

所以,杨彦这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

随行的千余铁骑进城,也受到了夹道欢呼。

庆功宴是在卫家大宅举办的,千余河东铁骑就在大宅外面的露天酒席上。

杨彦入席之后,本想找卫觊说说话,却见卫觊忙的陀螺一样,根本顾不上自己。

被卫觊派过来的卫戍就很实在的说:

“兄长担心宴会上出差错,所以要时刻盯着。”

“将军若是有话要说,就等宴会结束后吧。”

杨彦点头笑道:

“其实伯觎不用这么紧张,随意些就行。”

卫戍沉默了一会,才道:

“兄长是担心有人捣乱下毒。”

下毒是最常用的手段了。

闻喜城下毒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所以卫觊不敢大意,

杨彦沉默了片刻,叹道:

“这么说来,卫家中还有很多人反对我了。”

卫戍很实诚的回道:

“不多,一小半吧。”

杨彦让他凑近一点,问道:

“说说原因。”

卫戍显然不太了解,他皱眉思忖半晌,才说:

“好像是将军要挤压安邑城的地盘,毕竟你的罗氏镇离我们很近。”

杨彦反问道:

“难道就没有我出身的原因?”

卫戍很直接的摇头,比较肯定道:

“应该不是你的出身,因为大家都觉得你是杨建将军的后代,乃是河东望族。”

杨彦隐约猜测:卫家有人不满自己应该是施政方针的问题,或者说是政治取向。

就像自己曾经跟荀攸的谈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过,好在还有卫觊等人坚定的支持自己。

杨彦从卫戍这里得知,自己带兵北上逐杀匈奴的这段时间,卫觊的压力很大。

卫觊不仅要安抚本族人的情绪,还要监视和压制裴氏。

卫戍颇为愤懑道:

“前日兄长遭到了刺杀,颇为凶险。”

杨彦生气了,因为卫觊不仅是自己的拥趸,还是挚友。

若是卫觊出事,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进度发展,还会让士族对自己失望。

毕竟连最好的挚友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谁呢?

只是,对方若再动手,手段必然卑劣,下毒暗杀无所不用。

所以,要保护卫觊其实很难。

不过,还有其他手段保护卫觊,比如表面的疏远。

甚至杨彦只需跟卫觊大吵一架,就能让那些针对者们犹豫。

而如今便是大好时机。

杨彦本想直接在宴会上发飙,不过看着周围作陪的族老们兴致极高,杨彦终究忍住了。

只等宴会结束后,杨彦才找到卫觊,跟他大吵一架。

当日,杨彦便带兵离开了安邑城。

卫觊也把自己关进书房,任谁来找都不开。

这可把族老们着急坏了。

毕竟杨彦答应他们三县的佐吏,还要不要了?

最后,是卫戍出面去找了杨彦,才敲定了三县佐吏的事情。

不过,有传言冒出来了:卫觊跟杨彦闹僵了。

此消息一出,河东郡内不少人高兴,包括卫氏族人。

但那些族老们却开始担心了,

因为他们有太多弟子要靠杨彦进入官场了。

所以,族老们主动承担起了亲近杨彦的活。

甚至还有两个族老要来罗氏镇拉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