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英国:欧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边码33)3.1
一个例外的出现: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和重商主义

我们现在可以问自己,为什么自中世纪以来所有经历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的欧洲国家中,英国是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的地方。[56]一般来说,找到答案并不是特别难。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事实上整合了最多的有利于增长的条件,这些条件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有概述。英国不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所处的战略性区位使其可以加入地理探索,另外还逐步形成了最有利于创新和投资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体系。幸运的是,英国还拥有大量适宜开采的浅层煤炭资源。但我们多半可以推断,即便没有这些能源储备,英国也可以找到其他的资源,棉纺织业便是如此:英国国内并不生产棉花,但可以通过进口来获取。[57]

(边码34)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自1215年《大宪章》(Magna Carta)以来,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被削弱,在《大宪章》中包含了一系列限制君主对神职人员贵族,甚至是普通民众控制权的条款。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英国国王都会照办,而且贵族和神职人员也在不断加强与后来新增的“下议院”之间的磋商特别是有关公共财政方面的问题,因此国王和议会之间会有一场持久的拉锯战。17世纪,在克伦威尔(Cromwell)的短暂共和时期二者爆发了激烈的冲突。[58]在此之后,小规模的冲突持续不断,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议会夺取了公共财政的直接控制权,建立了与国王私人债务分开的公共债务,并于1694年创办了英格兰银行。从那时起,虽然国王仍然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其已不再统治这个国家。代议制政府逐渐发展壮大,最终英国发展成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英国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也是一直以来唯一的一个议会君主制国家。英国政府并不像城邦国家那样直接从商人那里采购,但却愿意听取和支持来自商界的诉求。由于英国是一个王国,因此它拥有比其他城邦国家更加雄厚的军事资源来抵挡外国势力,并借助海军的力量支持自己的商业活动,与此同时商业活动还从根本上得到了所谓“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的支持。[59]

(边码35)这些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禁止出口生羊毛以促进本土加工,允许专业手工业者移民以及机械出口。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航海法案》(Navigation Acts)。1651年,由克伦威尔领导的共和党政府颁布了第一个《航海法案》,规定往返英国的贸易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并且禁止使用外国的港口作为贸易停靠点。这样,英国便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的主导权,同时也促进了国内造船业的发展。另一项促进英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法案是1701年颁布的所谓《印花布法案》(Calico Acts)和1721年的修正案。该法案针对的是从印度的棉布进口,从最开始的限制发展到后来的全面禁止,极大地刺激了建立在殖民地进口棉花基础上的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是英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