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防治培训教材:学校篇
- 成诗明 成君主编
- 1721字
- 2025-03-18 19:05:58
第二节 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
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卫生健康、教育等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规划,共同监督、指导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形成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的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格局。学校结核病防控核心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教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要将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总体计划中,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将学校结核病防治的各项措施贯彻落地。
建立部门间、机构间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疫情信息和相关工作进展;联合组织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发生学校结核病疫情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二、把好新生入学体检关
制定和落实新生入学体检制度,保障体检工作经费的落实到位,因地制宜,可采取集中体检或分散体检等方式,提高体检率,不断提高体检工作质量。对所有入校新生进行结核病相关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新进入学校的教职员工,进行结核病有关项目的检查。
三、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学校应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和卫生防病总体计划,定期和持续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升师生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四、加强学校结核病监测
规范开展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等工作,加强师生结核病疫情的主动监测,对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者要及时转诊,做到患者的早期发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利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动监测学校结核病患者的报告情况,开展预警信号响应,及时将监测发现的学校结核病患者信息向学校反馈、开展疫情处置,利用监测信息对辖区内的学校肺结核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学校。
五、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倡导校园文明
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计算机房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建立定期通风制度。树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发病后及时就医,不向医生隐瞒个人信息,如实向学校报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呼吸道卫生,不随地吐痰,不直接面对他人咳嗽和打喷嚏等。
六、开展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
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保障人员、经费、物资配备,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队伍处置能力。发现学校出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后,立即开展患者个案调查、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和后续处理、加强教室和宿舍通风、做好环境终末消毒,并做好患者的治疗管理;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后,要立即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强化健康教育,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及时进行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
一旦确认发生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2h内上报,规范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研判疫情风险。通过有效处置,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降低疫情危害和不良社会影响。
七、落实学校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工作
学校结核病防控应符合国家结核病防控策略的要求,控制结核病必须控制结核潜伏感染。按照《中国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指南》实施要求和管理要求,积极开展预防性治疗、建立档案、督导全程用药、定期随访等工作,并留存相应的资料。
学校在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包括:
1.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肺结核病例调查、摸排密切接触者并予以登记。
2.宣传结核病筛查和预防性治疗政策,动员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
3.组织密切接触者到指定机构开展结核感染筛查或者有条件单位可开展结核感染筛查。
4.对结核潜伏感染者和监护人/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动员其进行预防性治疗。
5.配合相关机构开展预防性治疗者定期复诊管理、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
6.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开展预防性治疗督导用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