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幽州使者入朝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144字
- 2025-03-30 18:00:25
在曹操一行由延津渡过大河的同一天,上游千余里的风陵渡口,也有一行人正在渡河。
他们这一行二十多人,以大司马、幽州牧刘虞麾下的州部从事史田畴为首,乃是奉了州命,前往长安朝见天子,致以恭顺之意。
今年年初,冀州牧韩馥,在依惯例向幽州解送钱粮时,向幽州派出密使,和渤海太守袁绍等人一同尊刘虞即天子之位。
刘虞当即严词拒绝,处斩了几家使者,只留一人回去复命,却免不了担心事情泄露,引来朝廷的疑忌。
再者,自朝廷迁都长安,四方长吏之中,多有观望乃至违令之人。他为宗室长者,当朝大司马,也需坚守臣节,为天下官员、士人之表率。
于是就有了田畴、鲜于银的这次长安朝见之行。
为了避免被冀州拦截,并避开遍布太行山的黑山贼,田畴选择了隐瞒吏职,以平民的身份出发。
接受刘虞的亲自路祭之后,一行人在幽州渔阳郡出居庸关,沿关外的阴山山脉一路西行,到达两千里外的并州朔方郡,而后经西河至司隶河东,在风陵渡口渡河,过弘农郡入长安。
他们走了整整三个月,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离长安总算不远了。
踏入司隶境内,田畴原本打算在河东郡的郡治安邑县稍加休整,却发现县内有大军驻扎,打的是董卓麾下中郎将牛辅的旗号,行事颇见跋扈。
本着避开麻烦的原则,他们选择了继续前行,前往弘农郡郡治河阴县。
河阴县内,同样有董卓部将驻军,乃是中郎将段煨。
鲜于银大叹晦气,田畴却笑道:“仲坚何须嗟叹。弘农连接司隶三河、三辅,控制崤函要道,驻军不是很正常吗?”
鲜于银稍稍气顺了些,却还是说道:“话虽如此,只恐怕又不便休整了。”
“这却不然,”田畴指着不远处的县市说道,“我观这河阴县内,市肆繁盛,人户颇多。虽有驻军,但显然并无扰民之举,民众往来市易,一切如常,或可暂住两日,一览县治。”
“一切皆依子泰。”鲜于银应道。
田畴思虑深远,处事周到,章法严明。这趟路程走下来,众人对他尽皆服膺,鲜于银尽管年长于他,却一直都以他的意见为首。
两人拿定主意,没有通知郡中入住官驿,而是先自己找了羁舍住下。
如此休整了一天之后,两人外出观察县中民风;又随步前往市肆,访问县内民情。
据酒肆中县民所言,去年迁移河南民众之时,一部分穷困户、单人户的积蓄口粮用尽,难以继续西迁。有司徒、尚书令王允禀告天子,就地安置了不少穷困的家庭,并以同乡族兄王弘代为弘农太守,护理这些民众。
太守王弘就任之后,大力打击郡中豪强,不少之前依附宦官、得享官爵的势家都被清算,查抄的资产粮食用以赈济穷苦,补修农事。于是县中安定,户口增加,去年还获得了不菲的收成。
至于驻军,军纪也十分不错,很少有掳虐百姓的事发生。县中起初曾害怕过,但如今已习以为常。
有知情的人说,这位段中郎将,虽然出身凉州,为董太师部将,却是“凉州三明”之一段颖将军的从弟,治军颇有兄长之风,不同于一般的凉军。
田畴和鲜于银寻访了一圈,都觉得不可思议。
素有暴虐之名的董卓,其辖下居然是这样安定繁荣的么?
“三河且不说。如果三辅皆是这般境况,或者差距不大,那朝廷真的复兴有望了!”田畴叹道。
鲜于银深有同感,颔首表示认同。
两人正沉吟间,市肆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喧闹,隐隐约约是什么“国戚找到了”之类。
随后,市肆中迅速结成人流,纷纷向门口涌去。
田畴和鲜于银本想避开,无奈人流实在过于汹涌。他们体质尚未恢复,也就随波逐流,一直去了县寺。
看到县寺门口的告示,两人总算知道了原因。
原来,天子在司隶各郡县都发布了告示。一则是追尊皇妣为先帝皇后,谥曰“灵怀”,遣使者前往雒阳文陵行合葬之礼;一则是寻找灵怀皇后的家人,有能致国戚于郡县、或首先提供切实线索者,皆赏百金。
追尊皇后,这是难得的国之盛典,既能体现天子的孝道,教化天下吏民;又能褒崇天子,加强天子继位的合法性。
由此可见,朝廷行事颇有章法,并非如河北传言中那样,纯以虐民为政。
两人想就此讨论几句,无奈身边的喧闹声实在太大:
“不知国戚是什么模样?在哪找到的?”
“或许就是闾左新来的那一家?以前看着他们,就觉得颇为不凡。”
“找到的人,可真是有运道啊,能拿到百金的赏赐!”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纷纷围在县寺周围,想看看所谓的国戚,或者走大运拿到赏赐的人。
直到有县吏、县卒出寺来,板着脸宣布今天暂且闭寺,人群才渐渐的散开。
田畴和鲜于银也随着人流离开县寺。返回羁舍的路上,两人甚至迷了路,问了两趟才找到正确的路程。
他们一行人走了四千余里,跨越三州十郡,尚且没有怎么迷路。没想到临到长安,却在这县中栽了个小跟头,想来真是颇为好笑。
回到羁舍中,两人惊讶的发现,已经有郡中的贼曹书佐找上来,正向留在舍中的诸人盘问他俩的行踪。
听这书佐的意思,似乎是怀疑他们乃南匈奴的人,犯禁私自离开安置地,前来司隶打探情报。
南匈奴主要安置于并州,其中右贤王部屯朔方,单于王庭屯西河,都是他们曾路过的地方,也曾伪装成商队和当地牧民交易过,获取路上的补给,行装上颇留下了一些痕迹。
再加上长时间的光照和风餐露宿,一行人从外观而言,大部分和匈奴人较为接近。
也就为首的田畴、鲜于银二人,路上稍稍做了点遮护,看起来要好一些,不至于在和朝廷接洽时过于失态。
估计是羁舍的人报告的罢!
既然已观览过县中民风,田畴也不再隐瞒,从袖中取出自己的半通印,向这贼曹书佐说道:
“幽州部从事田畴、鲜于银,奉大司马、幽州牧、襄贲侯刘公之命,前来长安朝见天子!烦请书佐代为通报太守,检验关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